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字數:5094 加入書籤
沒折騰太久,李想國隻是隨便劈了兩根竹子就停下手來。
他砍這幾根,其實也隻是為了確認這活兒的難度和動靜兒。
也沒想著這麽早就把大棚搭起來。
離著過年還早,韭菜放著不移栽,也能長得更壯些,到時候移栽也能長得更快更好。
說起來,真正的青韭還都是用水培的法子在暖洞子裏養出來的。
畢竟沒有後世的各種薄膜,所以光照不足,青韭生長更多的是靠的根部鱗莖內儲存的營養。
割上兩茬,最多三茬以後,鱗莖內儲存的營養被消耗光了,這韭菜根也就沒什麽用了。
自己是準備按著正常的土培法子栽種,收幾茬韭菜,就把大棚揭了。
隻要保障有一定的光照強度,韭菜根還能再養壯,以後還能收韭菜花或者韭菜籽。
當然,非菜農的農戶,很少專門去留韭菜籽。
韭菜是多年生的植物,每年還會從根部分蘖發出新的植株。
即便一垵隻栽一根韭菜,用不上幾年也會變成一簇一簇的。
所以一般都是使用分蘖的根莖來栽種韭菜,能有效地減少培育時間。
當然也因為根部分蘖的缺點,所以長期種植的韭菜,即便不是因為土壤變差,病蟲害增多。
最多隔上三四年,也還要把韭菜挖下來,重新把生長過密,已經影響韭菜產量的韭菜根分開,重新栽種。
以免影響韭菜產量。
自己這空間裏的韭菜根自然也有這問題,如果要長期栽種的話,隻怕也得定期清理才行。
掰下來的韭菜根,最多也就是弄上點兒栽到院子裏,剩下再多的估計都得找地方埋了漚肥。
這麽大麵積的韭菜,看情況收上幾批,去了這兩年過年拿來賣錢的,剩下的哪怕自己頓頓都吃,也夠這輩子吃的。
至於割更多韭菜等著春天再賣?
李想國壓根兒就沒想過。
前麵說過四季青,那隻是四九城蔬菜種植的一個基地。
那個年代還不支持大量蔬菜的長途運輸。
所以四九城周邊其實還是有很多的蔬菜種植基地存在的。
當然因為反季節種植的難題無法突破,普通人四九城人的冬天,基本上也隻能靠著土豆白菜蘿卜扛大旗。
隻是有了專業菜農,外加著工農業剪刀差的影響。
甚至購銷倒掛的情況也屢見不鮮,蔬菜的價格也始終穩定運行在低位。
到了電視劇開始時候,四九城春節的韭菜最貴也隻能賣到一塊錢一斤——這已經是四九城菜價的天花板了。
至於別的蔬菜,價格不是問題,貨源才是問題。
到了後世,懷舊的四九城人買野雞脖子韭菜,零售價格也還要八十塊錢一斤。
至於普通韭菜,常年價格也就在幾塊錢一斤。
當然買的就別在意某農殘指標被提高二十五倍吧——實際上也沒什麽影響。
當然,因為標準變更,一度導致韭菜滯銷,也不要覺得有什麽奇怪的。
離著春天還遠,也不知道到時候這韭菜的價格幾何。
不過哪怕按著現在通脹嚴重的物價,當季的韭菜一斤能賣千八百塊就了不得了。
換成後麵的貨幣就是一斤就隻有一毛錢左右。
這特麽又是錢也不會下崽兒的年代,再過半個世紀,一毛錢掉到地上都沒人特意去撿。
那還賣個屁——賣屁股也不至於真的隻賺這點兒嘛。
自己又不是真要當菜農,最多也就是偶爾客串一下。
要幹的也是賣白粉價錢的白菜,而不是賣白菜價格的白菜。
事實上,也正是因為上輩子看過一些閑書,才知道四九城春節前後韭菜的價格,李想國才會想著真賣點菜。
反正都是要種的,賣點菜,也能多攢點家底兒。
有著這樣的價格基礎,那些豬腳們動不動就是成千上萬斤賣幾分幾毛錢的米麵,是真沒見過錢還是真的窮到什麽買命錢都要賺了?
越是饑荒年代,糧食管控越嚴。
黑市也還算了,好歹你也賺了白粉錢。
很多豬腳都是軋鋼廠當采購員,靠著三年災害期間拚死了往廠裏賣肉、賣米麵賺自己的第一桶金。
這可真是冒著賣白粉的風險,賺的白菜錢。
真以為賣到軋鋼廠,隻要賬目做好就沒人查?
真當軋鋼廠就是你家的提款機了?
這樣想的,隻怕對計劃經濟的理解真的太膚淺了。
像軋鋼廠這樣規模(不管它是幾千人還是上萬人都差不多),這個行業的廠子,整個計劃經濟時代,錢是最無用的東西,也是最難得到的東西。
作為一個企業,簡單來說無非就是生產、管理兩方麵的問題。
跟後世企業需要自己采購各種原料,解決生產問題之後,還要跑各種銷售途徑,最後還得跑回款完全不同。
計劃經濟時期,軋鋼廠需要的鋼坯、焦炭等原料都有人給你送來,或者自行去指定單位拉回來——完全不需要采購。
當然也不會有人跟你收一分錢,哪怕你的電費、水費也沒人跟你收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這些東西,可以說大半情況下你根本就沒地方去采購。
畢竟就連你生產的每一卷帶鋼或者每一根鋼軌,都是按著上級主管部門的生產規劃安排下來的活計。
發改委前身,可是叫計委。
國家計委負責擬定發展政策,總量平衡等宏觀調控。
各地計委負責的就是保障供應,編製地區計劃,同時也指導和檢查計劃執行。
除了央企是部委直接製定計劃以外,其餘企業都是遵從地方計委指製定年度工作任務以及長期計劃。
加工以後,那生產的東西完全不用你管銷售,直接等著人家來拉,或者是根據生產計劃,運送到指定單位。
後續的什麽營銷、回款,完全跟你無關。
一般生產企業,也會有些自營資金,可以按比例提留利潤。
但是鋼鐵在整個計劃經濟時代,一直都是重點管控行業,實行的是統收統支模式。
也就是後世所謂的收支兩條線,當然統收統支的管控更加極致。
在這種模式下,企業幾乎沒有任何資金自主權。
所有產品,不管是計劃內還是計劃外的產品,都要統一上交。
完全不存在小說裏麵,軋鋼廠計劃外鋼材廠子還能拿去跟別的廠家交換職工福利的情況。
真的這麽幹了,回頭紀委就得來廠裏把廠委會一窩端了。
後世,違規發放福利,發放現金福利被通報都屢見不鮮,更何況這個年代。
對於軋鋼廠而言,也完全沒有所謂的利潤、盈虧這東西。
至於職工的工資和福利,這也完全都是申請審批以後直接發下來。
看,整個軋鋼廠經營的過程裏,不出意外的情況下,除了工資福利,哪兒要什麽錢,又哪兒有什麽錢的出處?
這也注定導致了企業資金匱乏。
甚至到了年底,軋鋼廠賬戶上結餘的生產資金都要重新上繳。
明年的生產資金,也會照著批複下來的資金按期發放。
這樣的大前提下,你就能理解為什麽評優等互動更加側重的是精神方麵的獎勵,偶爾會有發幾條毛巾、襪子、茶缸子這些惠而不費的東西,極罕見的情況下才有現金發放。
完全不存在小說裏麵,豬腳搞出某方麵成就,直接廠子裏獎勵幾百上千塊錢的獎金。
隻有實物,完全可以從福利發放中騰挪出來,但現金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搞不好就是另外的一場事故。
進入市場經濟以後,這一套製度即便在國有企事業單位中仍然存在,但是相較之前也寬泛了許多——畢竟市場經濟下,很多時候經濟手段要比行政手段高效得多。
喜歡四合院躲進小樓成一統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四合院躲進小樓成一統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