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學堂擴建
字數:3499 加入書籤
蘇迨看到楊元奇來拜訪,說道:“你也是,晚間也不讓我好好休息?”他組建銀司忙得團團轉,對楊元奇沒什麽好聲氣。
楊元奇問銀司關於錢莊的想法,蘇迨說:“怎麽!你有意見?”
楊元奇回:“這不是來問迨叔思路嘛!”
蘇迨這下來氣:“前幾天我找你說,你不是很忙嗎?!”
難怪今天蘇迨話這麽衝,楊元奇垂頭喪氣:“迨叔!”他從定邊回來,忙著和妻子兒女家務事了。
蘇迨看到他這個樣子:“知道你妻妾眾多,戒之在色……至於小孩子,潘易嶺先生重新製定了一些規矩,他是老丈人,誰還會忤逆他?多放學堂就好。”
楊元奇老老實實聽完蘇迨叨嘮,才問:“你還沒說銀司的事呀。”
蘇迨把一本冊子丟給他:“自己去看吧,不識字?還要我給你解釋。”
楊元奇得,抓著冊子就走,在待下去耳朵能生繭子。
……
回到楊家。
楊元奇隨手翻了翻,丟給了潘金蓮。這個冊子不是蘇迨一個人所出,是銀司和治理司、學堂共同的心血,這是他們對銀司和錢莊的闡述,對未來的展望,裏麵甚至隱約已有對銀錢的理解。
潘金蓮認真看:“現在出台的東西遠比這個簡單哩。”
楊元奇說:“定邊太小,才剛剛開始。他們有這個方向和期望,銀司我倒是充滿信心。”
潘金蓮笑著說:“潘金梅昨天還來找我,我說問問,現在倒不用麻煩,讓她按銀司的規則辦就是。孟妹妹那裏怎麽樣呀?”
楊元奇心裏一咯噔,她究竟想問什麽?錢莊還是孟嬋本人?“她很好!”
潘金蓮:“嗯?”轉念明白:“我是問錢莊。”
楊元奇拉不下臉:“你自己不會去問呀。”自己還是理解錯了。
潘金蓮“喲……喲……隻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
楊元奇徹底囧了:“走吧,陪我去見下母親。”
潘金蓮“不去!晚飯我們還一起吃的呢。我等你回來。”才不去幫他呢。
楊元奇沒了法子,過到陳氏房間,恰好扈三娘從裏麵出來,這下好了,他抓著扈三娘又走了回去。
陳氏:“知道來見老母親了啊,以前還知道沒事時候晨昏定省,現在……”
楊元奇輕輕踢了踢扈三娘。
扈三娘隻得開口:“母親,清風寨後山有點高,上山容易下山難。他爬上去登高望遠也是好事。”
陳氏:“那昨天呢?”
楊元奇趕緊說:“以後不會了。”
陳氏嗯了聲:“靈兒那裏幫我留個小院子,那裏後山清淨,我偶爾也去住住。”
楊元奇謝謝母親,不管陳氏怎麽埋汰自己,孟嬋她還是認的。
陳氏煩的是自己這個兒子,前幾天讓他多休息,他卻是家裏休息了,躲去外麵偷食不分晝夜。至於孟嬋,她可不信那個恬淡的女子會狐媚楊元奇,她自己的兒子自己知。
陳氏說:“這兩天記得多來陪陪你這個老了的母親。”
楊元奇趕緊應下:“母親這不越來越康健了麽!”
陳氏“哼……”
……
楊憶苦和楊思甜最近沒那麽折騰,不是因為楊元奇的管教,而是因為寨子裏多了個楊垣蘊,她和潘近峰兩個人和大家一個學堂,年紀大了一歲,關鍵輩分這事,壓得其他人有點苦。多了個叔叔和姨姨,這讓大家頭大。
楊憶苦跑到自己母親潘金蓮那裏找幫手,被挨了一頓教訓,潘近峰可是金蓮的親弟弟,還敢不叫“叔叔”。
……
楊元奇和潘易嶺、陳妙常、丁都賽商議學堂擴建的事,這事得從現在各地推得轟轟烈烈的崇寧興學說起。這是蔡京的一項仁政,別說新黨這些改革派,舊黨保守派整體來說也稱不上反對。
蔡京再次上台,大力推進教育的普及,提出了全國各地普遍設立太學、廢除科舉考試的新政策,試圖改變了過度依賴科舉的狀況。他恢複了武學、醫學等,創辦了畫學,使北宋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開辦過專門化學校的時期。蔡京甚至主張廢除科舉考試,改由太學來選拔士人,這一條被大家杯葛掉。
清風明月四寨隻有一個學堂,就在清寨。考慮地理位置和小孩,潘易嶺打算在月寨再開一個學堂,定邊城、明寨和月寨的小孩都能去那裏上學,費用李格非原本已經應承下來,他會抽出資金建立學堂,但後來他突然暫時扣了下來,因為學製。
楊元奇幾個人碰在一起,商議就是這個事情。楊元奇定的學製是三年12歲以前要完成),這是一個帶有半強迫性質的三年。
李格非把建設學堂資金扣下來,理由很簡單,既然這個三年麵對整個定邊開放,那治理司就要承擔這裏的所有費用。他願意把費用花在小孩子上,要清風寨再撥付資金創建學堂,地皮他倒是可以解決。同時,他要求清寨這邊把這個三年學製講清楚,如何操持。
丁都賽把潘易嶺和楊元奇都邀來,就是因為這個三年製,她明白李格非是想逼著定邊徹底把這事落定下來。
潘易嶺就說:“李兄就不是要資金,哪怕現在告訴他沒有,他一定也會把學堂建立起來,他要清寨給個說法,讓三年製不會再有變動,不能是人走政息的承諾。”
丁都賽道:“定邊張叔夜通判願意撥付一筆資金,但他要求的是得有專業學堂。我和李先生有過商議,他最後暫扣了資金,認為就定邊來說,與其建立專業學堂,不如把三年製這個事落定下來。”
楊元奇清楚,定邊士子們正在融入這個地方,他們想做事。治理司這個態度沒有任何問題,他們想給這裏平民百姓更大的機會,誰都知道文人士子在大宋的地位,沒有人不想去學堂,他們是沒機會,現在定邊這些文人想借著這次給所有的人機會。
楊元奇突然眼睛有點濕潤,定邊不缺軍人,定邊缺的士子,缺的是紮根在這裏的士子,他覺得似乎他們都在改變。
喜歡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請大家收藏:()鐵血西軍:大宋楊家將後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