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 守仁麵聖
字數:5084 加入書籤
“大漠行政長王守仁。”
弘治皇帝淡漠的看向朱厚照、朱厚煒。
“他是太子妃的哥哥。”
朱厚煒點點頭“是。”
弘治皇帝又道“他是皇孫的親舅舅。”
朱厚煒再度點頭“是。”
弘治皇帝再道“他還是朝中眾官員的恩師。”
朱厚照直接站出來打斷了這一問一答。
“父皇,王守仁就算有再多的身份也不可否認他自身的優秀吧?”
“兒臣知道你在擔心什麽,可所謂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怨。若隻是因為那些有的沒的就將這樣一個人才打壓下去,那咱們大明也是夠完蛋的。”
朱厚煒點點頭,王守仁十幾年來的資曆不知吊打了朝堂上多少老一輩。
若非空降吏部尚書可能性不高,朱厚煒甚至打算直接保舉他當吏部尚書了。
其他人或許確實有待商榷是否值得這般信任。
但小王聖人的能力和人品有著前世所知後世對他的評價,今生又有親眼所見,在這個年代還有誰能比小王聖人更值得信任和重用的嗎?
見兩人都是這般,弘治皇帝笑了。
他輕聲道“召王守仁回京吧,朕見一見他。”
這是答應了?
兩人沒想到居然會這麽輕鬆,原本因為小王成為外戚的關係還以為這件事會挺難辦的。
沒想到弘治皇帝這次居然這麽開明這麽好說話。
兩人點點頭“是。”
“對了太子,這段時間離宮政務堆積了不少,你好好加加班,把處理的意見都整理出來過幾日拿給朕。”
兩人轉身告辭,卻聽弘治皇帝又說道。
“啊?!”
朱厚照差點被門框絆個狗啃泥。
這怎麽莫名其妙又要開始加班?!
早知道就讓厚煒一個人來好了!
“是,兒臣遵旨。”
朱厚照陪笑,恨不得從未來過。
焦芳告老的消息很快便在朝堂上傳開,一時間算是個不小的話題。
不論焦芳的人緣在朝堂上有多差,作為吏部的二把手,大明排的上號的高官,他的突然辭官不可能會悄無聲息沒有絲毫預兆。
如此突然,必定事出有因。
一時間,眾人都不由猜測,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些什麽。
同時,也有一些爬到一定高度的,心思開始活躍起來試圖在這個時候更進一步。
吏部的侍郎位置,絕對算是一個高度實權的官職。
若能登上,再過個把年總理一部位列尚書也不是不可能的。
但就在幾個目前資曆、地位差不多的老一輩文官們琢磨著怎麽運作之時,北風呼嘯的大漠草原上,一位麵容堅毅的男子已經收拾著準備踏上還京之路。
“恩師,多保重啊。”
火篩於大漠改革建設中抽出空來,特意趕到相送,目中滿是不舍。
從當初降明,到被扔給王守仁,轉眼已經多年過去。
在見證著王守仁切身實意的帶領大漠百姓邁向吃飽穿暖的新時代,進行一係列的改革實踐轉變草原居民的生存條件,這個草原漢子算是徹底被其所征服,心甘情願以師相稱。
一個能對異族一視同仁,興教化帶脫貧的存在,值得所有人都尊敬。
“嗯,吾此次回去後,大概率是要入朝,你在大漠不可鬆懈。”
王守仁看向一望無際的高原草場。
“大漠的條件比中原終究是要差上許多,這些年雖然有所作為但都還隻是剛剛起步,想要富足、安居樂業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特別行政區雖然不可能同當初的羈縻一般,但也有一定的自治區。作為他們的汗你要勇於擔當。”
“火篩明白。”
火篩點點頭,表示自己不會辜負信任,會帶著族人們好好跟隨新政的腳步走下去。
男人的分別,並沒有太多傷感的話語,亦師亦友的兩人相互道別,王守仁駕馬帶著幾個隨行,南下而去。
一路暢通,入宮麵聖。
“臣,王守仁見過陛下。”
大漠的風催人老,待在那多年,原本就長的沉穩的王守仁身上更多了一抹滄桑與深邃。
嗯,滄桑、深邃有內涵,老一輩最喜歡的模樣。
弘治皇帝看向王守仁“王卿不必多禮。”
“賜座。”
小太監搬來團座,王守仁入座,平靜如往,寵辱不驚。
“你很優秀,這些年的政績朕也都看在眼中,同代官員中,屬你獨占鼇頭。”
對於王守仁的履曆,弘治皇帝著實挑不出什麽毛病,早期在西山主導鎮國書院的教學,新學第一辯直論的群儒啞火。
麵對有人詭辯耍賴,文武雙修一拳能直接幹碎高台。
主掌西南教化使西南土人真正融入進來,還給呂仲野等人把屁股擦了個幹淨。
抵達江南,速破寧王之亂,清肅了江南不少弊病。
這些年在大漠,也基本上讓這百多年來大明的死仇歸了心,還練出了一支強悍的騎兵部隊。
十幾年的成績,能讓老一輩文官們一輩子作為黯淡無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這要不算人才,弘治皇帝都不什麽人能達到人才標準了。
“陛下讚繆,臣能有今天離不開殿下的教誨。”
“沒有蔚王殿下便沒有新學,何來如今的臣。”
王守仁搖搖頭,要不是當初被無煙煤引起了興趣,他科舉基本不會把馬力開到一百二十碼,也大概率是拿不下當年的狀元成就父子雙狀元的美名。
哪怕還沒有投入新學,他其實就已經跟鎮國府有了不小的關聯。
“卿倒是謙虛。”
弘治皇帝笑道,雖然文官們總喜歡故作謙虛,但在王守仁身上弘治皇帝沒有感到那種虛偽,這是一個很真實的人。
隨即,弘治皇帝收斂笑容“卿對於這些年鎮國府的新政如何看待?”
王守仁沉默片刻,隨即果斷開口“回陛下的話,新政在臣看來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顛覆性的事,它的出現不可避免要推翻不少原有的秩序。”
“以至於讓得朝中官員們都會為之感到恐懼。”
“因為它,侵占了一部分人的利益。”
“而且,新政作為一個從理念落實到實處許多地方在以往曆朝曆代都是不容易找到警惕、借鑒之處,等於是摸著石頭過河,雖然目前一直都較為順利但不能將一時的順利當做常態,風險、危機依舊可能會出現。”
“這就是尋新、求變過程中最需要警惕之處”
王守仁的思路很嚴謹,將近些年自己整理的思路與實踐中得到的啟迪盡可能的用言語講解給弘治皇帝聽。
弘治皇帝從剛開始的認可到後麵愈發讚歎、欣賞眼前的青年。
有些問題,弘治皇帝也有所預見,也正是因為有所預見所以他凡事才猶豫。
因為他畏懼風險,追求平穩。
而王守仁考慮的比他更多,與他不同之處更在於,麵對可能存在的風險他進行了規避可能性的分析並做好了規劃,並沒有因為擔心風險而消極新政。
相反,他積極的很!
弘治皇帝感歎“王卿,太子和蔚王信任你是對的,你確實值得被重用。”
王守仁搖搖頭“換作二位殿下,也會想到,甚至會給出與臣不同的思路。”
他並不覺得自己的眼光和思路有多高超,在他看來像朱厚照、朱厚煒的隻是積累和眼界,這些潛在的風險也難不住他們。
畢竟又不是什麽無解的難題。
喜歡回大明攝政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回大明攝政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