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李世民的遺憾
字數:2512 加入書籤
長孫皇後在纏綿病榻多日後,香消玉殞,與世長辭。這一噩耗在極短的時間傳遍整個宮廷,繼而震動了整個大唐的朝堂。
李世民剛從皇後宮內出來沒多久,聽聞消息呆立當場,仿若被抽去了所有的力氣,許久,才發出一聲悲慟的嘶吼。
狂奔至立政殿,撲倒在長孫皇後的榻前,緊緊握住她漸漸冰冷的手,淚水奪眶而出,“皇後,你怎可舍朕而去……”聲聲泣血,令殿內眾人無不潸然淚下。
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的感情,可不是普通夫妻能比擬的。
太子李承乾也剛回東宮,人還沒休息,得知母後病逝,一路哭嚎著跑回,他撲在母親身上,悲痛欲絕,“母後,兒臣還未好好盡孝,您怎麽就走了……”
他的哭聲撕心裂肺,那是失去至親的劇痛,也是對未來的迷茫與惶恐。
消息迅速傳遍朝堂,正在議事的大臣們聽聞後,皆驚愕萬分,隨即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房玄齡,這位跟隨李世民多年,曆經無數風雨的宰相,眼眶瞬間紅了,手中的笏板也微微顫抖起來;魏征,平日剛正不阿,此刻也不禁老淚縱橫,口中喃喃:“皇後賢德,是我大唐之福,怎奈天妒英才……”
長孫無忌這位皇後的大哥,更是悲痛得直接暈死過去,暈死前嘴裏還喃喃:“妹妹,我的好妹妹啊……”
朝堂之上,氣氛壓抑得讓人喘不過氣。原本討論的國事被這突如其來的噩耗打斷,大臣們麵麵相覷,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悲痛與惋惜。
他們深知,長孫皇後不僅是李世民的賢內助,更是大唐宮廷的中流砥柱,她的離去,讓大唐失去了一位不可或缺的守護者。
長安城中的百姓們,也很快得知了皇後病逝的消息。
街頭巷尾,一片哀傷。百姓們自發地停下手中的活計,許多人在家中設起了靈位,為長孫皇後祈福。
集市上,平日裏的喧鬧不再,人們低聲交談,言語間皆是對皇後的懷念。
白發蒼蒼的老者,滿是褶皺的臉上老淚縱橫,他顫顫巍巍地說:“皇後娘娘是天底下最好的人,她關心我們百姓,如今她走了,這可如何是好……”
旁邊的年輕人也紅著眼眶,點頭附和:“是啊,這些年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多虧了皇後娘娘在背後的輔佐。”
大唐各地,從繁華的城鎮到偏遠的鄉村,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洛陽,這座同樣繁華的城市,城門上掛起了白幡,城中百姓紛紛身著素服,為皇後默哀。
商人們暫停了生意,讀書人放下了手中的書卷,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悼念這位賢德的皇後。
在揚州,平日裏熱鬧的碼頭此刻也安靜了許多,過往的船隻紛紛降下旗幟,船員們站在甲板上,向著長安的方向,行著莊重的默哀禮。
在長安,李世民下令舉國哀悼,朝中官員們身著喪服,連續多日為皇後守靈。寺廟中,鍾聲長鳴,僧人們為皇後誦經祈福,願她在天堂安息。
民間,百姓們自發組織起來,籌集善款,為皇後修建祠堂。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皇後的恩澤永遠庇佑大唐的子民。
在長孫皇後的故鄉,人們舉行了盛大的祭祀儀式。族人們齊聚一堂,擺放上豐盛的祭品,懷著崇敬與悲痛之情,緬懷這位傑出的女性。
李世民為了表達對長孫皇後的思念與敬重,親自為她撰寫碑文,字裏行間飽含深情。
太子李承乾在母親去世後,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久久無法自拔。
他時常獨自坐在東宮的庭院中,望著母親生前居住的立政殿方向,默默流淚。
他想起母親的諄諄教誨,想起母親對他的慈愛與期望,心中滿是悔恨與自責,後悔自己沒能在母親生前多盡些孝道。
長孫皇後的離去,對李世民的打擊是巨大的。
幾日時間,李世民常常獨自坐在寢殿中,看著皇後生前用過的物品,回憶著他們曾經的點點滴滴。
雖然朝堂之上,李世民依舊努力處理著政務,但大臣們都能感覺到,皇帝的身上似乎少了些什麽,那是曾經的意氣風發,是與皇後相伴時的溫暖與安心。
整個長安,都處在悲痛之中,停朝,停市,百姓們日日看望皇宮方向,多希望。這一切都是假的。
人們都在祈求,一覺醒來,皇後娘娘是假死,畢竟,長孫皇後還那麽年輕。
可惜,天不遂人願,關於長孫皇後的葬禮,依舊在緊鑼密鼓的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