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戰略部署
字數:5819 加入書籤
在回程的路上,諸葛恪腦海裏一直不停地回放著今日與父親交流時的情景。說實話,對於父親的一些觀點和做法,諸葛恪內心深處實在難以苟同。在他眼中,父親未免顯得太過迂腐,而且身上那股濃厚的書生氣息有時候甚至讓人感到無奈。
若是換做自己處於當年那種情形之下,絕對不可能僅僅因為陛下不肯接納勸諫便毅然決然地辭去大將軍這樣位高權重的官職。畢竟,這世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了能夠爬上如此高位而耗盡一生心血卻依舊求而不得呢!然而,靜下心來仔細思量一番後,諸葛恪又不得不承認父親所說的某些話語確實不無道理。
當今陛下對自己的信任程度真能比得上當年劉禪對諸葛亮的那般深厚嗎?答案無疑是否定的。且不說劉禪了,就算是劉備恐怕也有所不及啊!
想到此處,諸葛恪心中暗暗下定決心:看來往後必須緊緊抓住太子孫亮這根救命稻草才行,唯有讓他徹底依賴於自己、離不開自己,那麽待到日後,自己定然能夠成為東吳朝堂之上首屈一指的權臣。
第二天清晨,陽光透過淡薄的雲層,紛紛揚揚地落在大地上。就在此時,一道聖旨傳來,命諸葛恪即刻進宮麵聖。
自與步皇後扯上關係以來,盡管諸葛恪在外人麵前始終表現得若無其事,但實際上他的內心卻是無比忐忑不安的,尤其是每次直麵孫權之時更是如此。不過所幸的是,憑借多年官場生涯練就的深沉城府以及過人演技,諸葛恪成功地將這份惶恐深埋心底,並未露出絲毫破綻。就連一向精明敏銳的孫權也未能察覺到其中異樣之處。
諸葛恪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踏入了皇宮,終於見到了端坐在龍椅之上、不怒自威的孫權。他連忙躬身行禮,禮數周全而恭敬。
孫權微微頷首,目光落在諸葛恪身上,緩聲道:“元遜啊,自從你從廣州歸來之後,不知你如今的狀態可有調整妥當?”
諸葛恪深吸一口氣,定了定神,然後挺直身軀,朗聲道:“啟稟陛下,微臣已然徹底放下過往之事,不再為此耿耿於懷。”
聽到這話,孫權臉上露出一絲欣慰的笑容,點頭讚道:“如此甚好!身為將領,切不可因一兩次的戰敗便一蹶不振、灰心喪氣。想當初朕也曾在戰場上屢次受挫,尤其是那合肥之戰,竟被張遼區區八百騎兵殺得丟盔棄甲,實乃生平奇恥大辱呐!然而,倘若朕也如那些懦弱之輩一般,因一時的失敗而心灰意冷、喪失鬥誌,又豈能有今日之強大東吳?所以說,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重新崛起的勇氣與決心,你說是也不是?”
諸葛恪拱手應道:“陛下所言甚是,微臣定當銘記在心,不敢或忘陛下的諄諄教誨。”
孫權滿意地笑了笑,抬手示意諸葛恪落座,並吩咐一旁的內侍奉上香茗。待內侍將茶水放置於二人麵前的幾案上退下之後,孫權輕抿一口熱茶,接著道:“而今大漢與我大吳暫時休戰,此乃難得的喘息之機。當下最為緊要之事,便是休養生息,同時積極積攢國力。據朕推測,一年之後,劉禪必將再度興兵來犯。屆時,一場生死攸關的大戰在所難免,而這場戰爭的勝負,將會直接決定我大吳的生死存亡!”
諸葛恪恭敬地說道:“陛下所言極是,微臣亦是這般思量的。”他那沉穩的聲音在殿內回蕩著。
“朕今日特意將愛卿招來,便是想要與你一同商討一下這軍務要事。”說罷,孫權揮了揮手,示意身旁的侍從將一幅巨大的疆域圖徐徐展開。二人的目光都被吸引過去,聚焦在了那張詳盡的地圖之上。
孫權稍稍凝視了一眼地圖,麵色凝重地道:“起初,朕本以為依照那劉禪所定下的戰略布局,應當是先行奪取我大吳之廣州,而後稍作休整等待時機,待其集結足夠兵力之後,便分兵兩路,同時進擊我揚州。畢竟,大漢方麵亦需時日籌備物資、操練兵馬,且其軍力尚非雄厚至極。
然而,如今這段休戰時期,我方固然在不斷積蓄實力,但彼方想必同樣未曾懈怠,亦在暗中積攢力量。朕著實擔憂待到他們兵強馬壯之時,會驟然發動三路大軍齊頭並進,妄圖一舉殲滅我東吳啊!”
此時,隻見諸葛恪上前一步,伸出手指指向地圖,緩聲道:“陛下所慮不無道理。依微臣所見,屆時漢軍或會有一路自剛剛奪下的廣信城繼續向南挺進,徑直攻打我軍駐守的廣州;
另有一路則可能從中原地區發兵,長驅直入直指武昌要地;而最後的一路會從徐州出兵,進軍合肥以及壽春一帶,最終實現三軍會師,合力圍攻我揚州。此等局麵若真出現,對我大吳而言,實乃嚴峻挑戰呐!”
孫權道:“據朕估算,若大漢傾全國之力前來征討,一次性能調動三十萬以上規模龐大的軍隊。然而反觀我大吳現今所擁有的全部軍力,加在一起尚不及他們的一半之數啊!每每思及此,朕都深感憂慮難安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站在一旁的諸葛恪聽聞此言,稍作沉思之後開口道:“陛下莫憂,即便情況如您所言這般嚴峻,但微臣認為,隻要我軍嚴陣以待、上下一心、精誠團結,定有能力抵禦住漢軍的來勢洶洶。”
孫權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期待之色,連忙追問道:“願聞元遜高見,快快說來與朕聽聽。”
諸葛恪清了清嗓子,接著分析道:“首先,從徐州方向進攻而來的這一路敵軍想要攻破堅城壽春以及合肥絕非易事。
司馬懿此人精通守城之道,其防守策略向來嚴密謹慎。那張劍縱使勇猛無比,也未必能夠輕易戰勝司馬懿。
即便是最終成功破城,那敵軍必然也會為此付出極為慘重的代價。而且,即便徐州這一路敵軍順利攻破城池,接下來還要麵臨橫渡長江攻打我揚州之地的艱難任務。
漢軍的水軍實力如何能與我大吳相媲美呢?所以依微臣之見,對於徐州這一路敵軍,隻要到時候我們能夠及時給予司馬懿必要的支援協助,便無需過於擔憂了。”
孫權聽完諸葛恪這番話後,不住地點頭稱是:“嗯,元遜所言極是,確實頗有道理,你繼續講下去。”
諸葛恪輕抿一口香茗,讓那溫熱而醇厚的茶水順著喉嚨緩緩流淌而下,滋潤著有些幹澀的嗓子。他放下茶杯,清了清嗓子後說道:“至於這武昌之地啊,我大吳在此苦心經營已然許久,歲月流轉間,這座城池曆經風雨洗禮卻依舊堅如磐石。其防禦工事之完備、城牆之高聳厚實,皆是有目共睹之事。相信陛下對此定然是心知肚明。”
孫權微微頷首,表示認同,開口回應道:“朕當初之所以相中此地,並將其定為國都,正是看中了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為此,朕可是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來精心修築此城呐!”
諸葛恪接著道:“微臣認為,武昌城的堅固程度絲毫不遜色於建業。如今又有陸抗大都督親自率領雄師勁旅坐鎮於此,可謂是固若金湯。以漢軍目前的實力而言,想要在短時間內攻破此城簡直就是癡人說夢。倘若他們久攻不下,隨著時間的推移,漢軍的士氣必然會受到影響,甚至出現低落消沉之勢。屆時,我軍便可趁勢反擊,一舉扭轉戰局,從而覓得反敗為勝之機。故而,微臣覺得對於武昌一地,實在無需過度憂慮。”
孫權表示認同地點頭說道:“所言甚是,頗有道理啊!”此時,諸葛恪接著言道:“當下最為令微臣憂心忡忡的乃是廣州之地。盡管丁奉將軍現今正竭盡全力構築各類防禦工事,妄圖借此抵禦來勢洶洶的漢軍,然而漢軍已然在初次交鋒之中旗開得勝,如此一來,駐守於當地的吳軍將士們難免會心生懼意。”
孫權聽聞此言,不禁眉頭緊蹙,趕忙追問道:“既然形勢如此嚴峻,那應當采取何種對策以應之呢?”
隻見諸葛恪麵色凝重地回答道:“依微臣之見,目前已是別無良策,唯有與敵軍正麵交鋒,死磕到底。為此,我方必須耗費相當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支援廣州。正如微臣先前所述,如果能夠成功守住廣州,那麽我大吳江山便可安如磐石矣。”
孫權聽後,緩緩站起身來,背負雙手,在殿內來回踱步。少頃,他停下腳步,果斷下令道:“如今廣州一帶算上越軍共計有六萬雄師鎮守,朕即刻傳旨,命令征西將軍留讚統率兩萬精銳之師,並攜帶充足的糧草以及若幹金銀財寶火速趕赴廣州增援犒賞眾將士。務必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有利時機,嚴防死守,絕不可讓漢軍得逞!”
諸葛恪恭敬地拱起雙手道:“陛下聖明睿智,待到時機成熟之時,微臣懇請陛下準許臣再度領軍奔赴廣州,抵禦那來勢洶洶的漢軍。”
孫權微微一笑,擺了擺手回應道:“此事目前言之尚早啊。”稍作停頓之後,孫權接著道:“然而現今,那山越部落已然對我東吳俯首稱臣,從此咱們再無後顧之憂,能有如此局麵,這可全都是元遜你的赫赫功勳呐!”
聽到此處,諸葛恪趕忙站起身來,臉上滿是謙遜之色,連忙說道:“陛下謬讚了,此等功績皆是承蒙陛下洪恩浩蕩、庇佑有加,微臣又怎敢妄自居功呢?”
孫權見狀,笑著輕輕搖動著手掌,說道:“元遜啊,你就無需這般自謙了,朕所言句句屬實,絕非虛妄之辭。元遜呐,朕今日便與你講一句掏心窩子的話,朕如今年歲已近六十,耳順之年將至,說不定哪天就會撒手人寰,乘鶴仙逝嘍。”
諸葛恪連忙起身緊張的說道“陛下萬歲,不可說如此不吉利的話。”孫權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讓他坐下道“何必自欺欺人?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太子尚且年幼需要有人輔佐,何人可當此重任?”
說完之後,皇帝緩緩地轉身,邁著沉穩的步伐重新回到那高高在上、散發著無上威嚴的寶座之上。他穩穩落座後,伸出右手,食指直直地指向站在殿下的諸葛恪,眼神堅定而充滿期許地道:“唯有你啊!想當年,劉備在臨終之際,將他那尚顯年幼的幼子劉禪鄭重地托付給了你的叔父諸葛亮。而如今,待來日朕行將就木之時,亦會如劉備一般,將這大吳的太子交托於你,諸葛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聞得此言,諸葛恪麵色驟變,心中一陣激蕩,雙膝一軟,噗通一聲跪倒在地,涕泗橫流,悲聲泣道:“陛下……”淚水沿著臉頰滑落,滴落在冰冷的地麵上,瞬間暈開成一朵朵小小的水花。
見此情景,孫權趕忙起身,快步走下寶座,來到諸葛恪身前,伸手將其輕輕扶起,語重心長地道:“朕衷心期望你能效仿你的叔父諸葛亮,以他為楷模,鞠躬盡瘁,輔佐幼主,成就一番偉業。如此一來,待到朕撒手人寰之日,亦可安心閉目,含笑九泉了。”
然而,此時的諸葛恪依然沉浸在深深的感動與惶恐之中,抽泣不止,哽咽著說道:“陛下對微臣的知遇之恩,重若泰山,深似滄海,微臣縱使粉身碎骨,曆經萬死,也難以報答萬一啊!”
孫權麵帶微笑,輕輕地拍了拍諸葛恪的手背,寬慰道:“休要再說這些不吉利的話。愛卿正值壯年,未來之路漫長且光明,切莫辜負朕對你的一片厚望。”
二人就著一些其他的話題又閑聊了好一會兒,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終於,諸葛恪起身向孫權拱手施禮,言辭懇切地道別後,緩緩轉身踏上了歸家之路。
一路上,他的腦海裏不停地回想著方才與孫權所談論的那些事情。各種思緒如潮水般湧上心頭,讓他應接不暇。一方麵,對於他們探討的軍國大事,諸葛恪心中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謀劃;另一方麵,他也不禁開始思考起這些決策可能帶來的種種後果以及後續需要應對的局麵。
而就在這時,一個念頭突然閃過——那便是之前與步皇後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那些過往的回憶如同電影畫麵一般在他眼前不斷放映,使得他原本就紛亂的心緒變得愈發糾結起來。他深知自己身處宮廷之中,每一步都需謹慎小心,稍有差池便可能萬劫不複。然而麵對感情之事,卻又總是難以做到心如止水、無動於衷……
喜歡回到三國做皇帝:我劉禪稱霸世界請大家收藏:()回到三國做皇帝:我劉禪稱霸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