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字數:5974   加入書籤

A+A-


    除此以外,長腿的那些不止要硬化堤壩,還得架設防逃圍網。
    後世最常用的,自然也是性價比最高的塑料網片。
    放在這個年代,就更不是自己輕易能夠弄到的。
    很多四合院小說裏麵,豬腳搞後勤就大舉建農場修大棚,為了弄點兒塑料薄膜大顯神通。
    這是真的不考慮自有國情啊。
    說到暖洞子或者溫室大棚,就不得不提到四季青。
    要是長三角地區,聽到這個詞的第一反應是杭城的四季青服裝市場。
    不過換成四九城人的第一反應,就成了四九城主要蔬菜生產基地的四季青農業生產合作社。
    就是五六十年代流行的那句“北方強盜有米丘林,我們有四季青李墨林”裏麵提到的四季青。
    可以說,整個五六十年代,四季青都是四九城最重要的蔬菜基地。
    最高峰時,四九城裏的蔬菜有七分之一都來自四季青。
    這兩年,四季青合作社應該也快成立了。
    不過就算他們,保護地栽培都隻能使用昂貴的玻璃修建溫室,而不是選擇更輕巧的塑料布。
    你一穿越者真的能比市勞模,屢次被核心領導層接見的合作社負責人還牛逼?
    事實上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國內能找到的農用薄膜,也隻有藍綠色的塑料布——也就是聚氯乙烯薄膜。
    這東西不止分量重,價格貴,還有老化快,耐候性差的缺點。
    就這樣數九寒天,聚氯乙烯薄膜會變硬變脆,甚至用手都能掰碎。
    就更不用說冬天大風吹著,雪壓著,很容易就破了。
    另外就是暴露在陽光下,聚氯乙烯裏麵的塑化劑很容易析出,原本透明的塑料布就變成不透明的乳白色,透光率急速下降。
    這東西實在不算是保護地栽培的好選擇,所以這個階段國內的農用大棚真的寥寥,實驗性質多過實用性質。
    實際上一直到七十年代末,外部的國際環境改善。
    引進了先進技術,這才生產出更好的農用薄膜,真正促進了保護地栽培的發展。
    到了八二年,全國塑料大棚的麵積迅速突破兩萬畝。
    自此反季節蔬菜才真正地端上了普通人家的餐桌。
    想到這裏,李想國也不由得歎息,看來真正的旱育稀植技術,也隻能推遲到那時候再說了。
    就是不知道等到那時候,老家村裏還剩幾個知道自己的人。
    隻怕也是“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另外就是原來的發明人這時候應該也已經總結完經驗了,自己還真能恬個逼臉去盜取別人的成果?
    估計之所以這時候推出,不排除也是受到農用薄膜不給力的拖累。
    人家勞模都不考慮塑料布,自己一屁孩子,就別惦記網片了。
    再想想別的穿越者,李想國都覺得心塞。
    人家動不動就能掏出火腿腸、要麽就是棒棒糖。
    甚至,有些穿越者還在家裏吃方便麵。
    別的不說,就火車上泡麵味道都能傳出去幾節車廂。
    就是不知道他們吃泡麵的時候,有沒有人敲門。
    “某某開門,我是你秦姐,我太可憐了……”
    “大孫子,我是你祖宗啊,你吃什麽這麽香?”
    “吃好東西都不給院裏孩子、老人送一點,院兒裏尊老愛幼的傳統你是不是忘了,今年的文明大院稱號還要不要了!”
    ……
    當然,你要說棒棒可能是木頭、竹子、紙棒……
    塑料袋料包人家都收到空間裏了……
    ……
    那隨你高興吧。
    畢竟除了這些微不足道的東西。
    四合院小說裏最不值錢,比廁紙出現次數還多的大白兔,冠生園都得提前十幾年,常年給穿越者備上幾萬噸貨存著。
    要不然,隨便一個豬腳要麽簽到,要麽商城,要麽簡單地去供銷社,動動手指張張嘴就是幾斤。
    沒這麽多貨,那不是讓外掛背鍋,全都隻能得個惡意差評嗎?
    政務院召開緊急會議。
    糧食局領導“別提了,昨天印刷廠給我們送來幾萬箱的糧票、肉票、麵粉票,不知道這是幹啥的。”
    商業局領導“臥槽,我們昨兒也收到幾萬箱的工業券、自行車票、手表票……,到現在還沒整理完呢。”
    政務院領導大怒“哪個孫子瞎幾把搞,這些東西是幹啥用的?去查查,誰幹的,要幹啥!”
    至於真的用棉線織網,李想國是真不做考慮。
    一則是他是真的不會織。
    二則就是手工織網太慢,造價太高,又不耐久。
    性價比真的不行。
    像傳統的那種浸泡豬血防腐的法子,還可能吸引螃蟹撕扯,那也是沒事給自己找事兒做。
    他能想到,有可行性的就是——用竹篾或者是蘆葦編成圍網。
    雖然一樣可能有耐久性等問題,但是挺上幾個月差了點,但也不是不能考慮。
    就是得等著空間栽種的竹子、蘆葦有產出,自己再學著編製就能解決了。
    當然,現在自己連這些東西在哪兒都不知道,考慮這些顯然是杞人憂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超前程度的話,差不多就是傻柱給秦淮茹送了個飯盒,連跟她並骨的墓穴都選好了。
    現在空間裏能養的就那麽一點兒河蝦,就連給它們吃啥自己都沒考慮好。
    眼下最重要的是先也還是先把水稻的問題解決了再說別的。
    沒有收割機,就靠著手工收割唄。
    這空間又不會刮風下雨的,最多就是收得晚了,會掉幾粒稻子,別的問題應該不大。
    沒有脫穀機或者戽桶也不怕。
    大不了曬幹以後,找塊空地,弄塊苫布接著,直接往地上摔打就是了。
    至於後麵怎麽加工成大米,這兩年李想國還真不怎麽擔心。
    現在大半的糧食加工作坊還沒公私合營,四九城也不乏水稻種植的。
    自己到時候打聽,找地兒去加工就行了。
    這個階段自己加工大米?
    他是真的沒考慮過。
    除非自己真的要餓死了,要不然他是真不想自己動手。
    明明花點小錢就能解決的問題,還要自己解決,那不是腦殘嘛!
    解決不了,還可以花錢買米買麵。
    空間裏的玉米、麥子不含黃曲黴,吃了能成仙?
    那出去加工,吃了也照樣能霞舉飛升。
    現在自己能對付著加工少量糧食的,就隻前麵買的那麽一個小石磨。
    本來也沒指望用它來幹這個,隻是想著用來給調料打粉。
    更何況石磨也不適合加工水稻、穀子這些需要脫殼的糧食。
    最多隻能加工小麥、玉米和高粱這些,加工點兒麵粉、玉米麵和高粱麵。
    隻要磨碎以後,再過篩去掉碎粒和麩皮就行了。
    至於真的公私合營了。
    自己想辦法去做個礱來給稻穀脫殼,之後再弄套工具來碾米或者舂米。
    至於碾子,甚至隻是再大些的石磨,是真的沒辦法弄到空間裏。
    畢竟碾滾或者大點的磨扇動輒就是一兩百斤重,大點的碾盤甚至可能有幾噸重。
    自己搬不動就沒法弄到空間裏。
    最多也就是真的弄到院子裏,以後在院子裏加工。
    隻是這法子肯定又不可避免地帶來新的麻煩。
    自己是來過日子的,可不是來馴禽的。
    剩下就是用電或者燒油的機器,倒是可以想辦法拆卸以後再到空間裏組裝。
    就是這個年代,隻怕也沒那麽容易搞到手就是了。
    還得考慮動力能源的問題。
    隻怕到時候最差也得自己手搓一個鍋駝機,又或者是斯特林發動機什麽的。
    那缺的東西就更多了。
    隻能徐徐圖之,再做考慮。
    當然還有另一個選擇,就是趁著這幾年自由經濟時期,把後麵短缺的米麵糧油全都搞定。
    不過算算時間,起碼得存夠二三十年的量,還真沒那麽容易搞定。
    普通人一年都得兩三百斤大米,自己這還有空間加速,晚上空間裏忙活著,總得額外多吃幾頓,那吃的就更多了。
    一年搞不好最少也得消耗一噸大米,那起碼就得存上幾萬斤才行。
    這是真的很恐怖的一個量。
    後世城市超市,一般買米最大的也隻二十斤一袋,哪怕隻存一萬斤,這一下子就得五百袋。
    自己也不知道空間裏一畝地產量如何。
    搞不好這幾年還真的要生命不息種田不止了!
    喜歡四合院躲進小樓成一統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四合院躲進小樓成一統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