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9章 縱橫捭闔覷三島三)

字數:2589   加入書籤

A+A-


    而在佐渡島上,徐渭聽取了工部的官員和工匠的匯報,在佐渡島的中部相川的相川金銀山儲量最為豐富,而且易於開采,同時相川金銀山、西三川砂金山、鶴子銀山以及新穗銀山四座金銀礦都具備大規模開采的價值,保守估計年產白銀可達一百餘萬兩。
    當然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佐渡島上缺乏足夠的人力來開采這些金銀礦,島上原本的百姓數量是不足的,現在徐渭急需的就是大量的軍戶,幫助朝廷穩定的將佐渡島吃下來。
    徐渭一方麵向朝廷上疏,請求迅速轉運軍戶、糧秣、冬裝等物資,同時在佐渡島上征發當地的百姓,先行開采容易開采的銀礦,修築道路等基礎設施,保證朝廷的之後的大規模開采金銀礦。
    而在倭國,對於大明的舉動,各地大明也是議論紛紛,不少大名對此事議論紛紛,對於大明的行為頗有不滿,但是也沒有人真的站出來號令倭國,和大明開戰,一來是資格不夠,有資格的無非就是織田信長,可是他並不願意出來,甚至拒絕了倭國朝廷的太政大臣和征夷大將軍的封號,在安土城不知道和自己的親信們商量什麽。
    而其他大名自問沒有這個實力和號召力,武田勝賴雖然遠不如乃父武田信玄,但是武田家畢竟是倭國很強大的大名,實力頗強,即便是織田信長,也不敢說一戰就將武田家覆滅,但是大明一戰就將武田家賴以成名的赤備隊殲滅,將武田勝賴徹底打服,大明官軍的實力,可想而知。
    這些倭國大名們見織田信長都不敢出聲,他們就更加不敢出聲了,畢竟連武田家都被大明打服了,其他人去不是送菜嗎?
    但是這些大名明麵上沒有動作,背地裏小動作可不少,織田信長的盟友德川家康就和織田信長多次商量應該怎麽處理此事,和目空一切,叫囂出兵越後、甲斐的羽柴秀吉不同,德川家康就顯得比較謹慎了,他認為暫時不要和大明動兵,德川和織田信長聯手,擊敗大明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即便是獲勝,恐怕也是慘勝,倒是自己和織田信長,豈不是為他人做嫁衣,所以不如靜觀其變。
    德川家康的想法和織田信長不謀而合,上杉景虎、武田勝賴都是織田信長的敵人,大明控製了他們其實對於織田信長來說並沒有什麽損失,織田信長認為,大明沒有一段時間的消化,是不可能完全掌控越後、甲斐等國的,而德川家康和織田信長應該趁機消滅敵對勢力,然後舉倭國全國之力,再和大明交戰,這樣的話,勝算更高一些。
    所以現在大明和倭國保持了一種比較默契的平靜。而徐渭則是向京都派遣了使臣,奉大明皇帝和禮部的命令,向倭國朝廷傳達大明的旨意,主要是對於倭國朝廷的申斥,朱載坖在詔書中曆數了之前倭國朝廷的種種不恭順的行為。
    從嘉靖年間的爭貢之役,還有到現在為止仍然沒有徹底銷聲匿跡的倭寇,這些都是倭國對大明不恭順的種種的行為,還有不尊臣節,不向大明朝貢,僭越稱天皇等,大明禮部列舉了倭國朝廷的種種不恭順的行為,要求他們給大明一個交代,如果倭國不給大明一個交代,大明就自己討個交代出來。
    尤其是對於倭國擅用天皇名號一事,大明禮部認為這是絕不可以容忍的,這是形同叛逆的僭越,因為在中華,上一個使用天皇稱號的是唐高宗,也就是說,倭國國王用天皇是擅用天子尊號,僭越已極,禮部對此事極為憤怒。
    麵對大明的申斥,倭國朝廷也很快上疏為自己辯白,他們聲稱天皇乃是倭國自古以來的叫法,絕不是有意僭越的,為了證明這點,倭國還詳細向大明介紹了自己的家譜,倭國聲稱,天皇的稱呼,在天武天皇製定的《飛鳥淨禦原令》中就有出現。自第一代神武天皇起直至第三十三代推古天皇,可追溯到兩漢之前,絕不是倭國有意僭越的。
    而至於倭寇問題,倭國朝廷對此也予以了解釋,他們聲稱這些倭寇都是倭國境內的亡命之徒,在本國也是罪犯,所以逃竄到大明沿海,倭國朝廷對此深感愧疚,願意鞠躬九十度以表達抱歉。
    至於不朝貢等事,他們辯稱是由於倭國國內不消停,海上也賊寇四起,所以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麵對倭國朝廷的詭辯,大明使臣並沒有多廢話什麽,大明並非對於倭國內部的情況不了解,大明也知道所謂的倭國朝廷,實際上就是個空架子,比漢獻帝都不如的東西,大明之所以要特意遣使倭國朝廷,對於這個毫無卵用的倭國朝廷加以申斥,實際上政治意義更大一些。
    大明就是要坐實大明和倭國的宗藩關係,因為之前大明的倭國的宗藩關係始終是不太明確的,洪武元年,太祖皇帝“遣使頒詔報諭安南、占城、高麗、日本各四夷君長”,很快,安南、高麗等國紛紛遣使朝貢,恭賀新生的大明帝國,唯獨倭國沒有前來,在洪武一朝,大明和倭國基本上沒有什麽往來。
    直到永樂朝,幕府將軍足利義滿接受博多商人肥富的意見,以“日本國王臣源義滿”的名義,遣肥富和僧人祖阿攜表文向明朝朝貢。成祖十分高興,認為有蠻夷來朝,是作為天子之德的鐵證。因此立即冊封源道義足利義滿)為日本國王,賜日本國王之印,發給堪合符,明朝正式與倭國建立宗藩關係。
    但是和大明建立宗藩關係的事室町幕府,而非倭國的天皇,雖然幕府是掌握實權的,但是天皇才是倭國名義上的最高統治者,說白了,倭人之所以這麽幹,就是其內心的不恭順,天皇並沒有向大明稱臣納貢,去僭越之號,而是以幕府將軍領所謂的日本國王,既要和大明通商的好處,又不行向大明稱臣罷了。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