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取巧

字數:4307   加入書籤

A+A-


    陳帆同意了部分實驗室加入對撞機實驗,在日後設備建設完畢後,可以申請使用設備,共同研究學習。

    這受到了一致的好評:

    “陳教授大公無私,追求真理!”

    “陳帆同誌風高亮節!”

    “期待和西北實驗基地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共贏發展!”

    “今天參觀了西北實驗基地,技術先進,大受震撼。”

    “陳帆教授大公無私的分享了他的部分技術,以及對撞機建成後的預期參數。保守估計華國的粒子對撞機將是現存對撞機效果的800倍!”

    “期待曆史上那些待驗證的理論,能夠在明年完成驗證。”

    “……”

    大多數都是對陳帆和華國的讚美聲音。畢竟對撞機的建設成本非常高,一些小的國,沒實力擁有自己的對撞機。

    有它,就能夠在物理理論研究上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探尋宇宙創立之初的秘密,這實在讓人興奮。

    訪問學者們參觀完對撞機離開之後,陳帆帶著高銘繼續工作。

    接下來最要緊的任務,就是盯著施工人員把常溫超導材料安裝進入其中。

    這個環節,陳帆帶著高銘,提前做了無數個迷你版的技術模型,反複測試,確保萬無一失之後,才下令動工。

    高銘跟在陳帆身邊的幾年,漸漸找到了自己的差距:

    首先是理論方麵,高銘自己對新理論的設想過於“理想化”。但陳帆教授卻可以讓每個數據的來源,都存在合理可靠的數學依據。

    其次是實踐方麵,高銘之前總喜歡摳理論和數字,不喜歡實驗室的實際工作,覺得那些浪費時間。就算在腦葉實驗室和魏超幹的時候,他也是有些不情願的。但是,這次跟陳帆一趟走下來,他被徹底的折服了。

    陳帆在腦葉實驗室,更多的是提供理論基礎,實驗都交代給下邊的人做。比如葉知秋、魏超、向小園這些人,然後他們再把具體的活派給自己。

    但這次出來,高銘才真正意識到,陳帆提供的,不僅僅是理論而已。他的實踐、工作安排、時間管理……任何一項,都是無法比擬的。

    高銘一臉敬佩的跟在陳帆後邊。

    陳帆一邊檢查和指點對撞機的建設工作,一邊跟高銘聊天:

    “今天一趟走下來,感覺怎麽樣?未來,你我對量子力學的研究,就靠這個大家夥的運轉來驗證了。”

    高銘趕緊回答說:

    “感覺太棒了!”

    “之前隻知道實驗驗證的大概原理,今天才發現,居然有這麽多的東西需要學習和研究。”

    “知其然,應知其所以然。跟著師父您,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雖然這和量子力學不相關,但是這些基礎的東西,就像是台階一樣,可以協助我們,一步步攀登理論高山。”

    陳帆很滿意。

    他怕高銘再走純粹理論分析的彎路。沒有實踐證實,理論就像是“無根之水”,讓人陷入思索之後難以自拔。

    陳帆又問:

    “對撞機的建設方麵,有什麽技術建議或體會嗎?”

    高銘這小子很靈性,在量子力學方麵的認知,和自己不謀而合。

    問題是,自己的理論,是來自前世的研究和經驗積累。而高銘僅僅憑借自己的推理,在理論上就和陳帆推演的比較接近,隻能說是天才中的天才!

    在陳帆自己看來,這台對撞機已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即使放眼前世,也就是五十年後的世界,也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但他仍然希望聽取高銘的意見。高銘的想法很跳脫,但陳帆看來,隻是缺一個實踐驗證的機會而已。

    可惜,這次高銘卻沒有什麽建議,隻是誇讚說:

    “陳教授,您這項技術太了不起了。在我的考慮中,我甚至不認為華國20年以內會建設對撞機。”

    “現在,我們不光建設了,還完全沒有使用外國的專家和技術,全憑您主持工作……”

    “這些技術……就好像從未來借來的一樣離譜!”

    “……”

    陳帆沉默良久。

    高銘雖然是無意中說出來的,但其實……就是事實。如果沒有那次意外墜機事故,還能帶著記憶重生,那麽今生的科技或許也不會發展這麽快。

    作為一個科學家,重生這種最不科學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而且還沒弄清楚原委,也是陳帆的心結之一。

    但“平行時空”、“多元宇宙”等等,隻存在於科幻作品之中,目前尚缺少理論依據,隻能看個樂子。

    重生這事的理論邏輯,陳帆現在也沒有頭緒。

    高銘奇怪的問:

    “師父怎麽了?”

    陳帆頓了一下,把情緒和疑惑都藏起來,這種離譜甚至又有點“反科學”的事,在自己沒搞清楚之前,還是不要和任何人交流了。

    所謂的“前世記憶”,是陳帆最大的疑惑,也是最大的依仗。

    這一世的“黑科技”,都是在“前世”的理論上繼續發明的。

    “沒事。”

    “剛才在思索技術方麵的問題。”

    “你沒有什麽建議的話,這一段的施工方案,就這樣確定下來了。”

    “走吧,我們去下一個區域看看。”

    陳帆岔開話題。

    他心裏卻暗暗下定決心,總有一天,要從科學理論上,找到自己“重生”的原因。

    高銘直覺陳帆有心事,而且並不在對撞機上。但陳帆畢竟是他的導師,他也沒有過多詢問,隻回答說:

    “好的,師父!”

    “那我們繼續往前走吧。對了,您剛才說的,我有一點不太明白……”

    …………

    對撞機的事,其他國都是看到了合作機會,隻有米國,想的是搭便車。

    “太好了。”

    “現在的基本物理體係,幾乎都是我們的理論。”

    “華國建設這樣的對撞機,就是在為我們做嫁衣。”

    “物理模型的基本理論是如此,用什麽設備驗證,也隻會得到我們的理論正確這一個結局。”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他們那麽喜歡宣傳,那就等著陳帆先生的對撞機,把我們近一百年的理論,通通驗證出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