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武將崛起

字數:3220   加入書籤

A+A-


    鹽州。
    陳氏看著楊元奇和陳妙常一起回來,開心得合不攏嘴,年紀越大越是想念自己這個兒子。現在她最大的不忿是幾個媳婦最近生的都是女兒,對比一下杭州楊元幸,他現在也兩個孩子出生,一個是陳魚的,叫楊明洛,一個是雲芳菲的,叫楊明義;聽聞秋容最近也懷孕了,要是她也來個兒子。估計陳氏得去祠堂給自己兒子多拜一拜。
    陳氏、楊元奇、陳妙常、李師師和白鷺,一家人吃了個團圓飯。楊依宜、楊不語和楊紫嫣三個女童都在身邊,陳氏不忍了:“妙常,你也回鹽州了,明天遣人去清寨,把楊過和趙靈兒都喚來。”總得身邊有個孫子才是個事啊。
    楊元奇說:“還有一個月他們就休假,稍微等等吧。”
    陳氏怒了:“不等了,鹽州初級學堂也開學了,轉來待幾天就是。你們不遣人去我可自己喊人了啊。”
    陳妙常趕緊回:“那明天我就派人過去吧。”這事不能和老夫人倔,最近她心情不是很好。這麽多家族都在添丁,自家全是賠錢貨,一想想那龐大的嫁妝陳氏都肉疼。陳氏見著陳妙常眼睛都是笑眯的,不就是因為楊過和趙靈兒,不說將來,現在白池已經是嫁妝了。要是加上孟嬋帶來的嫁妝,陳氏覺得楊家就該這麽來,多娶幾個多發財!這要多嫁一些出去老楊家得破產,陳氏認為現在的楊家嫁妝上要是少了都拉不下臉。
    ……
    晚間李師師和白鷺膩歪在楊元奇身上,李師師恨得想咬人,他竟然扒拉開她,還言之鑿鑿“這兩年你可別再懷了”,李師師真的很泄氣。楊元奇的安慰有點作用“我這麽努力不就為了她們多點底氣,這是動力啊,我寵她們還來不及。”這話說出來,夫人都信,楊元奇對男孩要嚴厲不少,對女兒那怎麽都有點放縱,要不,兩個大的憶苦思甜也不會被人稱為“小魔女”,有她們的地方總是雞飛狗跳。
    楊元奇很鬱悶“怎麽狗叫個不停的。”
    李師師更鬱悶“你問張小娘,養了一群狗自己跑清寨去了,我都不能把狗送過去。”張小娘有孕,陳氏不準她和動物太親近。
    白鷺撇嘴:“也就看你偶爾去逗逗它們,還喜歡的緊。”
    李師師蹦躂“幾個訓犬師可是我掏了銀子的,當然算我幫她養的。”
    白鷺偷偷在楊元奇耳邊“是老夫人掏的銀子呢。”
    李師師暈了,那也是她去求的啊!
    楊元奇說“你們都養啥狗啊,這麽花銀子?!”養狗那要費銀子。
    白鷺笑開了:“不能比狼崽子差!”
    楊元奇算求了,這種爭鬥很好!就是春宵一刻,時不時傳來狗吠,怎麽都不是賞心悅目的事。
    ……
    清晨。
    楊元奇走出院子,昨晚的不虞全部拋在腦後,張小娘弄來的狗有九條,各式各樣的中華田園犬,五黑犬、四眼犬、虎斑犬和土鬆均有,竟然還有細犬。
    楊元奇驚異的是它們對他竟然不陌生,一群小狗子往他身上撲。旁邊一個訓犬師跟來說道:“你身上有夫人們的味道。”
    楊元奇看了一眼他“行了!是不是它們的狗窩都有我的衣服?!”
    訓犬師臉露尷尬“是白鷺夫人吩咐的,擔心不認主,惹你心煩。”
    楊元奇內心很暖,她們真的什麽時候都想到他。算了,都是些小奶狗,偶爾叫喚幾聲又不是啥事,習慣就好。
    楊元奇說:“大一點多帶出去,別整天守著個小院子。”
    訓犬師道:“我曉得,小娘夫人說它們不能比那幾匹狼差,那就得多出去。就是夫人們心態軟,喂太飽,沒了搶食的霸道。”
    楊元奇笑道:“得!你還以為那些小狼崽子將來就很野啊?!”
    訓犬師也笑了,確實如此。
    楊元奇苦笑搖頭,別都養成寵物就行。
    訓犬師說:“幾個小娘子最是喜歡這群狗狗,它們跟在旁邊,小娘子們都開懷不少。”
    楊元奇點頭,楊家現在的家業,他的兒女們少了太多野趣,這是避免不了的,有小動物陪著成長,不失為一種補償。
    ……
    書房。
    楊元奇寫了封書函給高俅,關於張雪宇的事。張家屬開封將門,家勢不大,其本人又有西軍經曆,高俅會很樂意舉薦他。
    楊元奇對這位冉冉升起的開封武將也不隱瞞,把楊家和劉延慶家之間那點事隱晦的表達出來,也有和張蘊張家之間當年相互合作情誼。更說明想為張雪宇找個好出路。高俅在鹽州戰事中,和張蘊一樣配合得當他也認識張雪宇),這是一份過往一個戰場的情誼,他們都有相互牽連。
    劉延慶是童貫看重的人,高俅這個調職張雪宇也會讓他和童貫留點香火情,想來童大人也希望看到這個結果,劉延慶能在鄜延路按自己的意願打造防禦體係,對童貫來說是個好事。
    楊元奇寄出這份信函,內心不知是喜是憂。西北將門的崛起正在撕開大宋以文抑武的口子。以往這種任職武將是插不上嘴的,現在卻切實成為可行。中級以上武將的升遷是得通過政事堂和樞密院的,那裏全是士子集團把控。
    今天楊元奇異常清楚,高俅要是舉薦就能成事。自童貫以宦官掛簽書樞密院,武將整體話語權提升很大,這也是為什麽很多西北將門靠向童貫的原因,一個長期被士子集團壓製的群體找到新的可依靠的人,不能責備他們的選擇。
    其實,武將提升能追溯到西北幾路的武將色彩濃厚的人出任經略使,從三品就是高官的門檻。經略使和節度使、防禦使等等不同,這是實打實的差使官,會影響一路官員任職的。要知道哪怕幾十年前崛起的種家,第一代也更像是文臣。現在折可適、楊興武、劉延慶,沒了的高永年、張蘊,這些地方大員,不管是否有文臣經曆,他們更被人看做武將,事實也是武將。
    大宋朝武將開始了他們的崛起,起碼在西北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