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敗局
字數:2755 加入書籤
西北戰爭最大的一場失利傳到了童貫耳中。
高永年領一萬餘人被回紇和西夏察哥夾擊,損失慘重,高永年戰死。劉仲武最後時刻率部救援讓其得以未全軍覆沒,不過劉仲武部也損失很大,直到幾天後劉法部率軍西進,才得以逼退察哥。不過隴右都護府這一戰傷筋動骨,戰死沙場人員都已達四千餘人,受傷者更眾。
童貫未敢硬攻西涼府,對方堅壁清野,這是西夏一場預謀已久的戰事。劉法和劉仲武率部退至西寧,戰事回到起點。也幸好劉法和劉仲武在最西邊的堅持,西寧才沒兵臨城下,察哥損失同樣不小,各方都要時間舔舐傷口。
這是童貫西北這幾年第一次失利,未能達到其戰略目標。這也是這二十年來宋夏戰爭最慘痛的一次失利,隴右都護府遭受大敗,主將高永年戰死。
……
宋廷的邸報不是如此,這場戰事被描述的並不嚴重。當然,失利是有,畢竟高永年這個主將戰死沙場,這是掩蓋不來的。
童貫在報開封的折子上,強調的是高永年身先士卒,不幸戰死,導致戰事遇重大挫折。戰事前期進展順利,給予回紇重大打擊,其在高原勢力被掃蕩一空。戰事後期,劉法和劉仲武等部也及時進軍,將南下的西夏給予重創,雙方誰也無法耐何誰。鑒於高永年部損失過重,氣候異常,童貫不得不把軍隊撤回西寧調整。宋朝並未因這一戰丟失城池土地,西寧還是在宋朝手裏。
這個折子淡化了這場戰事的真實性,作為對外宣傳可以,作為報給開封卻隱瞞了最重要的一個點。童貫並沒有實現其戰略目標,而且是在後勤準備極其充分的情況下。當然,童貫最感激的是劉仲武和劉法,他們的選擇讓後續宋軍得以成建製後撤,對這個戰事是個最好的交代。
……
此戰,有一個都頭嶄露頭角,劉光國軍中的韓世忠。在這場救援中,劉光國本是有所保留,劉仲武下定決心西進增援,開始時並沒確定劉法將軍抵達的時間。劉法在西北戰場極具盛名,在得知劉仲武的決定後,他肯定會靠過來。但時間上誰都不能確定,劉法得從祁連山口回師南下再往西過來,路上誰都不清楚是否會遇到阻礙。
劉光國在資曆上比劉仲武要深不少,又是劉延慶的兒子,從將門上來說也是他這個劉家要更強一些。這次卻成為劉仲武的副手,內心自然有點不情願。劉仲武的崛起也確實多有得益於其開封的關係。
迫於戰場形勢,劉光國跟著劉仲武一起西援,但對戰事他並不是很看好,在戰場上多少有點保留。韓世忠作為劉光國下麵的一個都頭,帶著人拚死前衝,倒是掩蓋了他的軍隊後置狀態。
後續劉法將軍來得非常快,他手裏有兩千騎兵,劉法是直接領這支騎兵先衝過來的,戰事才呈現焦灼。察哥不敢大舉攻擊,兩千騎兵並不能完全改變當時的戰場,這時候察哥卻不能不顧及宋軍後續可能得源源不斷的援兵。這點上察哥西夏軍比宋軍更麻煩,整體上他不會再有援軍。也正是如此,察哥謹慎的選擇的保留他的精銳,往西撤出戰場。複盤整個戰役,劉法、劉仲武,還有劉光國對這個都頭評價都很高。得讓這位韓世忠大哥盡快崛起了。)
……
鹽州。
楊元奇看著邸報和西邊傳來的各種消息,歎聲這就是一場失敗,哪怕回紇在這一戰中損失慘重,接近退出高原,這還是一場未竟的戰事。更為重要的是,察哥借助這場戰役讓他在河西走廊的權威性得到極大提升,這其實也是皇室集權的鞏固。童貫這一戰暴露了他為帥最大的不足,貪圖小利失大局,或者他把自身最切實可得的利益置於首位,一般情況這兩者不衝突,這隻是一般情況,戰爭從來都有其特殊。
楊元奇能想象童貫要的是青唐,這是拓邊之功。所以應對西夏可能的援軍他用了下策,連牽製都做得不倫不類,他不想在這一戰中和西夏發生衝突。他在西涼府的布置明明白白的透露了這點,河西走廊那幾萬大軍成了擺設,察哥抓住的就是這個機會。
……
開封。
趙佶是相信童貫的,在他看來童貫的折子說明了戰場情況,確實是個挫折。童貫也說明了這次不過一個小失利,對大局影響不大,整個青唐區並未受到多大衝擊,他的應對也非常快。他督劉法把軍隊重整,駐紮在西寧,對西部各族仍然形成有效的威脅,而且回紇有走高原的動向。
童貫認為在西北以後的戰事中,陝西全線都要有所動作,對西夏形成威脅,那一紙協議對大家來說都不過是廁紙。
趙佶這點聽了進去,不管與西夏如何相交,那邊有戰事就必須考慮西夏的因素。
政事堂對於這場戰役頗有微詞,不管如何,一個從三品大員戰死沙場,隴右都護府損失是有的。童貫的奏折隱晦的透露,他需要陝西更大的權利。政事堂杯葛的是童貫這個簽書樞密院的權利,在最西側的幾個經略司童貫一言決之,不能因為這一戰把整個陝西西軍都置於一人之下。
趙佶這點上支持了政事堂,這本就是權利的製衡。陝西西軍事實上就是大宋最大的一支野戰軍,再信任童貫也不能打破這個底線。童貫可以要求各路協調配合,卻不能把整個西軍權利交一個人手裏。
政事堂最大的戰略調整在於,放下僥幸,多花時間經營青唐。也就是回到高永年當時提出的,慢慢穩固大宋在青唐的政權,這種蠶食耗時耗力,卻最為穩妥。鹽定路鹽州就是一個佐證。鹽州作為一族占據百年的州城,楊興武和楊元奇就是在那裏做水磨工夫。西寧類似於鹽州,當大宋徹底穩住西寧,其影響自然會達到青唐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