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試探
字數:2886 加入書籤
鹽州。
劉恨從白池專程過來匯報河套區域的近況,那裏近期有些變動。西夏通過其九原駐軍在陰山加強了掌控,嚴禁漠北商行的商隊越過陰山山口。耶律南仙派出幾千精騎以稅賦名義調查各地商隊。
劉恨說道:“漠北護衛隊一個分隊在平原遇到草原族群偷襲,幸好當時有所準備,不過傷亡也不小。另外,一些原本熟悉的族群也在若有若無的和我們拉開距離。”
楊元奇說:“把商隊的經營區域收縮回來,護衛隊不做加強,我們沒有這個能力。你選定一兩個受壓製的小部族,多保持和他們的溝通就好,要做取舍。”
劉恨點頭,以前能說多熟悉河套的情況,現在關鍵是和那麽遊牧族群建立良好的關係,楊元奇的做法是種陽謀,楊家對河套不過有影響力,不需要承擔任何管理職責,那就有指向性的扶持一兩個小族群就好。跟著楊家有飯吃,這比什麽都有說服力。
楊元奇從情報司匯集的消息已然清楚,耶律南仙對河套開始插手,隻是考慮西夏東線與大宋的交易,她不能明麵上驅逐漠北商行,暗地裏卻多有手段。
西夏東線事實成為西夏內部對鹽州最為友好的集團,因為一來白池的鹽物美價廉,給他們省下大筆開支,一來鹽州互市對兩國是有好處,貿易意味著繁榮和發展。鹽定路是大宋這邊最大的受益者,西夏東線則是西夏最大的受益者。
楊元奇極其希望這種情況能再穩定幾年,鹽定路會憑借貿易優勢積累足夠的財富,這裏正在成為宋和夏最重要的口岸。
楊元奇和耶律南仙都在謹慎的試探對方,均不想雙方關係撕裂又能壓製對方發展,這很微妙。楊元奇給的方針:鬥爭中求共存。他把鬥爭放在前麵,這是千年後的智慧。
楊元奇問:“漠北護衛隊究竟能集中多少戰力?”
劉恨這個問題答不上:“大概不到三千吧,具體如何不清楚,這得問軍司。”漠北商行隻提商隊安全要求,具體兵力調配商行並不過多幹涉。
楊元奇說:“嗯,這事我到時候和軍司商議,你記得區域注意收縮。有選擇性先滿足要重點拉攏的族群就好。”拉攏一批打壓一批忽略一批,這點手段還是有。
……
西夏鹽州互貿市場來個一個使節,求見楊元奇。來人叫馬步,是西夏漢族人,精通漢遼蒙多族言語,馬步可以視為耶律南仙在鹽州的代理人。
馬步過來商議的是稅賦的事,虞祺的關稅減免隻對本國商品有效,西夏商品進入還是得收關稅,同時按現行市場交易又需交稅,稅製實際是雙重的。
楊元奇奇怪的問:“這事你們找虞大人商議就好,他又不是不講道理之人。”虞祺通判鹽州,也是朝堂任命管理互市的官員,他不必來這裏。
馬步說道:“這事需得找大人商議,虞大人應該認為是減免市場稅,不應減免關稅。”馬步這裏用詞“應該”,說明這事他們未去找虞祺,但他們判斷這會是虞祺的解決方式。虞祺想讓他的方案推行少點阻力,有個很重要的原則,整體稅賦應該是減少的,明麵上起碼如此。也正是稅賦額度本身做了讓步,他才能嚴格的追索稅賦收取的執行力度。
楊元奇知道馬步的來意,宋夏互市,中樞是要收取關稅的,這筆賬是由鹽州征收,也是獨立出賬的,按比例移交中樞戶部。鹽州因為新定,可以通過其他開支用掉這筆稅賦,比如水利項目後期一些回款,但無論如何,朝堂是有記錄的。要是記錄市場稅賦,西夏會省卻部分稅賦。
楊元奇冷冷的說:“馬大人,宋夏在鹽州雙邊互市,此事本就虞祺大人操持,鹽州稅賦改革也由他主持。你來找我是誰的主意?”西夏這事找他怎麽都有點試探之意。馬步不可能不和虞祺打交道,舍近求遠就是有所圖。楊元奇不會認為他是為了這麽點稅賦。
馬步回:“在其位謀其政,對我大夏有利,自然就來商議,和其他人無關。”
楊元奇嘿嘿的笑:“馬大人既然如此說,公事公辦找虞大人就是。送客!”
馬步想了想隻得說:“我家耶律皇後讓我來問問此事。”
楊元奇暗咐,這才對嘛,耶律南仙要試探的是自己的動向,對這筆稅賦的看法。
楊元奇說道:“這事你們還是找虞大人,我可以幫著說道,僅此而已。關稅相關的不僅是鹽州內事,更是中樞方略。楊家是缺銀子,這個主意我卻是不會打,也不敢打!另外,告訴你家皇後,有什麽事直接信函問我就是,何必拐彎抹角。”
馬步應下離開,難怪蕭有見大人還提醒他,隨口問一句就好,不必多言。
……
馬步離開,楊元奇內心並不平靜。耶律南仙對他的試探能說明很多問題,首先她已經認定一點,鹽定路會是楊家的世襲之地,楊家在河套草原上的動作表明這是楊家的長久打算。關於稅賦楊家就會有自己的打算。邊境窮困,比如府州折家,中樞事實是不抽取府州任何稅賦,甚至還要補貼部分戰時費用給折家。
楊元奇現在是不可能接下這事的,楊家要實現世襲還有最關鍵的一環沒有走出,下一任鹽定路經略使的人選。隻有將來楊元奇接任這個職位,這最後一步走出去,一切才會順理成章。隻要經過兩代經營,中樞那時候會絕了這裏的心思。邊境有一家將門服從大宋統治,為國牧守邊疆,所謂一路,實際不過兩州之地,這是中樞能承受得起的。這不像河東路這類,十多個州,那才會形成割據之勢。
楊元奇的不平靜在於,中樞和楊家在鹽定路拉扯,並未放棄對這路的管控。耶律南仙做出的判斷更符合實際情況,耶律南仙是直接得出結論,這事楊家能如願,未來就是如此,所以她才有所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