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虞祺的矛盾

字數:2828   加入書籤

A+A-


    鹽州通判府邸。
    虞祺收到同窗好友同科進士何栗的來信,何栗是當年他們那科的狀元,趙佶對他非常賞識,現在任職戶部員外郎,西北鹽事有他的監察職責。
    員外郎從六品,在大宋的體製上品次看似不大,京官天然就高於外委官,職權上也是如此,戶部員外郎是個實職,就是何栗主管的這塊不是個好差事,鹽鐵茶馬等專營。這一塊皇家內庫有關,他的掣肘就非常多。
    何栗這封函件問及的是白池鹽事,虞祺是鹽州通判,又是楊元奇堂妹夫,從虞祺這裏他需要知道楊家的想法和動向。何栗想知道的也不僅是白池,鹽州原來是有幾個鹽場,既然白池可以重開,他也想知道其他鹽池的情況。
    何栗在信函中直言,白池鹽事的處理多有不妥,已是既成事實,中樞不好再多糾葛,不過虞祺於公於私都應該勸誡楊元奇,白池鹽事法理上說得過去,要深究卻有損公利己之閑。更為重要的是,如果其他地方重開鹽事,他希望虞祺在鹽州能有所阻攔,此事不應重複。
    ……
    信中所述之事,虞祺很好處理。白池鹽事既然中樞默認辦理,他無需為難。關於其他地方,鹽州並沒有重啟鹽事的計劃,一個白池所涉投入已然楊家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是天波楊家,不僅是鹽州。虞祺對楊元奇的了解很深,楊元奇稱不上非常謹慎,卻非常知進退。哪怕楊家有銀子,他也不會去再折騰一個地方產鹽,這涉及的利益範圍太廣。楊元奇對自身實力評判很精準,楊家的權勢撐不起如此龐大的鹽事利益。
    信中蘊含的士子理念,虞祺很難抉擇。何栗這封來信與其說是論鹽事,更是對他的朋友之間忠告,信中對白池鹽事的評判是基於中樞士子集團的利益出發的,何栗希望虞祺能站在中樞角度處理類似事情。虞祺任職通判,白池鹽事已是落定,輪不到他多嘴,但他內心是認可這事推進方式的。楊家花如此大利益怎會給他人做嫁衣,就鹽州來說這也是有利的。
    ……
    楊垣怡看完這封信說道:“相公,鹽事給鹽司內庫或者皇城司?卻不知道銀子最後落誰手裏。何公子……何大人覺得他這個員外郎能管得了此事?!”
    虞祺道:“我知道!何大人在信中要說的就不是鹽事,他是勸誡我以中樞意誌行事,這才是我該有的位置。”
    楊垣怡一聽不好多言,她是楊家人,天波楊府要是能在鹽定路實現世襲,整個楊家都會受益,最差也是多了一個避禍的地方。何栗人在中樞,隻要關注鹽定路的人,就會知道中樞士子集團和邊境將門的拉扯,對權利的爭奪。
    虞祺內心非常糾結,他近距離看著鹽定路的發展,看著這裏平民百姓告別流離失所,開始穩定安然,預想他們未來生計無憂。這一切得益於楊家的治政,又恰恰是楊家全身心的投入,他能察覺楊家的野望,楊家認為這裏應該屬於他們。
    虞祺矛盾在於他實在無法區分中樞和地方,他本能覺得這兩者利益是有衝突的,在宋的體製下發生這種情況,一定是文武原本勢力的均衡被打破。這種均衡不是指平等,而是指以文抑武的慣性在改變。
    虞祺作為進士清流,朝堂委以重任,他的職責是限製鹽州知州楊元奇的權利。他實在不知該如何行事。
    楊垣怡說:“這裏並非沒有士子集團、潘易嶺、李格非、蘇迨這些先生都是進士及第,你……如果你覺得他們和楊家過於親密,他們的建議有情感因素,不煩也能問問提刑司憲台郭忠孝,他和楊家關係隻是近而已。”她想影響虞祺的心態,而不是幹涉他的決斷,虞祺他有個人的理念,她當然希望他們慢慢能一樣,這在於潛移默化。
    ……
    虞祺在郭忠孝這裏亦然得不到答案,郭忠孝自己關於鹽定路的未來都很迷茫,他比虞祺好一點在於他對自己未來的定位。
    郭忠孝努力做好憲台的本份職責,他和楊家牽絆沒那麽多,也許某一天他就會調職,他要做的簡單很多。
    郭忠孝的職責也讓他比虞祺從容,提刑司本就是獨立的機構,不從屬於經略司,職責也更簡潔明了,就是地方刑事訴訟。鹽定路的提刑司職權更為明晰,就是審查所有治安事宜和刑事相關事件,要強調的是審查。提刑司現在並不深入介入治安本身的事。對鹽定路經略司的製衡不在於他去和楊興武爭吵,而是如實反饋這邊的情況,這一點郭忠孝執行到位。
    郭忠孝很多話不知道如何述說,倒是旁邊範夫人看得比他開。範家一生為國為民,她父親範純仁現在被剝奪所有諡號名譽,這多少有點諷刺。
    範夫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話是這話,理是這個理。隻是士子也是人,一樣有利益權衡,對於儒學的見解本就各有不同,這還是在於選擇。大宋養士百年,這裏麵也有仁義之意。對於士子來說這一樣是個枷鎖。
    範夫人可以這麽說,皇族對範家現在來說是不公平的,哪怕有為自己父親鳴不平之意,她一個女子也很正常。
    郭忠孝歎聲把虞祺送了出去,這更像是一個理由,讓虞祺不再過多糾結。這點上他前任通判宗澤就做的非常好,他選擇做一件實事,對鹽州百姓非常有利的事。他不去考慮對朝堂還是楊家更有利,他也分辨不出來,他清楚的是這件事做了,對鹽州平民百姓就有利。朝堂是不該調走宗澤的,因為宗澤當時的聲望才真正能製衡楊元奇。楊家在水利項目上提供非常多的幫助,但在前台做這事得就是好宗澤,這是百姓最樸素的價值觀,他們也不會清楚楊家投入多少,或者楊家投入很多,稍加引導,那也是宗澤毫無私心的把這些資源切實的給到了民眾。
    虞祺的矛盾和猶豫本就說明他心有動搖,範夫人給了他一個理由,很儒士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