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0章 中書獨坐宰臣心七)

字數:2737   加入書籤

A+A-


    朱載坖對於朝堂上的這些聲音保持了沉默,這就更使得朝廷上下對於此事議論紛紛,再加上此次所損失的漕糧以二十萬石計,損失確實是十分巨大的,別說朱載坖,就是戶部尚書鄢懋卿、總督倉場戶部尚書王國光等人也斷然不能接受,紛紛上疏要求嚴究此案,務必要將幕後真凶緝拿。
    而朱載坖則是召見了錦衣親軍都指揮使陸繹和提督東廠馮保,詢問他們對於此案的看法,兩個廠衛頭目自然也是認為此案中定有貓膩,但是就連陸繹也不得不承認即便是廠衛,要想查察此案,也是非常之麻煩的,對於廠衛來說,漕幫這樣的組織本來應該是廠衛重點的監控對象,但是實際上,廠衛對於漕幫的了解並不多。
    陸繹說道:“陛下,以臣之經驗,此案中必有貓膩,但是要詳加查察的話,恐怕耗費不少功夫。”
    朱載坖也問道:“這漕幫是何來曆,連廠衛也輕易不能查實?”
    陸繹隻能報之以苦笑,其實漕幫就是脫胎於這些漕運衛所的,由於最開始大明實行的是兌運製,也就是有地方的所謂糧長負責征收漕糧,然後交給運軍運輸,而這些所謂的糧長,都是地方豪強,他們對於運軍是百般欺淩,之前就有官員上疏陳述過此事。
    在官府的記載中,這些糧長對於運軍們百般欺淩:“嘉、湖、蘇、鬆糧數獨甲江南,納戶率皆豪右,甚且親識大姓賄投門下,應兌糧米,顆粒不行進倉,大書告示,逼軍私兌,稍不如意,任憑軍官停船守候,屢謁門牆,經月不兌。有司明知,而 不敢問。夫民既恃勢以淩軍,軍安得不挾眾以虐民,是鼓噪之釁,寧獨啟自運官,實亦不肖有司畏徇強禦,破壞漕規,激使然耳。”
    運軍們也團結起來,對抗這些糧長,也就形成了漕幫的雛形,這些運軍中敢於帶領士卒們和這些糧長對抗的,也就成為了後來漕幫中的所謂好老。
    其實漕幫就是脫胎於漕運衛所之中的,所以漕幫的組織等很有軍隊的特點,組織嚴密,內部紀律嚴格,管理也相對嚴格,在加上廠衛之前也對於漕幫關注的不多,現在猛地要查,確實是比較困難的。
    不過對於漕運的情況,廠衛還是有所了解的,漕幫基本上都是本衛子弟所組成的,所以廠衛探子也確實不容易打入其中,從漕運衛所的角度來看,一衛需要派兌多個府州縣的漕糧,在衛所裏麵則衍生出漕幫派兌多個州縣水次漕糧。從州縣的角度來看,一府由多個漕運衛所兌運漕糧,一縣也可以由多個幫兌運漕糧。
    漕幫和漕運,就是互相依存的關係,現在朱載坖要減少漕運數量,對於這些漕幫來說當然是極為不利的,更不要說朱載坖還準備將這些運軍打散編入各水師之中,這等於變相要解散漕幫,他們當然是不會答應的,所以從作案的動機和作案的能力上來說,漕幫確實是很有可能的。
    朱載坖在召見了廠衛頭目之後,然後召見了刑部尚書洪朝選,詢問他對於此案的看法,洪朝選也認為此案和漕幫脫不了幹係,但是同時也不得不承認,要查察此案,難度是很大的,至少勞堪和張學顏洪朝選是不看好的,洪朝選認為勞堪狠辣有餘,細致不足,張學顏則是惟張居正馬首是瞻,不能做到公正處理此事,他們兩人處理此案,恐怕不能使得朝廷上下心服口服。
    朱載坖當然知道洪朝選和張居正關係不佳,之前兩人因為遼王案就結怨,現在雖然張居正擔任首輔,但是洪朝選也不是什麽軟柿子,一向不怎麽把張居正當回事,朱載坖也直接問道:“那以大司寇之見,當遣何人查察此案呢?”
    洪朝選向朱載坖推薦了南京戶部左侍郎王宗沐,因為他長期在有關漕運的部門任職,熟悉漕運的相關情況,而且辦事穩重,也接觸過漕幫,洪朝選認為他能夠比較公正的處理這個問題。
    朱載坖記下來了之後再次召見首輔張居正,朱載坖說道:“大司寇向朕推薦南戶部左侍郎王宗沐查察此案。首揆怎麽看此事?”
    張居正一聽是洪朝選舉薦的人,心中一下子就警惕起來了,他一向不希望洪朝選,認為他和他的福建老鄉李默一樣過於清高,看不清形勢,當然張居正也清楚,這也是朱載坖的帝王心術,現在處理此案的勞堪和張學顏都是張居正舉薦的人,當然也要派遣一些不是張居正派係的官員去處理此案才行,否則萬一他們聯手糊弄朱載坖這個皇帝怎麽辦?
    所以對於朱載坖準備派王宗沐赴淮安查察本案,張居正也是同意,同時張居正也向朱載坖舉薦工部尚書總督河道潘季馴查察本案,對於張居正的舉薦朱載坖也予以接受。
    對於台諫的上疏,朱載坖一律留中不發,隨後下達詔書,升南戶部左侍郎王宗沐為南刑部尚書,與工部尚書總督河道潘季馴、錦衣中衛指揮僉事劉守有、內官少監陳矩一道,以欽差查察本案。
    朱載坖同時再次下達命令,以今年漕渠事故頻發,漕糧損失嚴重為由,直接暫停了今年的運河運輸,命令東海水師和北洋水師一道,雇傭地方海船,協助朝廷轉運漕糧和秋糧。
    朱載坖的詔令下達之後,滿朝一片嘩然,原本大家都很清楚,這些運河上發生的事故,是反對河海兼運的這些勢力製造出來的,借以給朝廷施加壓力的,沒想到朱載坖直接下令暫停河運,這不是更加刺激這些人嗎?
    很多官員都向朱載坖上疏,認為不宜過於激進,畢竟事緩則圓嘛。但是這些奏疏都被朱載坖留中不發了,同時總督倉場戶部尚書王國光向朱載坖上疏,請求對於水次倉和沿運河的倉庫予以清查,查察其中的情弊。
    在張居正的支持下,朱載坖同意了王國光的上疏,遣王國光為欽差,持節賜天子劍在親軍諸衛的護送下清查各水次倉。
    喜歡隆慶中興請大家收藏:()隆慶中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