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諄諄教導

字數:5576   加入書籤

A+A-


    夕陽如同一幅巨大的畫卷緩緩鋪展在天邊,它那橙紅色的光芒逐漸收斂,給大地蒙上一層淡淡的餘暉。草廬之外,太陽已然開始向著西山滑落,仿佛一個疲憊的旅人踏上歸家之路。隨著太陽的漸行漸遠,氣溫也明顯地降低了許多,一股刺骨的寒意悄然襲來,使得周圍的一切都顯得格外寒冷。
    諸葛瑾微微皺起眉頭,他吩咐身旁的老仆去生起一堆火來驅走這惱人的寒意。不多時,老仆便熟練地點燃了篝火,熊熊燃燒的火焰跳躍著、舞動著,散發出溫暖而明亮的光芒。整個草廬瞬間被這股暖意所籠罩,讓人感到無比舒適和安心。
    諸葛瑾靜靜地坐在火堆前,伸出手輕輕地撥弄著燃燒中的木柴。他的眼神有些迷離,似乎陷入了深深的回憶之中。半晌之後,他緩緩開口道:“記得在陽都的時候,每當冬季來臨,天氣轉寒,我們家中生起火堆之時,你二叔就總是喜歡斜倚在火堆旁邊,手中漫不經心地撥弄著柴火,然後整個人就那樣呆呆地望著火苗出神。那個時候啊,我常常好奇他究竟在想些什麽呢?如今想來,也許他心中有著無數的謀略和壯誌未酬之事吧。而此刻的我,不也正如同當年的他一般,在這裏默默地發著呆麽。”
    站在一旁的諸葛恪聽到父親這番話,連忙走上前來安慰道:“父親,您不必如此感慨。雖說二叔父一生建立了赫赫功勳,成就非凡,但他卻英年早逝,年僅五十四歲便已駕鶴西去。然而父親您至今依然精神矍鑠,身體康健,這一點可是比二叔父要強得多啦!”
    諸葛瑾聽了兒子的話語,轉過頭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過了好一會兒,他方才微微一笑,輕輕點了點頭道:“恪兒所言不無道理。或許,這真的是唯一一處能夠稱得上我勝過他的地方吧……”說完這句話,諸葛瑾再次將目光投向那跳動的火焰,思緒仿佛又飄回到了遙遠的過去。
    諸葛恪望著眼前的父親,心中不禁湧起一股複雜的情感。他發現,不知從何時起,那個曾經意氣風發、智勇雙全的父親如今竟變得如此蒼老和多愁善感。整整一天,父親都在與自己談論著往昔的歲月,那些回憶仿佛如潮水般不斷湧來。
    誠然,二叔父諸葛亮的確是一個偉大的人物,但他終究已成為曆史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星辰。無論人們如何緬懷和憑吊,都無法改變既成的事實。諸葛恪暗自思忖著,雖然對叔父充滿敬意,但過度沉溺於過去似乎並無太大意義。
    此時,諸葛瑾再次將目光投向了諸葛恪,他那飽經滄桑的麵容顯得格外平靜。緩緩開口說道:“今日讓你一直傾聽我的這些陳年舊事,想必你早就聽得厭煩了吧?”
    諸葛恪連忙微笑著回答道:“父親此言差矣!父親所講述的過往經曆,對於孩兒來說乃是寶貴的財富。通過追憶過去,我們可以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更好地反思曆史,這對孩兒的成長有著莫大的助益呢。”
    然而,諸葛瑾並未因兒子的這番話而展露出笑容。隻見他慢慢坐下來,神情嚴肅地繼續道:“你能如此看待,為父深感欣慰。但需知,人總是會隨著時間和經曆發生變化的。就像方才你所說的那句‘二叔父諸葛亮再怎麽偉大畢竟也已是曆史’,若是放在從前,以我的脾氣定會當場斥責於你。身為大丈夫,若不能在世間創立一番豐功偉業,即便長壽又有何用?不過,就在我即將發怒之時,卻突然意識到自己應該克製情緒,最終還是忍了下來。由此可見,連我這個當爹的也算是有些許長進了。”
    諸葛恪臉上露出一絲尷尬的笑容,嘴角微微抽搐著,然後便沉默下來,不再繼續言語。一旁的諸葛瑾見狀,輕輕搖了搖頭,歎息一聲後說道:“然而,我之所以對你講述這麽多有關你二叔父諸葛亮的事跡,其中實則蘊含深意,但如今看來,你似乎尚未領悟到其中關鍵所在啊。”
    聽聞此言,原本有些懶散地坐著的諸葛恪瞬間挺直了身子,神情變得嚴肅起來,他恭恭敬敬地對著諸葛瑾抱拳行禮,鄭重其事地道:“還望父親大人不吝賜教,孩兒願洗耳恭聽。”
    諸葛瑾微微點頭,伸手再次端起桌上的茶杯,但隻是將其握在手中,並未飲下一口茶水。他目光凝視著杯中清澈的茶湯,緩緩開口道:“如我方才所言,你那二叔父乃是被劉備不惜三次親自前往草廬拜訪,請出山來輔佐大業之人。
    單就這份禮遇而言,其誠意可謂已達極致,世間罕有。但事實上,劉備相較於劉禪而言,對孔明的信任程度遠不及表麵所見那般深厚。
    誠如我先前所言,劉備僅僅將孔明視作蕭何一般的能臣,而非如同韓信般委以重任、全權托付之人。再者,想當年漢高祖劉邦不是也曾對蕭何心生猜疑麽?連劉邦這般雄主都難免會有此等疑慮,更何況區區劉備呢?”
    諸葛恪微微頷首,緩聲道:“聽聞劉備於托孤之際,曾對二叔父言及,卿之才能遠勝曹丕十倍有餘。倘若太子可輔,便悉心輔佐;若太子不堪輔佐,則卿可取而代之。依兒子之見,此等言語分明乃是對二叔父的一番試探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諸葛瑾輕捋胡須,沉吟片刻後道:“孰能知曉其中真相究竟如何呢?然對於一個行將就木之人而言,存有這般顧慮倒也實屬正常。隻不過,事實驗證了劉備的憂慮純屬多餘之舉。孔明心懷壯誌,其理想乃是興複漢室江山,我諸葛家族向來秉持忠義之道,又豈會做出那背主篡位、忤逆不忠之事?恪兒,你說是與不是?”
    諸葛恪聞聽此言,不禁麵露驚愕之色,他凝視著自己的父親,隻見諸葛瑾正悠然自得地端起茶杯,輕抿一口香茗。一時間,諸葛恪竟不知該如何回應,稍作遲疑之後,方才應道:“這自是毋庸置疑的。”
    諸葛瑾緩緩地放下手中那精致的茶杯,目光深邃而悠遠,再次開口說道:“倘若劉備能夠長生不老、一直健在人世,那麽依我之見,孔明或許最多隻能成為一名傑出的良相罷了。想要如同現今這般既能統領大軍出征作戰,又能在朝堂之上處理政務,恐怕是難以實現之事啊!
    究其原因,正如我方才所言,關鍵便在於劉禪對於孔明的那份毫無保留且堅定不移的信任。這份信任竟是如此的深厚,實在是令人驚歎不已呀!劉禪賦予孔明的權力,除了他自身所坐擁的皇位以外,可以說是基本上全都給予充足了。
    他仿佛絲毫沒有擔憂過孔明有可能會借此成為權傾朝野的大臣,更不曾懼怕孔明會搖身一變,成為第二個曹操那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人。不得不說,這正是劉禪高明和厲害之處!”
    緊接著,諸葛瑾突然將話題一轉:“如今,我最為憂心的便是你呀。你如今方才步入而立之年,便已官至前將軍這般高位,不僅如此,還兼任著太子少傅一職。陛下對你可是信賴至極,委以軍事方麵的重要職責。此時此刻的你,可以說是春風得意、風光無兩,莫非你自認為能夠逐步踏上你那二叔父曾經走過的輝煌之路不成?”
    聽聞此言,諸葛恪趕忙回應道:“父親大人,兒子以二叔父作為楷模,難道這樣也有錯麽?”
    諸葛瑾搖了搖頭,語重心長地道:“我並未言明你存有此等念想有何不妥之處。隻是你年紀輕輕便得以得誌,且手中緊握著重權,我著實擔憂你會因驕傲自滿而誤入歧途啊,吾兒!”
    諸葛恪一臉茫然地回答道:“兒子實在難以理解父親的這番話語。”
    見兒子依舊未能領悟其中深意,諸葛瑾不禁長歎一口氣,緩緩解釋道:“你需知曉,欲登上人臣之巔峰的路途布滿荊棘,崎嶇難行。你之所以能在如此年輕時便踏上這條道路,在很大程度上是得益於你乃是我的兒子,更是諸葛家族的後裔。然而,與我以及你的二叔父相比,你幾乎未曾遭遇過任何重大挫折,這恰恰才是最為令人懼怕之事。”
    諸葛恪緩緩地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一絲苦笑道:“父親啊,兒子並非沒有經曆過挫折與磨難。就拿這次前往廣州之行來說吧,那真可謂是讓我深刻領悟到了行軍打仗這件事情遠遠不像我之前所想象的那般簡單輕鬆。經過這一番實戰曆練之後,兒子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在軍事方麵需要學習和提升的地方實在太多太多了。”
    說到這裏,諸葛恪不禁深深地歎了口氣,接著坦誠地對諸葛瑾道:“父親,請允許兒子跟您講一句心裏話。通過這次與薑維的交鋒較量,我才真正明白了自己與二叔之間存在著何等巨大的差距!要知道,薑維可是二叔的得意弟子啊,而我卻在與他的對陣之中慘遭大敗。如此看來,以我目前的能力和水平,幾乎根本無法與二叔相媲美。”
    聽到兒子這番發自肺腑的話語,諸葛瑾微微頷首,表示讚同。他語重心長地回應道:“孩子,正因為如此,所以為父才一直對你說,遭受失敗未必就是一件糟糕透頂的壞事。相反,它往往能夠促使一個人更快地成長起來、變得更為強大。”
    諸葛恪用力地點了點頭,目光堅定地看著諸葛瑾,再次開口說道:“父親放心,兒子一定會將此次失敗牢牢銘記在心,並把它當作一次寶貴的經驗教訓時刻警醒自己。從今往後,我必將加倍努力、砥礪前行,絕不再重蹈覆轍。雖然兒子深知自己尚有諸多不足之處,但絕不會因此而驕傲自滿或者妄自菲薄。”
    諸葛瑾不禁長歎一聲:“孩子啊,你怎會有如此大的自信認為自己能夠擔當得起這般重大的責任呢?”他滿含憂慮地看向自己的兒子諸葛恪。
    諸葛恪目光堅定地迎向父親的視線,毫不猶豫地道:“父親,兒子深知此任艱巨,但我責無旁貸!”
    諸葛瑾緩緩站起身來,踱步至窗前,凝視著窗外的景致。此刻,夕陽已全然西沉,暮色漸濃,天地間仿佛被一層淡淡的墨色所籠罩。更令人驚奇的是,天空中竟開始稀稀落落地飄灑起潔白的雪花,宛如一隻隻輕盈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
    諸葛瑾沉默片刻後,開口道:“兒啊,誠如我方才所言,每個人的人生道路皆由自己抉擇。既然你已然選定了這條前行之路,那就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吧。然而切記,莫要忘記我剛剛對你講的那些話語。為人處世當以忠義為本,切不可做出有悖於我們家族家訓之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諸葛恪鄭重地點頭應道:“父親教誨,兒子銘記於心,請您放心便是。”
    諸葛瑾轉過身來,微微揮了揮手,言道:“夜色漸深,天寒路滑,你早些歸去歇息吧。”
    “好的,父親。待過些時日,兒子再來探望您。”諸葛恪恭敬地施了一禮,而後轉身離去。
    望著窗外諸葛恪漸行漸遠的身影,直至消失在茫茫雪幕之中,諸葛瑾心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失落之感。他暗自思忖著,自己苦口婆心說了整整一個下午,難道真的都成了耳旁風不成?
    他對自己這個兒子可謂是寄予了厚望,心中懷揣著極大的期望,期盼著他能夠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然而,與此同時,他又深深地感到憂慮不安。最近這幾次諸葛恪的登門拜訪,更是讓諸葛瑾敏銳地察覺到,這個孩子變得愈發自信滿滿,那勃勃的野心仿佛如同燃燒的火焰一般,愈燃愈烈。而這種變化,在諸葛瑾看來,絕非是什麽好兆頭。
    要知道,自古以來,年少得誌者雖能一時風光無限,但最終往往會因為自身的驕傲自滿和過度膨脹的欲望,給自己招來難以想象的巨大麻煩。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過於耀眼的光芒,總是容易引來旁人的嫉妒與算計;而過高估計自己的能力,則很可能會讓人在麵對困難時失去應有的判斷力和應對策略。想到此處,諸葛瑾不禁長歎一聲,憂心忡忡地望向遠方,心中默默祈禱著,希望自己的擔憂不會成真,兒子能夠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地走過人生之路。
    喜歡回到三國做皇帝:我劉禪稱霸世界請大家收藏:()回到三國做皇帝:我劉禪稱霸世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