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堅持會好

字數:3058   加入書籤

A+A-


    開封。
    人生的意義在於,今天的堅持帶來明天會更好,蔡京現在就是這個感覺。
    蔡京罷相以後並未離開開封,時不時一個折子給到官家趙佶,趙佶怎麽都會記得他。劉混康曾短暫借住在蔡京家中,兩個人關係非常好。劉混康認為掃帚星已逝,西北戰事不順,政局也不是很順,那掃帚星和蔡相就毫無關係。趙佶最近也被一些事搞的焦頭爛額,政事堂又多有爭執,決定再次啟用蔡京。
    蔡京這次為相,調整了一些官員,但並未大動幹戈。一來他離開並不久,其朝堂勢力並未受多大衝擊。二來,接替他的張商英為人性子堅硬,也沒去想建立多大自己的勢力。張商英罷相離朝,除去這件事本身,中下層官員變動不大。
    有的時候,世事難料就是如此。
    蔡京這次起複竟然對鹽定路那個楊家都頗多好感,因為蔡京在醫療、教育、社會福利等各方麵的政策在地方大體都被廢除,鹽定路卻是沒有任何變化,雖然形式上多有差別,整體卻是偏於他的政策。
    蔡攸想借著童貫調整西北各路重整旗鼓的機會,把楊家拉下馬。這事被自己的父親杯葛,實在是無處說理。
    蔡京此舉和私交無關,隻因為在治政上,大家有些共同點。蔡京罷相,人走政息,鹽定路怎麽都能說堅持了他的政策,他現在再次上台,怎麽都不好拿鹽定路下手。出於千金買馬骨他也得把這事往後推,或許讓他不爽的是,楊家要是有所表示,他們之間很多事就能揭過。
    ……
    清風寨。
    人生的意義在於,今天的堅持帶來明天會更好,楊元奇現在就是這個感覺。很多時候他覺得種因得果,現在就是收獲的季節,張小娘有了身孕,在鹽州懷上的。算算鹽州還真是楊元奇的福地,扈三娘、李師師和張小娘,三個人都是在那裏懷上的。
    林靈素掐指一算,鹽者,細白且多,那裏確實適合生小孩,隻是這個“白”字又讓她覺得女兒可能性大。
    楊元奇喜笑顏開,女兒好啊,貼心小棉襖,漏風的也不要緊,多穿幾件不就不漏了。
    林靈素看著張小娘那燦爛的臉,心中在想,孩子?!那是不是自己也給他生一個孩子好?!做母親真得如此快樂?
    張小娘嘟著嘴:“林妹妹,你給我多算算,我有女兒了呢,男孩才是兒女雙全。”
    林靈素說:“懷孕是他她)的緣分,穿越各界來找你。至於男孩女孩,求人不如求己,多生幾個自然男女都有。你是醫家,應該很清楚才是。”
    好吧,這時候的張小娘隻是母親,不是什麽醫家。
    林靈素問:“小娘姐姐住哪裏?”
    張小娘說:“還是楊府吧,別院那邊太多小狼。”
    林靈素點頭:“那我也住這邊。”她很想和現在的張小娘多靠近一點。
    張小娘微微頷首。
    楊元奇嘿嘿……姐妹之間不就應該這樣。
    ……
    楊元奇收到開封蔡京再次為相這個消息沒多大波瀾,蔡京罷相沒有離開京師,這個結局就不突然,隻是這個時間稍微短了點,他離開相位不過半年。
    楊元奇沒想到的是楊家這次因禍得福,童貫的勢力在一定程度再次受到壓製。政事堂張商英為首相的日子,趙佶煩得不是一點,樞密院政策幾乎童貫能決之。蔡京卻是個難纏的人,童貫的很多權利都受到製約。在經略司和知州等問題上,就得通過政事堂,這是政事堂的權利。
    童貫不是針對楊家,而是他在上一戰中悟出個道理,西北戰事繞不過西夏,那他就繞不開陝西各路,陝西各路不會全聽他的,但他必須能影響到各路經略使。這點上,涇原路折可適、鹽定路楊興武、鄜延路張蘊和麟府路折可大這些人,他們絕不可能從屬童貫,隻會根據實際情況相互配合。這讓童貫多少覺得難以如臂使指。
    ……
    世事難料,鄜延路經略使張蘊在任上病逝。
    除去鄜延路,對下一任鄜延路經略使最緊張的就是鹽定路,旁邊有洪州,洪州對鹽定路很重要。
    洪州是當年張蘊拿下的,這裏他經營嚴密,後來張蘊和楊元奇相互配合,張蘊就是從洪州出兵,徹底焚毀了西夏宥州。有洪州這個州存在,東邊的西夏耶律南仙部就會受到製約,不會輕易對西起刀兵。張家和楊家在西夏情報序列中,都是精銳之軍。
    鄜延路經略使人選經過多方角逐,最後以劉延慶權鄜延路經略使兼兵馬總管。這個任職可以說是童貫的大勝。劉延慶一生起起伏伏,直到搭上童貫,終於來到武將輝煌的一個頂峰,雖然加了個“權”,那不過慮及戰績和資曆,隻要不犯大錯,假以時日,這個權很容易摘掉。
    劉延慶正值壯年,不到五十,年齡比楊興武要小上幾歲。他是西軍宿將,表現中規中矩。倒是他兩個兒子劉光國和劉光世名聲很響亮,特別劉光世,大家認為是個可造之材。
    當童貫得勢,其權勢在西北滲透,西軍其實開始走向分裂。以前西軍升遷當然也有內部關係緣故,但當時各方權勢是有製衡的,這種時候提拔上來一個人相應就會更加公平,因為不管被提拔是哪路人,沒有哪路人具有壓倒性優勢時候,各路人馬就會相互妥協,總得拉出一個鎮得住場子的人才好啊。
    童貫事實上打破了這個局麵,他的意見占據絕大部分主導權,靠近他的人得以升遷,自持資曆和戰績的人相應就會受到壓製,恰恰是這些人,才是西軍真正意義上的精銳底氣。有本事的人就不會隨便從屬別人,這是很淺顯的道理。
    楊元奇概歎還是得站對隊伍啊。他老爹楊興武這個經略使可是用命換來的,對比一下,劉延慶戰績實在要遜色不少。楊元奇實在不認為這是一個妥當的任職,所謂中規中矩,也能說是毫無建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