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大周朝政時局

字數:3034   加入書籤

A+A-




    本章借鑒了不少資料,如果這其中有段句相似度較高,留言評論讓作者進行修改。

    大周一統天下之後,太祖總結了群雄割據以來各國的官僚製度,建立起了一套適應統一國家需要的中央政府機構,這就是三公九卿製度。大周中樞權力由三公行使:丞相、大司馬、禦史大夫。

    三公之的丞相居百官之首,掌佐天子,助理萬機。丞相一方麵總領百官朝議和奏事,手握封駁皇帝詔令和諫諍之權。另一方麵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儲,賞功,罰罪等事,皆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議,集議的結果由丞相領銜上奏於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決策定議。此時的丞相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相權的過大,為接接下來的武帝削弱相權,重用“尚書”留下伏筆。大司馬,為武將最高職,執掌軍事;禦史大夫相當於副丞相,負責轉呈公卿奏事,監察、舉劾官吏等事務。是三公中地位最低的。

    三公之下設九卿,九卿是指太常,光祿勳,衛尉,太仆,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九個機構。九卿的職權分別為:

    太常:掌皇室宗廟禮儀:光祿勳:職掌宮殿門戶宿衛,兼侍從皇帝左右,宮中宿衛、侍從、傳達諸官如大夫、郎官、謁者等皆屬之;衛尉:帝的禁衛司令,掌皇帝所居未央宮禁衛,主管宮門屯駐衛士,專司晝夜巡警和檢查出入者之門籍;太仆:掌奧馬及全**政馬匹供應;廷尉:廷尉主管刑法和監獄以及審判案件;大鴻臚:掌少數民族君長、諸侯王、列侯的迎送、接待、安排朝會、封授、襲爵及奪爵削土之典禮;宗正:掌皇室宗親事務;大司農:掌全國糧草、賦稅;少府:掌天下山海地澤之稅,以供皇室之用,職掌帝室財政。

    三公是大周朝政務官,九卿則為事務官、行政官。三公商議朝中政令,九卿則負責貫徹實施。從九卿的具體職能來看,九卿多負責皇室私家事務,並非完全的國家公務機構,這充分體現大周的家族性。三公九卿各有自己的府寺,以處理本職事務。處理過的政務匯報給丞相,丞相請皇帝裁決。

    大周中期開始,相權逐漸膨脹,皇帝不得不開始對其加以限製和削弱。直到武帝時期,武帝通過由心腹近臣組成“中朝”來分割相權。將大周的權力中心從外朝轉移到內朝,逐漸架空了相權,導致曾經起著“助理萬機”作用的丞相,此時幾乎成為了陪襯。不僅如此,漢武帝時期開始重視任用原本作為皇帝私人秘書的“尚書”,處理重要政務,尚書曹隨之崛起。

    到了大周中後期,丞相的職位已被“三公”取代。丞相改為大司徒,大司徒加上大司馬和史大夫合稱“三公”,這就是“三公並相”製度。

    然而,在大周後期,情況又發生了變化,崛起於武帝時期的尚書曹,至此時已具有重要地位和權力。它成功奪取了三公的權利成為實際的宰相部門,三公幾乎成為虛設。雖置三公,事歸“中朝”,朝廷機構中設尚書台,總攬行政權柄,丞相大司徒一職變成徒有其所的空街。然而尚書權重職卑,更方便皇帝將權力更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中歐,這些改動為大周的發展埋下隱患——為大周末期外戚、宦官擴展勢力,幹預朝政提供了條件。

    大周末期,宦官專權外戚幹政。宦官專權初始於靈帝時期。靈帝十歲即位,因為靈帝登基時年紀過小,他自己無法處理國家大事,所以國政往往掌握在太後手中,而太後當權又往往依賴於外戚,從而造成外戚專權的局麵。

    當皇帝長大成人後,自然想親政收權,而這必然形成與外戚之間的利益衝突。然而皇帝因幼長深宮,勢單力孤,所能依靠的大致也就是朝夕相處的宦官,而宦官一旦幫助皇帝取得大權,又會居功自傲,進而專權擅政。

    外戚亂政,宦官當權,輪流進行。這導致靈帝之後的大周皇帝都是幼年登基,最大的和帝也不過十五歲,最小的殤帝登基時不過百日。外戚和宦官當權之後都忽悠皇帝,讓其沉迷於遊樂之中。

    大周宦官勢力較為猖獗的時期是和帝消滅外戚黃梁集團之後。宦官專權擅政,排除異己,並製造一次次黨錮事件,不僅敗壞了朝政,而且加深了政治的黑暗。

    外戚專權多是憑借充任侍中,以至大將軍錄尚書事等內朝官職而得逞的。侍中有權審察尚書秦事,能夠和尚書一樣秉持朝政。當然,根本上還在於在臨朝的太後,而外戚以皇帝的外家操縱皇權。

    大周末期時,宮廷內官全部由宦官充任,“中興之初,宦官悉用閹人,不負雜調它士”,宦成了皇帝身邊唯一依賴的對象。出入禁中的中常侍,“掌侍左右,從入內宮、讚導內眾事,顧問應對給事”,黃門侍郎則“掌待從左右,關通中外”,而小黃門又是掌“受尚書事”。這樣,宦官便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操縱或幹預尚書政務。由於承擔此等職務的宦官,較之尚書更處於宮廷內層,更接近皇帝,且便於接近臨朝的母後,加以皇帝又往往依靠他們消除外戚勢力,因此,他們更能控製皇權。

    皇帝成年懂事,不甘外戚挾持,為了把大權奪回到自己手中。就結納在身邊的心腹宦官,發動政變,除掉外戚。皇帝新政後,自然重用奪權有功的宦官,於是又演成宦官專權的局麵。可是,皇帝死後,宦官身份卑賤不能輔政,立新皇帝後,接著又有新的外戚上台。這種圍繞皇權的爭奪而出現的外戚、宦官的起伏交替專政,便成為大周末期政權的一個特點。

    而今大周正處於外戚當權時期,竇太後的哥哥竇大將軍把持朝政,他將已經廢除了的大將軍一職重新拿出,並將其從並列三公之位提升至三公之上。

    簡而言之大周末年,皇帝幼年即位,皇權被外戚掌握,皇帝成年之後將皇權搶回來,由於自身一直生長皇城之內,沒有可用之人,重用陪伴在身邊的太監,太監借機專權,皇權被太監掌握。

    大周末年皇權一直這樣反反複複的被搶,一直沒有具體的歸屬,從而引發朝中動亂,導致大周這些年民不聊生。

    特別是上一任大太監放縱同族在徐州燒殺搶掠,導致徐州民不聊上,人口在那十幾年之間直接減少一半。與之相鄰的揚州有周家等世族庇護,其內百姓受到的摧殘較少,但是豫州就比較慘,其內百姓也被張家禍害。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