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9章 去京城避風頭?

字數:8311   加入書籤

A+A-


    任武和孫二一路啃幹糧,中途還自己修馬車的輪子,隻比皇帝晚半天到達大同府。
    三更半夜,他們帶著幾馬車糧食和藥材,來到城門口,卻發現有許多車馬與他們背道而馳。
    孫二感到奇怪,自言自語:“大晚上的不睡覺,往外跑啥?”
    到達官府之後,見到石師爺,他敘舊之後,順便把這怪事說出來。
    石師爺微笑道:“那些都是大同府的富戶,忙著逃跑呢!”
    “念在前些天他們捐銀子的份上,隨他們去。”
    接著,他看向旁邊的任武,眼神明顯欣賞,暗忖:這小夥子敢在這個時候回來,不是膽小怕事的鼠輩。
    他抬起右手,拍拍任武的肩膀,問:“累不累?”
    任武搖頭,絲毫也笑不出來,說:“我想先回家去看看我爹娘。”
    石師爺勸道:“如今情況特殊,外麵有好多巡邏的官兵,夜色又黑乎乎,難辨敵我。”
    “為了安全著想,我給你安排客房,休息半宿。等天亮後,我再派官差護送你回去。”
    眼看石師爺態度和藹,又是好心好意,任武勉強壓下內心的焦慮,答應下來。但是,他的心裏亂七八糟,不知為何,有不祥的預感。
    石師爺又安排他們吃夜宵。
    由於天色太晚,考慮到其他人都在熟睡中,所以他暫時沒有驚動趙家人。
    孫二跟石師爺算久別重逢,特別高興,一邊吸溜刀削麵,一邊跟石師爺聊天。
    石師爺詢問京城的情況。
    孫二咬一口荷包蛋,笑道:“那邊還是老樣子,這次夫人、晨姑娘和小肖都很擔心您,希望您早點回京城去。”
    石師爺歎氣,拍打膝蓋,神情複雜,無奈地說:“這邊情況越亂,我就越不能當甩手掌櫃。”
    “等戰事平息了,再說。”
    任武抓住機會,迫切地插話:“石師爺,情況很亂嗎?亂成啥樣了?”
    他滿眼憂慮,吃著香噴噴的刀削麵,卻食不知味,僅僅為了填飽肚子,讓自己恢複力氣。
    石師爺察言觀色,怕他擔心得睡不著覺,於是避重就輕,說:“打仗總是比較亂,不過,我對朝廷有信心。”
    “皇上這次禦駕親征,肯定能讓大同府重新變太平。”
    聽完這話,任武鬆一口氣,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希望變多,絕望變少。
    孫二在趕路途中跟任武混熟了,大大咧咧地笑道:“小任,我家師爺辦事老道,你信他的話,準沒錯。”
    任武點頭,擠出一些苦笑,然後端起麵碗喝湯,喝得一滴也不剩。
    因為家境的緣故,他不敢浪費糧食。畢竟,填飽肚子已經算不容易。
    石師爺笑眯眯,慈祥地看著他,關心地問:“要不要再來一碗?”
    “吃飽沒?”
    任武臉紅,不知該搖頭,還是該點頭,神情有點窘,說:“已經飽了,多謝您。”
    石師爺大方且爽快,又拍一下大腿,說:“不用謝。”
    “聽說你在京城時,搬到唐府住,我一家也住在那裏,哈哈,咱們不用見外。”
    孫二一點也沒見外,把麵吃光之後,又順手從果盤裏拿起一個蘋果,懶得再洗,直接啃,嘎嘣脆。
    趙家的客房啥也不缺,被褥幹幹淨淨。
    任武沐浴更衣之後,睡炕上,被窩很溫暖,聞起來還有一點花香氣。
    可能是趕路太累的緣故,他很快就熟睡。
    夢境,不請自來。
    他夢見自己變成打仗的士兵,他以前雕刻的佛像突然顯靈,在戰場上賜予他法力,然後他變成最厲害的兵,把馬背上的敵人都打了下來。
    憑借軍功,皇帝哈哈大笑,賞賜他白銀千兩。
    接著,唐知府賞識他,主動招他做女婿。
    接下來,夢境的場景變成洞房花燭夜……
    — —
    趙東陽昨天買了好多雞鴨鵝,沒吃完,還有活的雞鴨關在籠子裏。
    其中有一隻是大公雞。
    天還沒徹底變亮,大公雞就憑借習慣和本能,放開嗓子,喔喔叫。
    那叫一個嘹亮,仿佛要把睡懶覺的太陽叫醒似的。
    而且,它格外執著,叫完第一次,又開始叫第二次。
    狗都被它吵醒了,也汪汪叫幾聲,似乎在訓斥大公雞:“吵什麽吵?老子還沒睡夠呢!”
    王玉娥也被公雞的打鳴聲吵醒,在被窩裏翻個身,張嘴打哈欠,眼皮子仿佛被漿糊黏住了,睜不開,伸手在趙東陽的肚子上拍一下,抱怨:“都怪你,昨天買那麽多雞鴨鵝做什麽?”
    “以後,吃多少就買多少,免得它們吵吵鬧鬧。”
    趙東陽迷迷糊糊地“嗯”一聲,繼續睡覺,不一會兒,開始打鼾。
    另一邊,唐風年被大公雞吵醒之後,幹脆起床洗漱。他心事重重,憂思憂慮,做不到高枕無憂,也無法安心睡回籠覺。
    石師爺也起得早。
    師徒倆一碰麵,就開始聊。
    石師爺打量唐風年,問:“風年,是不是睡得不好?眼皮子怎麽腫腫的?”
    唐風年神情疲憊,無可奈何地說:“師父放心,我沒事。”
    石師爺又說起任武和孫二,微笑道:“他們倆三更半夜才趕到這裏,風塵仆仆,帶來藥材和糧食。”
    “另外,還有順風鏢局的鏢師們,也是為護送東西而來。不過他們怕被抓壯丁,怕打仗,沒留宿,連夜返程了。”
    “一半東西是妞妞托鏢師送來的,另一半是你師母和晨晨的心意。”
    “一家人齊心協力,不僅送來東西,還帶來好運氣。”
    清早太冷,他一邊說話,一邊把雙手插在衣袖裏取暖。
    唐風年也露出笑容,感激石夫人、晨晨和妞妞的心意,說:“希望快點打勝仗,然後給她們報喜訊,免得她們過度擔心。”
    他們吃早飯之後,一刻也不閑著,去忙正事。
    唐風年雖然無法插手軍營那邊的事,但大同府百姓的秩序需要他維持。有些壞蛋趁亂偷東西、搶東西、哄抬物價或者行騙,這些都需要官府處理。
    同時,還有百姓來官府告狀、哭訴。
    而且,皇帝那邊一旦遇到不順的事,也會派人來找唐風年,讓他幫忙解決麻煩。
    ……
    任武的美夢被吵醒之後,起床告辭,又婉拒石師爺派官差護送他的打算。
    “回家的路,我最熟,不敢勞煩官差大哥。您的好意,我心領了。”
    石師爺沒有過度熱情,微笑道:“小任,如果有情況,就來官府找我,隨時都可以。”
    任武如同吃下一顆定心丸,微笑著答應,離開官府,腳步加快,往自家走去。
    他家在城外,還要再走三四裏路。
    他內心火熱,歸心似箭。路上,眼看有許多人挑菜進城,他順便看幾眼,突然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
    挑東西的人大部分是婦人和孩子,很少有男子的身影。
    平時,挑東西進城的人大部分是男子,與此時此刻的情況恰好相反。
    任武膽大心細,眼看有個婦人把籮筐放到地上,擦汗、休息,他連忙跑過去打聽:“伯母,為什麽路上很少見男子?他們幹啥去了?是不是服徭役去了?”
    擦汗的婦人一聽這話,眼睛一紅,當即哭起來,跺腳,說:“你是關在城裏的人吧,難怪不知道城外的事。”
    “比服徭役更糟糕,糟糕透了,他們被造反的那個朱大王抓壯丁,抓走了。”
    “怎麽辦?”
    她不停地抹眼淚,眼裏有許多紅血絲。
    任武大吃一驚,心跳加快,暗忖:抓壯丁?我爹會不會也被抓了?
    他顧不上多問,連忙撒腿就跑,抄近路,氣喘籲籲,跑向自家的茅草屋。
    在他背後,抹淚的婦人自言自語:“城裏人這次命好,城門之前關得嚴嚴實實,他們沒被抓壯丁,躲過一劫。”
    “這世道,總是欺負窮苦人,城裏的富人繼續過好日子,一點事也沒有,嗚嗚嗚嗚……”
    “但願我家大兒、二兒和孩子爹能平安回來。”
    她家太慘,一次被抓走三個壯丁。
    — —
    趙宣宣今天也沒心情睡懶覺,多年懶習慣都被戰爭嚇飛了。
    她起床清點石夫人、晨晨和妞妞送來的東西,分門別類,做出安排。
    “把藥材送給各大藥鋪,作為交換條件,讓他們在近期減免百姓的醫藥費,並且為受傷的士兵免費治病。”
    “至於糧食,用來免費施粥。”
    “打仗耽誤百姓養家糊口,有些人家估計過得艱難。”
    王玉娥愁眉不展,說:“剛才聽出門買菜的幫工說,城內富戶都連夜跑了。”
    “咱們要不要把親家母和巧寶送到京城去避難?”
    “打仗本就是男子的事,親家母身子不好,受不得驚嚇,巧寶又是沒成親的小姑娘,哎!去京城避一避更好。”
    “宣宣,你也去京城。”
    她絮絮叨叨,暗忖:別人都跑了,咱們為啥不跑?去京城,才安穩,女子千萬不能待在亂世。
    以前,她聽老人家講戰亂的慘事,那些燒殺搶掠……不僅搶東西,還搶女子。
    她越想越怕。
    趙宣宣一邊把藥材和糧食記賬,一邊微笑道:“娘親,風年是大同府的知府,是父母官。”
    “咱們作為他的家眷,如果帶頭逃跑,別人會怎麽想?恐怕個個都跟著跑,大同府要變成一座空城。”
    “再一個,我對風年有信心,不用逃跑。”
    王玉娥心思沉重,反駁:“不是逃跑,是避風頭。”
    “咱們不要大張旗鼓地跑,悄悄的,別人哪裏知道?”
    “就算你不跑,非要和風年同甘共苦,至少應該安排巧寶去京城。”
    “巧寶是小姑娘,越周全越好。”
    趙宣宣輕輕歎氣,一心兩用,一邊打算盤,一邊說:“巧寶比我更關心打仗的事。”
    “就算你勸她去京城,她也不會答應。”
    她自認為是這世上最了解巧寶的人。
    然而,王玉娥不信邪,非要親自去找巧寶說這事。
    巧寶彎腰親一下璞璞的小臉蛋,背著弓箭,正準備出門。
    王玉娥連忙拉她去臥房說悄悄話。
    “巧寶,咱們帶你祖母去京城避風頭,快點收拾東西,今天就走。”
    巧寶皺眉頭,一臉為難,思索片刻,搖頭,拒絕:“奶奶,咱們不用跑。”
    “我會保護你們,而且皇上帶了上萬士兵過來打仗,肯定能打贏。”
    “奶奶,你是不是害怕?是不是昨晚上做噩夢了?”
    她貼心地摟住王玉娥,伸手幫王玉娥撫摸後背。
    小時候,她害怕的時候,大人就是這樣安慰她的。如今她長大了,有樣學樣。
    王玉娥苦笑,表情比哭更難看,心裏著急,說:“你咋和宣宣一樣,都不肯走……”
    “咱們隻來大同府半年罷了,有啥好舍不得的?”
    巧寶繼續撫摸她的後背,腦子清清楚楚,胸有成竹地說:“奶奶,我絕不當逃兵。”
    “隻要每個人都出一份力,必定百戰百勝。”
    “如果人人都隻想著逃跑,肯定被敵人追著打,逃到天涯海角也沒用。”
    她沒把自己當弱者,反而覺得自己很厲害,能幫大忙,幹大事。
    王玉娥勸得口幹舌燥,卻無濟於事,忍不住氣餒,力氣似乎都被抽走了。
    她跌坐到炕上,愁眉苦臉,胡思亂想,唉聲歎氣,差點把手絹扯個稀巴爛。
    巧寶走出臥房,去找正在弄烤鴨的趙東陽,湊趙東陽耳邊說悄悄話,讓爺爺去安撫奶奶。
    趙東陽一聽,笑眯眯,說:“你奶奶以前像母老虎,這幾天被嚇成小花貓了,膽子咋比我還小?”
    他一邊說,一邊洗手,笑容滿麵,然後把手上的水甩一甩,往臥房跑去。
    “孩子奶奶,風年是這裏的官兒,不能跑。”
    “咱們是一家人,肯定不能把風年一個人撇在這裏。”
    王玉娥焦慮不安,用左手手背敲打右手手心,說:“宣宣也這樣說,道理我都懂,但是……”
    她不敢烏鴉嘴,不敢說自己做噩夢,也不敢說老人家嘴裏的悲慘經驗,於是欲言又止,然後飛快地換句話說:“但是,咱們都不會打仗,何必留下來拖後腿?”
    趙東陽不讚同,昂首挺胸,得意地說:“我可沒拖後腿!”
    “官差都誇我做的烤鴨香噴噴,吃了這烤鴨,他們精神抖擻,守城更有勁兒。”
    “朝廷的兵馬在城外守著,城內又有官差守著,怕啥?”
    王玉娥糾結萬分,有很多話壓在心裏,不方便說出口。
    她暗忖:不怕一萬,就怕萬一,萬一皇帝不頂用,打敗仗呢?
    這話如果說出來,再被別人聽見,可是殺頭的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