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0章 縱橫捭闔覷三島四)

字數:2703   加入書籤

A+A-


    對於這些事情,大明並非毫不知情,隻有有些時候迫於各種情況,選擇暫時穩定下來罷了。如足利義滿時期,當時大明剛剛靖難,需要這些番邦的承認來彰顯成祖的合法性,所以成祖在明明知道足利義滿並非倭國國王的情況下,還是將其冊封為倭國國王。
    但是倭國的這一態度使得他對於大明的政策可以相對比較靈活,足利義滿死後,其子就不承認和大明的宗藩關係了,其給大明解釋則是“本國開辟以來,百事皆聽諸神”、“靈神托人謂曰:我國自古不向外國稱臣”,並且聲稱要改變義滿的外交政策,“今後無受外國使命,因垂戒子孫,固守勿墜”。
    可見倭人之陰險狡詐,所以這次朱載坖趁倭國處於內亂之中和徐渭已經在倭國穩定下來,向倭國派遣使臣,就是想要將倭國和大明的宗藩、君臣關係確定下來,不是和倭國的什麽將軍、關白,而是要和倭國的朝廷、天皇,不僅僅是倭國要向大明稱臣,倭國所謂的偽天皇必須自去僭號,向大明稱臣,這才是朱載坖所要。
    隻有這樣,才能夠把宗藩、君臣關係給穩定的固定下來,使倭國成為大明的家犬而不是到處亂跑的野狗。
    在得到倭國朝廷的回複之後,徐渭趕緊連同自己請求調集軍戶充實安東衛、安東前衛的奏疏一道呈遞的京師去了。
    在大明京師,曆經了近兩個月的轉運之後,從倭國回來的第一批金銀已經抵達天津港,朱載坖立馬派出錦衣親軍前往護送,直接解運到內承運庫去,白銀送少府監鑄造銀錢,黃金在內廷鑄造成金條,送內承運庫作為壓庫之用。
    戶部尚書鄢懋卿隨即上疏,稱現在戶部老庫壓庫銀錢僅有二百萬元,請求朱載坖從內承運庫向太倉銀庫調撥壓庫的銀錢和黃金,最好達到五百萬元比較好,朱載坖認為鄢懋卿要的太多了,五百萬實在是太多了,經過和鄢懋卿以及內閣的一番拉扯,朱載坖決定,從內承運庫發銀錢一百萬元,充實太倉老庫,同時這次從倭國運回來的白銀在鑄造銀錢之後,也直接調撥給太倉支用。
    有了這些金銀,朱載坖的底氣當然是足了不少,在和戶部商量之後,增加朝廷在水利工程和倉儲建設上的投資,加快建設各級常平倉和備荒倉,以提高大明抵禦災荒的能力,同時在河南、陝西、寧夏、山西等地增加水利的投資,興建各種灌溉水渠,提高寧夏的糧食產量。
    收儲大量的糧食,保證糧食價格相對穩定,軍儲充足,同時推廣大明的醫療體係,在京師和南京的醫院基礎上,擴大兩京太醫院招收醫學生員的規模,在南直隸的蘇鬆常鎮四府,北直隸的河間、保定、天津、真定四府也開設醫院,以優惠的價格保障百姓的身體,進行防疫研究。
    為了體現朱載坖對於醫學的重視,朱載坖下詔,仿前宋之製,升太醫院為翰林醫官院,太醫院使也升為翰林醫官使,秩正三品,與軍器監平級。
    而倭國朝廷的回複奏疏和徐渭的奏疏也抵達了京師,對於倭國朝廷的回複奏疏,朱載坖禦批了四個字,避重就輕,倭國朝廷的這份奏疏,看似態度溫順,向盜賣那個低頭認錯,但是對於大明所關心的問題,實則是避而不談,他雖然在極力解釋倭國偽天皇名號的來源,聲稱是倭國一直以來相沿承襲的稱號,但是對於應該怎麽解決這個問題,倭國朝廷是采取了避而不談的態度,這就令朱載坖極為憤怒了。
    朱載坖將倭國的奏疏和徐渭的奏疏都下部議,同時要求翰林院批駁倭國朝廷的奏疏,尤其是其有關僭越的事情,一定要坐實其僭越。
    很快翰林院就回奏朱載坖,翰林院經過詳細的考證之後,證明了倭國所謂最早出現天皇稱謂的天武天皇製定的《飛鳥淨禦原令》實際是是在唐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鹹亨四年所發布了,可見倭國分明就是僭越,絕不是所謂倭國自古以來的稱號,而是其有意僭越唐高宗的稱號。
    朱載坖將翰林院的結論也下部議,同時召集部院大臣、參讚軍務大臣等一道商量有關倭國的事情,對於徐渭的奏疏,大臣們都表示要盡快安排,畢竟佐渡島上有數以千萬兩計的金銀,必須要迅速予以開發,以解大明朝廷的財政問題。
    但是要遷移大量的百姓,還有保障他們的生產,同時還要增調援軍,轉運糧秣、軍械等事,對於大明現在的海運能力來說,實在是太過於困難了,雖然朝廷已經緊急命令各個船廠為朝廷生產大型運輸船,但是現在朝廷的運力仍然是非常緊張的,大量的官軍還在朝鮮等待運往倭國呢。
    還有組建倭國新軍所需的軍械,駐倭官軍的糧秣後勤等等,肯定都是最優先的事情,所以總理海軍衙門大臣順寧侯俞大猷上奏,現在官軍運力不足,在保證援軍和所需的各種物資轉運之後,今年能夠完成將一千五百戶的軍戶轉運到佐渡島上去,剩餘的準備來年再轉運。
    朱載坖要求再次雇傭民間船隻,加大轉運安東衛和安東前衛的軍戶們,加強對於佐渡島的控製,盡快大規模的開發佐渡島的金銀礦。
    而對於倭國朝廷的奏疏,朱載坖直接說道:“朕聞天子之職莫大於禮,禮莫大於分,分莫大於名。何謂禮?紀綱是也。何謂分?君、臣是也。何謂名?公、侯、卿、大夫是也。倭王僭越,實不可忍,是使大明無動於衷,綱紀何在?法度何在?”
    對於朱載坖的憤怒,大將們都表示要增加援兵,討伐不臣,倭國都敢僭越天子名號了,形同謀逆,不能坐視不管。
    而內閣和部院則是建議朱載坖還是先采取外交手段,不要急於動兵 ,畢竟現在朝廷在倭國的兵力不足,要先控製甲斐、越後,把這些地方的金銀礦先拿到手,然後再對倭國用兵不遲。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