第1160章 好狠的蔚王

字數:4070   加入書籤

A+A-


    太和殿。
    徐涇、唐伯虎兩人都膚色和體型跟在場眾人顯得格格不入。
    頗有一種誤入其中的畫風衝突感。
    但群臣百官此刻卻已經顧不上什麽形象有損顏麵之類的廢話,那些玩意比起唐伯虎此行的壯舉而言簡直不值一提。
    “唐卿,你真的是奴兒幹都司走然後抵達新大陸然後同徐卿一同返回環繞了整個世界一圈?”
    弘治皇帝還是有些難以置信。
    自古以來華夏皆認天圓地方,即使有一些別的觀念偶爾會冒出來但都無法動搖天圓地方說分毫。
    這也是為何明知道鎮國府有了地圓說後許多人對此都不甚在意的原因。
    其一地理在傳統意義中屬於雜學並不太過受重視,其二便是除了鎮國府本身以外別人基本都不認為這玩意是真的。
    老祖宗說了天圓地方多少年,你現在突然來個地圓你的依據是什麽,拿出證據來啊。
    誰曾想......
    現在活生生的證人出現了!
    “回陛下,學生確實是從奴兒幹都司而出,並橫穿新大陸同徐涇一起走海路自西邊回到了大明。”
    “不僅是學生,學生的弟子劉東、劉來,建昌伯張波爺還有同為探路組成員此行回歸的幾人,也都是和學生一同完成的此次遠行。”
    早已知道的結果,再聽當事人說一遍依舊震撼。
    而且,還是群體震撼。
    知道你們是一群人出去的,但沒必要在強調是群體刷了這個“世界第一”!
    一向沉穩著稱的宰輔閣老劉建,此刻憋笑憋的難受。
    當初他還擔心自己拉下臉去找朱厚照、朱厚煒要入學名額最終走上了這條路是害了孩子。
    現在......
    黑子說話!
    老夫身為當爹的那能害自己兒子嗎?
    這純粹是有先見之明,知道他們的前途不在仕途而在另外的領域!
    “東兒,來兒,為父為你們驕傲。”
    雖然劉東劉來因為要在天津幫忙負責回歸後的一些交接工作暫時還未回京,但不妨礙劉建這個當老爹的滿臉菊花。
    原本三閣老就他兒子平平無奇,現在他老劉也是揚眉吐氣啦!
    “陛下,多年來,下西洋艦隊一直有繪製天下海圖、輿圖的習慣,現在再加上唐伯虎探路探索出的部分,雖然依舊不算完整,但我大明已探索出這個世界的大致輪廓。”
    徐涇拱手:“現在,臣將寶圖獻上,願我大明江山萬代!”
    “這個世界的大致輪廓?”
    弘治皇帝一怔,眼神陡然放光。
    群臣百官們的注意力也頓時朝著徐涇手中的那一幅圖紙而去。
    唰!
    整張圖被唐伯虎、徐涇聯合鋪開,世界的真實麵貌仿佛被揭開了麵紗躍然紙上。
    “這就是真實世界的體量?”
    “我大明居然在世界上隻占據了不到一成的麵積?!”
    輿圖映入眼簾,衝擊著眾人原本的世界觀。
    他們自豪的華夏,確實在實際上體諒數一數二,但比起他們心中的天朝上國級別而言,卻顯得有些不夠看。
    “這,還是收回了奴兒幹都司、西域,收服了大漠後的版圖體量。”張懋眼神深邃的盯著那張圖。
    就這地兒,夠多少將士封王拜相,實現武將的最高理想?
    “這才是大時代的含義嗎?”
    華夏人的想法很奇怪,思考這一類方向總是容易將對方全設為假想敵以一己之力相戰實現大一統。
    可能,這就是來自血脈深處的傳承。
    便是文人們看著這幅圖都有些沉默,衝擊太大,就算是他們的cpu也得思索一番在這樣一個時代的未來。
    朱厚煒道:“父皇,從此圖看,我大明雖然疆域浩瀚,但比起整個世界還是有些不夠看的。”
    “這是一個大時代,徐涇他們回來的時候曾與一隊佛郎機船隊相遇,佛郎機地區詳細的輿圖大多來源於那一支船隊。”
    “而他們,已經開始了環球的嚐試探索。”
    “可見,他們也已經意識到了我們生活的世界是個球體的事實。”
    “這是一個真正的大爭之世,所以兒臣想......”
    “殿下!”
    鄧艾心頭突感不妙,連忙上前一步拱手:“殿下承諾過,三五年內鎮國府不會輕啟戰事,會給百姓們一個較為安穩的生存環境。”
    朱厚煒一笑:“鄧翰林放心,本王不是要請命父皇開戰。”
    “本王隻是......”
    “想請命將連帶本王在內的所有藩王。”
    “改,封,海,外。”
    “改,改封海外?”
    “蔚王,你這是何意?”
    此言一出,別說是群臣,便是弘治皇帝都不淡定了,當忙坐直了身子朝朱厚煒問道。
    啥情況,你們兩兄弟又瞞著朕商量了什麽?
    這麽大的一件事一點風聲都不給朕透露直接在朝堂上犯難的?!
    “當年太祖皇帝心疼朱家子孫,分封諸王,世受皇恩。”
    “然,百五十年光景過後,諸王實已成為大明之負擔,不僅每一代迅速增多,還屢有造反動蕩天下之舉。”
    “因此,兒臣請命整治宗室。”
    “要麽改封海外作為太祖子孫以自身之力在這個大時代為大明盡一份力。”
    “要麽,削藩。”
    “天子之澤,三世而衰,五世而斬。”
    “太祖皇帝的偉業,對華夏的再造之功不是宗室可以毫無負擔當個廢物的原因。”
    “因此,兒臣今日在此請命。”
    說罷,朱厚煒前擺一掀,直接跪下直視弘治皇帝沉聲道。
    “宗教改革已推,我大明宗親的變革也當開始。”
    咕嚕。
    群臣們下意識的咽了口唾沫,感覺自己的後背有些濕。
    原來,三五年不輕啟戰事的原因,是要把刀對準宗親了嗎?
    好狠的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