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 長孫無忌力保淩雲
字數:3054 加入書籤
數日前,長孫無忌的隊伍從邊境勞軍歸來,風塵仆仆地踏入長安,隻是他未作片刻停歇,便直奔皇宮大殿,欲向李世民稟明邊境諸事。
此時的大殿,氣氛略顯凝重。
前些日子,淩雲執意繼續西征,消息傳回,引發了朝中諸多爭議。
部分大臣認為淩雲行事過於激進,不顧將士疲憊,恐生變故;而武將們則大多理解淩雲的戰略眼光,力挺其繼續西征之舉。
長孫無忌步入大殿,身姿挺拔,雖麵容帶些疲憊,但眼神堅定。
他整了整衣冠,向李世民行了大禮,道:“陛下,臣此次勞軍歸來,深感邊境將士之不易,更覺淩雲殿下西征之舉,實有其深遠考量。”
李世民微微頷首,目光深邃地看著長孫無忌,道:“愛卿,且細細說來,朕倒要聽聽這淩雲究竟有何打算。”
長孫無忌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陛下,淩雲殿下深知,如今我大唐邊境雖已暫得安寧,但周邊勢力仍蠢蠢欲動。
若不乘勝追擊,徹底蕩平隱患,他日必成大患。此次西征,他並非貿然行事,而是經過了深思熟慮。他所率之部,皆是精銳,士氣高昂,且對西域地形漸有了解。
若能一鼓作氣,定能為我大唐開疆拓土,保邊境長久太平。”
話音剛落,殿中便有大臣站了出來,乃是文臣之首,他微微躬身,言辭懇切地說道:“陛下,長孫大人所言雖有道理,但淩雲此次西征,損耗頗大,將士們也已疲憊不堪。
此時若再繼續深入,恐難以為繼。況且,西域之地,環境複雜,變數頗多,萬一有失,豈不是損我大唐威名?”
此言一出,立刻有武將站了出來反駁。程咬金站出來,眼神中透著一股英氣,他大聲說道:“大人此言差矣!我大唐將士,何懼艱險?
淩雲殿下用兵如神,此次西征,定讓敵軍聞風喪膽。若此時放棄,豈不是前功盡棄?也就是本將不在,若本將在,也願隨淩雲殿下繼續西征,為陛下開疆拓土!”
這話算是說到很多將軍心坎裏了,緊接著,又有幾位武將紛紛站出,他們言辭激昂,表達著對淩雲的支持。
“陛下,淩雲殿下忠心耿耿,一心為國。他所做的一切,皆是為了我大唐的利益。請陛下相信他,讓他繼續完成西征大業!”
“是啊,陛下,淩雲殿下的戰略眼光絕非一般人可比。此次西征,定能為我大唐帶來更大的榮耀!”
大殿之中,支持與反對的聲音此起彼伏,爭論不休。
李世民靜靜地聽著,眉頭微皺。他已經知曉淩雲的心意,隻是,這朝堂之地上的紛爭該如何平息?
就在此時,長孫無忌再次開口:“陛下,臣在邊境與淩雲殿下交談甚久,深知其內心所想。
他並非好戰之人,隻是不願錯失這千載難逢的機會。他願以自己的性命擔保,此次西征定能凱旋而歸。
況且,淩雲軍團所部,雖有損耗,但仍有不少精銳。若能適當補充兵力和物資,定能繼續前行。”
李世民微微點頭,目光掃過殿中眾人,問道:“諸位愛卿,還有何高見?”
一位老臣緩緩站出,他年事已高,卻精神矍鑠。他說道:“陛下,臣以為,淩雲西征之舉,雖有風險,但也有機會。
我大唐剛取得定襄之役的勝利,正應抓住機會,開疆拓土。但在出兵之前,也需做好充分的準備,確保萬無一失。
臣建議,先補充淩雲將軍所部的兵力和物資,再讓他製定詳細的作戰計劃,呈於陛下審閱。”
此言得到了不少大臣的讚同。李世民沉思片刻,說道:“愛卿所言有理。既然諸位愛卿大多支持淩雲繼續西征,朕也不再猶豫。
但是,補充就不必了,其實,雲哥早已將西征的用意,以及計劃等等,都奏與朕了,朕是沒什麽意見的。”
眾人紛紛跪地,齊聲道:“陛下聖明!”
解決了淩雲西征的問題,李世民又想起了淩雲所部餘下的人馬。他問道:“淩雲所部餘下的人馬,如今情況如何?”
長孫無忌答道:“陛下,淩雲所部餘下的人馬,大多因傷無法繼續作戰。大部因為西征太遠,心有顧慮,對大唐也立下了赫赫戰功,理應得到妥善安置。
臣建議,對於受傷的將士,應安排最好的醫官為他們診治,確保他們早日康複。對於那些無法再上戰場的將士,可以安排他們到地方任職,或給予優厚的撫恤。
對那些自願留下,不繼續遠征的將士,重新整編,定然又是一支強大的力量。”
李世民點頭道:“愛卿所言極是。這些將士為我大唐出生入死,朕定不會虧待他們。傳朕旨意,按照愛卿所言,妥善安置淩雲所部餘下的人馬。”
而其他人,在聽說淩雲並未帶著全部人馬西征的時候,心中也是震驚不已。
退朝之後,大臣們紛紛散去。長孫無忌心中的一塊石頭也落了地。
他知道,此次淩雲能夠得到陛下的支持,繼續西征,離不開各位大臣的力保。
而淩雲所部餘下的人馬,也終於能夠得到妥善的安置,這讓他感到十分欣慰。隻是想到淩雲最後隻帶著三萬人馬遠征,他的心又揪了起來。
感覺他毅然決然分兵的舉動,還是魯莽了。畢竟,當初早在大漢時,西域便有大月氏號稱帶甲百萬,何況現在呢!
喜歡大唐之混世異姓王請大家收藏:()大唐之混世異姓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