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些1調整
字數:2563 加入書籤
西夏。
西線察哥這場戰事讓李乾順堅定了自己的信念。要知道,李乾順放棄龐大的防禦麵,等於放棄很大部分的土地,他受到的阻力比明麵上看到的要大的多,這裏麵還不包括自己內心的煎熬,誰願意把祖宗留下的東西輕易舍棄。
李乾順現在確信,宋夏之爭中,西夏確實處於絕對的弱勢,這時候再去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將來處處受製。西夏隻能自己創造機會,在戰場上形成局部優勢,放棄兩國大範圍相爭這個不切實際的幻想。
李乾順甚至認為從軍隊的角度說,西夏軍隊戰力仍然具有一定的優勢,特別野戰上,那就應該各路放棄麵的守衛,集中出機動兵力,在輾轉騰挪中取得勝機。這其實也是當年他的老祖宗李元昊的戰略思想。關於軍隊野戰的優劣,起碼察哥這戰帶給了他一定的錯覺。察哥在匯報戰事中一定程度抬升了西夏戰力,貶低了宋軍的頑強。)
李乾順還是很卑微的修書給宋廷,總之道歉認錯一大堆,西夏沒進攻宋朝任何一個城池,不過是有支軍隊西去和回紇相爭,剛好遇到宋軍,雙方不明就裏,發生衝突,如此而已,這是個說得過去的理由。
李乾順細化了自己東中西三線的戰略,強調東線耶律南仙和西線察哥一定不要過於堅持麵和線的維持,他們要做的是確保自己幾個支點,然後騰出精銳組好機動兵力。唯一有點動作的是他的中線,不是對大宋,而是他需要在北麵那片大草原施加一定的影響力,那裏能補充一些西夏這十多年的損失。李乾順自己經略北麵,思慮的是西夏不能像以前僅憑威壓,他更多需要懷柔。
……
東線,耶律南仙加強和遼朝的聯係。西線察哥這場戰事讓她深有感觸。她領東線當時多少因為權勢的緣由,一個在朝的皇後和她現在的情況相比,現在更好,她還是皇後,也能領一地之兵。現在耶律南仙非常敬服自己的夫君,李乾順作為兀卒,比其他西夏高層更早認清現實。察哥能抽出幾萬軍隊南下,最大的出發點是,他隻需要守住幾個城池,這給他清空了很大的壓力,宋軍給他的壓力。要是想著那些寨子,那些小地方小草場,隻會攤薄守軍,處處受製。
耶律南仙的東線壓力其實更大,她東側有麟府路,正南麵有鄜延路,西麵還有鹽定路,這是個半包圍圈,三路都集中了宋朝精銳。當鹽定路想和西夏互市,耶律南仙其實比楊元奇更急切,能穩住一麵對她來說更重要。
鄜延路張蘊病逝,新來一個劉延慶,耶律南仙很快拿到了這個人的軍旅生涯,這讓她鬆了一口氣。在耶律南仙看來,哪怕宋朝從中樞或者其他地方調人來西北,都比這個劉延慶要強,起碼他們不了解。劉延慶是西北將門,這人參與了很多宋夏戰爭,首鼠兩端患得患失,對西夏這實在是個好評價。
耶律南仙現在要思慮的是河套那一帶,楊家上次有重要人物去過那裏一趟,多半是楊元奇。借著鹽事交易,楊家對那邊滲透是很自然的。她必須提前預防,能把這種影響限製住。
現在問題主要是九原一帶,九原和遼朝接壤,塞北遊牧要進河套最好就是通過九原,另外一個點就是興慶府一帶。耶律南仙對九原能施加很大的影響,卻又不好直接要求那邊的權利,兀卒李乾順和她關係良好,那有些底線就要守住,這樣才能相敬如賓。作為遼朝公主,她控製九原,對西夏來說不是個好事情,遼朝是可以長驅直入的,她需要李乾順點頭,還不能引起西夏各部的疑慮。
……
在宋夏長期對決中,將門最具名頭的其實是折家、種家、苗家、楊家沉寂過一段時日)和姚家。折家是個特例,這是一個幾百年聲名不墮的世家,楊家也是百年世家,隻是在與宋遼之戰中損失太慘,獨留楊廷昭一係勉力支撐。楊文廣死後更是曆經一番沉淪。種、苗、姚這些家族則是這幾十年崛起的家族。
趙佶上台後,重用童貫,人事上變更看似不太大,其實各家都有沉浮。特別種家和姚家。種家種樸戰死,種師道被貶謫,聲勢全靠種師中在維持。姚家悍將姚雄同樣被閑置。西軍戰力整體上看沒有削弱,卻留下一個隱患,那些在戰場上斬獲頗豐的人正在老去死去,正在崛起的後起之秀升遷被打斷。不是說劉延慶這一家就不行,而是調換一個邊帥對大宋來說容易,培養一支有戰力的軍隊也做得到,但要維持一支強軍不墮比建設更難。每支軍隊都有其各自的烙印,這種烙印往往和初期建軍的人緊密相關,也和取勝的戰事密切相接。一旦變更這個體係,軍隊戰力就會發生變化,有上升也可能是下降。
童貫在西北這幾年,這點上是沒有過多關注的,有其一些現實原因,比如王厚的離世,要是王厚再年輕一點多活幾年,童貫慢慢掌握權力,情況都會好轉不少。
蘭湟路、熙河路折損太大,王瞻、王厚、高永年、郭成、種樸等人都在這邊沒了,戰死病死老死都好,就是沒了。內裏的戰力其實是在不斷削弱的,不過是餘威還在,表現不明顯。
相應,涇原路折可適、鹽定路楊興武、鄜延路張蘊,這三路保持了原有的發展趨勢,這也是童貫沒有插足的幾路。
現在鄜延路張蘊壽數到了,劉延慶調入,借著童貫的權勢,他是可以對鄜延路進行調整的,最忌諱的就是發展被打斷。劉延慶要是完全壓得住還好,要不就會內部就會發生動蕩,戰力下滑。這種下滑並不會明顯,這才是最要命的,因為那樣就更沒人關注。在中樞看來,不過是一些將領的調整,用誰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