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1章 王侍郎
字數:3725 加入書籤
“那王卿,你認為目前大明的人士運用同新政之間有何需要改的?”
弘治皇帝看向王守仁,再度拋出問題。
王守仁這次沒有什麽猶豫,很快便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陛下,如今這套選官任官的舉措,選出的精於八股的讀書人離開書本後大多四肢不勤五穀不分,一切都需從頭學起。”
“那些直接下放地方的縣令們,更是對事物一問三不知,凡事都得交給底下的小吏們去做。”
“可這些真正做事的小吏卻終生沒有上升的機會,臣認為這並不利於大明的發展。”
王守仁眸光炯炯“臣這些年也走過不少地方,在新政中有些許嚐試。”
“官員要下基層,民是天下基,不知民不懂民,是大忌。”
“吏官要有升遷途徑,真正能為大明做事的人不能這般埋沒,這是對人才的浪費,一個經過實幹選拔出來的優秀人才,頂得上無數紙上談兵者。”
大明的選官製度有問題,亦或者說曆朝曆代都不會存在真正完美的選官製度。
王守仁也並不覺得自己的思路就是絕對完美的,但隻要做出符合當時國情的改變,它終會一步步轉好。
開一條平民實幹者的晉升路,讓隻知道讀書的文官成為能吏,這在王守仁看來是新政目前試驗以來最成功的地方。
你不能指望老天爺降下清官能吏,那就要自己想辦法尋找、培養清官能吏。
“王卿,朝中所有製運行多年,甚至是華夏傳承千百年的體製,要想變革它絕非易事。”
弘治皇帝眼神認真的看向王守仁“你敢扛嗎?”
“你又能扛嗎?”
“能。”
王守仁麵不改色的點點頭,似乎所談到的潛在壓力對他而言不值一提。
“既如此”
弘治皇帝笑了。
“即日起,你入吏部,你便是新的吏部左侍郎。”
王守仁,正式空降吏部二把手。
“回去想想變革思路,拿出一份章程。”
弘治皇帝聲音溫和“不必太過著急,這不是一時半會能幹好的事,一步一步來。”
王守仁點點頭,隨即開口道“陛下,附加試已經加到科舉中數屆,大明學子們對它基本已經接納認可,各地都有關於附加試的教輔售賣。”
“臣想,可以從這開始,逐步增大權重,將附加試的附加舍去正式成為科舉中一項必不可少的科目。”
選官製要改,科舉就一定要改。
科舉的選官才是眾多官員來源地基礎。
“嗯,之前太子、蔚王他們便有這個打算,你可以同他們探討一番。”
“朕隻有一個要求,盡可能穩,不要太突兀造成太大動蕩。”
科舉是大明這個國家機器的核心製度,要是它動蕩大了,對大明沒好處。
“好了,去吧。”
王守仁告退,離開宮後便馬不停蹄前去尋朱厚照、朱厚煒。
此番回京因為有詔他直接入了宮沒想到空降到了吏部第二把交椅上,這絕對不是一件小事,該跟他們鎮國府的兩大頭子好好討論一番。
“已經是吏部侍郎了?”
西山。
得到王守仁帶回來的消息朱厚照、朱厚煒詫異不已。
原本還以為因為外戚身份的原因弘治皇帝會有多方考慮有所顧慮,沒想到這次居然如此果決。
“陛下有進行官製改革的打算。”
王守仁將之前在宮中的談話簡略的同朱厚照、朱厚煒講了一番。
“焦芳對父皇的刺激這麽大嗎?不至於吧?”
朱厚照咋舌。
鎮國府這些年挖了很多部門的牆角,兵部近乎被他們新組軍部架空,戶部財政完全無法跟鎮國府相提並論,工部的手藝跟鎮國府通過工匠等級激勵製度培養的根本沒法比
禮部、刑部,這兩個部門比較特殊鎮國府對他們沒什麽興趣。
唯獨戶部,他們有想法,但一直都沒有輕舉妄動。
除了鎮國書院考出來的官員以及新政試驗區的官員外,其他的他們基本都沒有主動摻和過。
文官集團這些年雖然被打壓消停了不少,但如果要動官製大規模利用吏部搞事,他們是真的會發瘋。
因為鎮國府對官員的選拔任用很明確已經不是他們的優勢點所在了,若是鎮國府真的早早就主掌了朝中官員變動的巨大權柄,哪還有他們的路走。
“新政試驗確實是初步探索了個可行的路子能進行官員選拔改革,但我也沒想過父皇會這麽幹脆。”
朱厚煒感慨,原本他推舉王守仁心中也並沒有什麽信心可以拿下,隻是想著有棗沒棗不打兩杆都是虧的,試試又沒什麽代價。
誰曾想
“這麽算來,其實六部中較為重大的權柄父皇基本都已經轉交到我們手中了。”
朱厚煒看向朱厚照突然道。
他一直懷疑弘治皇帝有退的心,現在更加確定了。
曆朝曆代,很多帝王至死都不願意退位,足以見得這個位置對人有多麽大的吸引力。
若弘治皇帝真的早早退下,那真的會是皇帝中的一朵奇葩。
“或許父皇隻是想當甩手掌櫃。”朱厚照擺手。
雖然他有些時候也會叫著等他當皇帝了要怎麽怎麽樣,但他並不希望弘治皇帝太早退下。
曆代皇帝的退場不是死就是快死了,他不想麵對這種局。
即便是弘治皇帝主動退他也不想來的太早,感覺這玩意並不怎麽吉利。
但朱厚照沒想到的是,就退位這件事,早在幾個科舉周期前弘治皇帝便已經將大致流程考慮好了。
喜歡回大明攝政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回大明攝政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