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東蒙行省正式成立
字數:5511 加入書籤
烏蘭察布城南郊一處不太高的山包處,以前的鬼方人、現在已經更名為蒙古族人的烏蘭察布城民眾將這處山包圍了個水泄不通。
此時已經是大唐曆法裏的十月上旬,北方草原上的風已經有些寒意。不過今日天氣晴朗,風力隻有兩三級,現在正值正午時分,加上今日在這裏要舉辦的慶典,在場的蒙古族民眾無不是心潮澎湃、情緒高漲。
“嗚嗚嗚……”一陣牛角號聲響起。
“咚咚咚……”一陣牛皮鼓聲亦跟著響起。
“大唐皇帝陛下駕到!”吉達一聲高呼,薑林在皇家近衛團一個排的戰士的保護下,從山包後一處可藏人的坑道裏走了出來。
“皇帝萬年,大唐萬年!”
“陛下萬年,大唐萬年!”
……
圍在山包下的人群中,早已經得到大唐帝國政務院外交部禮賓司派來的工作人員授意的烏蘭察布城的官員們舉著雙手,用著蹩腳的華語和鬼方語開始歡呼起來。這種場合,一旦有人帶頭,從眾心理便會讓其他人也跟著開始照做起來。隨著眾人歡呼聲逐漸整齊,氣勢立刻就上來了。
薑林身著一身黑色毛呢材料製作的中山裝,金質的紐扣在陽光下閃閃發光。一把金質權杖夾在左腋下,右手高舉,朝著山下的民眾揮動著。時不時地還做一個飛吻狀,惹得山下的民眾更加地瘋狂。
即將就任大唐帝國東蒙古行省常務副省長大唐帝國自大唐十五年起明確官製,軍、政係統均實行雙首長製度。軍隊係統沿襲大唐國和唐方的官製,而政務係統則確定了與各行政單位對應的某長和常務副某長的稱呼。比如山西行省省長子昂,主管山西行省一省之人事和思想政治工作,其下的山西省行省常務副省長,則主管山西行省除人事和思想政治工作外的其他工作。)的吉達身著一身民族服飾,上前雙手下按,山下的民眾漸漸地也安靜了下來。
今日大唐帝國東蒙古行省成立儀式便是由這位地地道道的蒙古人來主持。成立儀式上,吉達會先用鬼方語言對著山包下的民眾進行一番鼓舞和政策宣講,繼而便是由政務院任命的東蒙古國行省省長胥郊用會華族語對民眾再進行一演講,最後由大唐國政務院院長黑世工做簡單的陳詞,再由大唐帝國皇帝陛下最終宣布大唐帝國東蒙古行省正式成立,整個儀式就算是圓滿完成了。
早在大唐十一年秋,平城以北的草原上匯集起來了十八個部族進攻平城,被當時的大唐國武裝力量一團擊潰後,那十八個部族殘存下來的民眾,便被薑林有意地安置在了平城以北一百多公裏處的這處平原地帶。其實當時薑林做如此盤算的原因有以下兩點:
首先,這些人殺不得。雖然這些人所在的部族剛剛進攻過平城,但那時的平城還不屬於大唐國的疆域。即便當時的平城已經屬於大唐國的疆域,進攻平城的戰事也隻是屬於兩個方國或者部族之間的戰爭。戰敗的一方幸存下來的人員若是被戰勝的一方大肆屠戮……這樣的先河一開,華族人和北方草原上的部族以後便是不死不休的局麵,甚至連已經經過十幾年經營,現在極其親近華族人的平城裏的鬼方人都要再度失去。況且這樣的事情薑林也做不出來。
其次,這些人殺不得,但若是任由他們再分散到大草原上,若幹年以後,人口繁衍生息恢複了戰力,又將是平城的一大威脅。到了那時候,薑林肯定又後悔當年為何要放虎歸山,又讓這些部族坐大。
所以,趁著那些部族最虛弱的時候,薑林讓達利溫出麵,將這些部族聚攏起來,在平城以北建立城池。再循著當年平城鬼方人的路子,將這些人漸漸地和華族人、大唐國捆綁起來。現在十年時間過去了,這些當年進攻過平城的十八個部族以及後來匯集到烏蘭察布城的草原上的小部族早已經習慣了現在安定、祥和的生活。
這些年,烏拉察布城裏除了一部分還從事放牧養殖生產的男子還騎得了馬外,另一部分青壯男子已經髀肉複生,嚴重的甚至連馬都再也攀爬不上去。而以前從小就會對男孩子灌輸好鬥、好戰理念的父母親,現在也已經漸漸地改變了這流傳了幾千年的習俗。原因無他,以前需要用人命去搶的穀物、糧食、食鹽,還有其他生活用品,現在隻需要靠老老實實的放牧、薅羊絨、羊毛便能交換來。這樣的話,誰還願意犧牲自己孩子的性命?
尤其是,已經將平城正式納入疆域的大唐帝國的皇家陸軍,雖然駐紮在邊境上確實能做到秋毫無犯,甚至還會協助烏蘭察布城抵禦其他敵對的勢力。但是那恐怖的戰鬥力,烏蘭察布城裏有三分之一的家庭在十年前就有人命喪在大唐帝國軍隊那恐怖的武器之下,現在再不識相,難道讓自己家世代都有人做大唐帝國的槍下鬼才滿意嗎?
這些年,作為大唐帝國最北端的一個城,雖然一直沒有被大唐帝國正式接納。但烏蘭察布城裏的民眾早就以大唐人自居,尤其是和比之自己更靠北、以西、以東的草原上的部族打交道的時候,那種優越性和自豪感不言而喻。這樣的情形,亦是當年平城民眾的一個翻版。現在,大唐帝國國府終於承認了烏蘭察布城的地位,甚至還成立了以烏蘭察布城為首府的東蒙古行省,將來烏蘭察布城周邊的部族都將成為東蒙古行省轄下的城市,這讓烏蘭察布城的民眾怎能不感到驕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所以,大唐帝國東蒙古行省的成立儀式,在一片歡快、祥和的氣氛中,很快就順利地落下了帷幕。
傍晚,薑林坐在烏蘭察布城土夯的牆頭上,望著城內川流不息的人群,卻也有些癡迷。若是大唐帝國能將北方這片草原牢牢地控製在手上,能將這片草原上生活的人牢牢地保護在大唐帝國的羽翼之下,幾代人之後,那麽自己成長的那個曆史裏,華夏民族麵對了兩千多年的來自北方這片草原上的威脅,想必在現在這個即將經曆的曆史裏,不會再上演了吧。
“陛下……”薑林正在發呆之際,身後響起了胥郊的聲音來。
“哦,郊兄來了。”薑林回頭看了一眼胥郊,見胥郊畢恭畢敬地站在自己的身後,雙手拱著,一時有些不習慣。忙從城垛上起了身,打算上前挽住這位自己已經認識了二十年的兄長。
“陛下現在已是天子,要自重天子的身份,不得如此孟浪!陛下今日在儀式現場的一些行為,已經頗有些不妥,若是再如此下去,那可就真的有失陛下的體麵。”胥郊忙彎腰朝薑林說道。
“呃……天子就得像尊神像一般地不苟言笑嗎?天子就得高高在上和民眾離得遠遠的嗎?天子……就不能有朋友嗎?”薑林愣了愣神,尷尬地站在了原地。
“天子之所以要稱孤道寡,就是因為天子乃是天下獨一無二尊崇無比的人,天子必須時時刻刻地保持天子的威嚴。天下亦是無人可以和天子平起平坐,又有誰敢和天子做朋友呢?”胥郊仍是拱著手,彎著腰。
“行了,你這都是謬論,你中姬旦副院長《禮法》的毒太深了。你我以前是什麽樣,現在還是什麽樣,以後繼續什麽樣,明白了嗎?”薑林終於不耐煩了,上前攙著胥郊的胳膊說道。
“可是,如此一來,皇家的威嚴何在,大唐的威嚴何在,陛下的威嚴何在?”胥郊直起身子朝薑林看了看,頗有些意動。
“大唐的威嚴,我的威嚴,不在這些虛頭巴腦的事情上麵。而在你們這些封疆大吏能否將轄地治理好,在民眾是否生活的富足,在帝國的軍隊裝備是否精良。所謂足衣,足食,足兵即可。隻要民眾生活富足,帝國的武備修整。與我這個皇帝的行為又有何關係?隻要大唐興盛,我這個皇帝即便穿短褲、短袖、拖鞋,他國亦是要在我麵前規規矩矩、畢恭畢敬。但若是你們將帝國治理的一塌糊塗,民不聊生,武備荒廢。我這個皇帝即便穿得再是華麗,言行舉止再是威嚴,在他國麵前仍是一隻任人宰割的螻蟻。你們才是我的臉麵,大唐的民眾才是我的臉麵。郊兄,你明白了嗎?”薑林望著胥郊,深情地說道。
“陛下說的有些道理,臣接受。但陛下還是要顧及一下自己的身份,若是被姬旦副院長知道了……我聽說姬旦副院長常常指責陛下的失禮之處,讓陛下很是尷尬。陛下也不想整理被姬旦副院長盯著吧?”胥郊露出一個奸笑,壓低聲音朝薑林問道。
“所以,我已經暗暗地命令黑院長,不要給他安排與我同場的活動或者公開的活動,就讓他專心地負責修法。”薑林亦是露出一個奸笑。
“那姬旦副院長現在的修法工作進行的如何了?”胥郊聽了薑林的話,忙問道。
“你還別說,這姬旦副院長在製定法律法規一道,還真是個奇才。公、檢、法三司分立,互相合作互相製約的精神,我隻對其講到了一半,姬旦副院長就全明白了。他是所有聽到這一理念的人裏麵接受的最快的人。還有他修訂完成的《大唐帝國憲法》、《大唐帝國刑法》我都已經看過,水平之高……超乎你的想象。再等等,初稿我已經審核完,也提出了一些修改的意見,等他們將我提出有問題的地方修改完畢,很快便將出正式版,屆時會印製成冊,下發到相關單位。”薑林想著姬旦這段時日忙活出來的成果,很是興奮地朝胥郊答道。
“這也幸賴陛下有識人之明,當年沒有放姬旦副院長他們幾人離開,我聽說姬奭副總長在總參幹得也是如魚得水啊……”胥郊趕忙送了一個彩虹屁。
“說到總參……你家大小子是不是已經偷偷地告訴你了?”薑林打斷了胥郊的話。
“偷偷地告訴我什麽?”胥郊微微一怔,忙問道。
“裝,你裝,你再裝?”薑林指著胥郊,嚴肅地說道。
“哈哈哈……”胥郊確實憋不住了。
“你要體諒我的難處……總參謀部聽起來是我的一個參謀部門,但到了戰時,是要直接指揮部隊打仗的。平時參謀部就是要多幹這些苦活、髒活、累活,到了戰時,才能很快做出正確的決策。你家大小子分在姬奭副總長麾下,姬奭副總長負責的正是大唐的西方,你不要怪我讓孩子跑那麽遠……上次我聽誰說的,他從西邊拐回來了一個不知道是什麽民族的女子,長相甚是怪異,你家嫂子將那女子趕出了家門……後來怎麽樣了?”薑林想起現在供職總參謀部的胥郊的長子,想起之前聽說的那樁八卦,來了興致。
“哎,別提了。那女子……說起來長得確實妖嬈,我敢說天下男子沒有不動心的。但是,和咱們華族女子比,確實長得怪異。不僅長相怪異,而且還……一身的羊膻味和奶腥味,讓人很是不爽。但我家那大小子不知著了什麽魔,對我和他娘親說此生非那女子不娶……倆人連最簡單的言語上的交流都整不利索,竟然要成婚?這不是鬧笑話麽?”
“後來他娘就要將那女子趕出了去,但我那逆子說那女子腹中已經懷了他的骨肉。若是將其趕出去,以後他帶著那女子就再也不入我家家門……你說說這事整的。想那女子腹中懷著我家的骨血,又是人生地不熟的,趕出去萬一大人、孩子出點什麽意外,我那逆子要發什麽瘋我不知道,光是刑責這一塊,我們老兩口就擔待不起啊。所以,隻能歎一口氣,應下了這門親事了。好在那女子雖然言語上和咱們不太通,但行事上卻也說得過去。你嫂子現在慢慢地也接受了這個兒媳。”胥郊重重地歎了口氣,將自家的醜事道了出來。
“你這亦算是步了我的後塵,讓自家兒子和異族女子結親。有利於不同民族之間的團結,好事。”薑林想起自己的事,重重地拍了拍胥郊的肩膀,算是寬慰,也算是共勉。
喜歡商末三國誌請大家收藏:()商末三國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