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2章 縱橫捭闔覷三島六)
字數:2614 加入書籤
                    倭國朝廷的意思也很明顯,他是願意向大明稱臣的,但是倭國也是有條件的,倭國希望在對大明的外交辭令中自去僭號,改用倭國曆史上偽天皇的其他名稱,以此向大明表達恭順,但是在國內,仍舊可以保持對國內的天皇稱號,同時倭國朝廷還認為,倭國的偽天皇要用一個不一樣的稱呼,也就是倭國偽天皇之前所用的治天下大王這個稱號。
    此舉直接遭到大明使臣的斷然拒絕,首先大明使臣認為,既然是自去僭號,就沒有什麽國內國外之分,要是倭國僅僅是對大明奉表稱臣,自去僭號,在國內仍舊稱天皇的話,那和沒有去掉僭號有什麽區別?至於倭國國王的稱號問題,大明自有法度,哪裏輪得到你挑三揀四的,大明封你什麽就是什麽。
    至於什麽治天下大王,這也是斷然不行的,天下一詞,不是你倭國能用的,你治天下,那大明皇帝治什麽?這個稱號是絕對不可能給你倭國人用的,大明使臣的要求很簡單,倭國國王必須奉表稱臣,自去僭號,不管是在對大明還是在對內,都不能用任何僭越稱呼。
    這是大明的底線,如果不能答應大明的條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在這種情況之下,大明和倭國朝廷的談判自然是很不順利的,倭國朝廷一方麵百般狡辯,想要保留天皇的稱號,但是對於大明來說,這些僭越是大明朝廷絕對不可能容忍的,但是倭人在這方麵又很在乎。
    因為倭國從始至終是遊離於大明的宗藩體係的,很多時候倭國雖然和大明通貢貿易,他們打心眼裏並不認為自己是大明的藩屬,他們甚至有彼可取而代之的想法,而朱載坖這次要做的,就是給倭國立規矩。
    朱載坖是準備從兩個方麵重塑大明和倭國的關係,就大明和倭國兩個國家來說,大明是宗主,倭國是藩屬,就大明皇帝和倭國國王而言,大明皇帝是君,而倭國國王是臣,這個關係要搞清楚,弄清楚上下尊卑,才是朱載坖現在要做的事情。
    倭國朝廷當然也在想辦法,除了直接和大明使臣談判之外,還通過倭國的大名和武田勝賴、上杉景虎取得聯係,希望通過他們影響到大明的安東都護徐渭,從而影響到大明的決策,這些倭國大名們不惜向徐渭饋贈金銀甚至是女人,隻不過徐渭對於這些所謂的倭國貴女實在是沒什麽興趣,主要是有些倒胃口。
    而在京師,朱載坖則是在和太子朱翊釴交談,這次對於倭國的外交、軍事行動的決策過程,太子都是全程參與的,朱載坖正是要借此機會鍛煉太子在這方麵的能力,現在朱翊釴處理日常政務的能力還是不錯的,畢竟從小就有名師教導,這次通過與申時行等人辦理北直隸的水利興修,對於大明的地方情況也基本有了一個了解,但是過於軍國大事,尤其是涉及到和戰的決策,朱翊釴相對還是缺乏經驗。
    朱載坖問道:“太子怎麽看倭國的事情啊?”
    最近大明朝廷的重要事情就是有關和倭國的和戰問題,對此事官員們是議論紛紛,對於倭國的種種不恭順的行為,大明官員們是極為憤怒的,不少人上疏朱載坖,要求出兵征討倭國,嚴懲倭國這幫不忠不義的亂臣賊子,當然也有一些官員們認為倭國遠在海外,大明官軍征討不易,還是要以外交手段為主,能夠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好不過的事情。
    對於這些官員們的看法,朱載坖一直都沒有決定,現在用此事來問朱翊釴,確實是有些考校的意思在其中,麵對朱載坖的詢問,朱翊釴思索斟酌了之後說道:“父皇,兒臣以為,對倭國征討,確實是需要慎重。”
    朱載坖並沒有什麽表情,直接說道:“太子說說你怎麽想的。”
    朱翊釴的看法是,倭國的無禮僭越,確實是要予以嚴懲的,但是大動幹戈,是否合適?是一件值得商榷的事情,倭國現在處於戰亂之中,其所謂的朝廷,也不過是名存實亡罷了,各地都是藩鎮割據的狀態,在這個時候,大明要做的就是利用這些大名之間的矛盾,逐步控製倭國,同時以倭國的僭越為由,為大明爭取足夠的利益就行了,要是真的動用大軍征討,朱翊釴認為還是有些得不償失。
    朱翊釴和李春芳等人的看法是相同的,大明現在的主要對手還是北方的俺答,這些蒙古人對大明的邊防構成了嚴峻的威脅,在北方的威脅沒有得到根本性的緩解之前,很多大明的臣子們都認為不應當動用大軍征討倭國。
    這點朱載坖是同意的,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大規模征討倭國,俺答現在氣息奄奄,隨時可能歸天,大明必須將注意力放在土默特身上,但是對於倭國,朱載坖認為,不能夠毫無動作,對於倭國要展示大明的力量,淩之以威,但是又不能真的給倭國太大的壓力,使得倭國內部團結起來,所以朱載坖認為,使用水師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辦法。
    朱翊釴對於水師並不重視,這也是現在很多大明官員的通病,他們都認為水師不過是為陸軍打下手的,但是作為一個重要的軍種,朱載坖決定這次動用水師展示大明的力量,同時給倭國施加壓力,逼迫其屈服。
    朱載坖首先召見了總理海軍衙門大臣順寧侯俞大猷,要求調集官軍的大型戰艦,以北洋水師為主力,前往倭國,對倭國進行威懾,從北洋、東海兩水師中抽調兩千料以上戰艦六艘,再調配一些輔助戰艦,前往倭國,直接對於倭國的京都、大阪等重要的城市進行威懾,讓倭國人明白,要是不順從於大明,將會承擔什麽後果。
    朱載坖的想法很簡單,就是在擴大事態的前提下,盡可能的給倭國施加壓力,迫使倭國接受大明的條件,實現大明利益的最大化。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