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驚雷落殿水患急,君臣護堤義膽存

字數:4221   加入書籤

A+A-


    驚雷炸裂的瞬間,七道電光如蛟龍遊走宮闕。

    東北角殿梁轟然斷裂,裹著青煙的赤練蛇群在藻井縫隙中瘋狂扭動,將剝落的徐達治水圖碎成漫天金箔。

    楊漣手中匕首震顫著指向汴梁方向,血帛灰燼在積水中拚出的星圖正與鼎耳紅繩遙相呼應。

    "護駕!"藍玉的吼聲穿透雨幕,卻見朱柏反手將永樂劍拍在楊漣染血的掌心。

    劍鞘龍紋咬住飛濺的雨珠,在滿地銅錢朱砂上蒸騰起猩紅霧氣。

    "若束水堤潰,持此劍取朕頭顱謝天下。"皇帝玄色龍紋常服被狂風吹得獵獵作響,指尖劃過劍身時帶起一串火星。

    蟠龍柱礎下的積水忽然翻湧如沸,那些嵌著朱砂的銅錢竟自行排列成河道走向。

    二十裏外黃河畔,朱允炆赤腳踩進齊膝淤泥。

    少年太孫肩頭麻繩深深勒進皮肉,與三百河工同扛丈許石籠。"嘿——喲!"他清亮的號子刺破雨幕,腳踝被碎石劃出的血痕早被濁浪衝淡。

    身後老河工突然踉蹌,朱允炆反手托住對方腰身,泥漿順著下頜淌進明黃裏衣。

    "報!

    藍將軍押人到了!"傳令兵話音未落,馬蹄已踏碎堤上水窪。

    藍玉鐵甲掛滿葦草,馬鞭所指處,十餘綢緞裹身的官紳在泥地裏滾作葫蘆。

    尚方劍出鞘的寒光驚破雨簾,朱允炆劍尖挑開浸透的魚鱗冊,墨跡在暴雨中綻開朵朵罪狀。

    "永豐倉陳米三千石,實收新麥僅八百?"少年劍鋒掠過布政使顫抖的喉結,突然翻腕削斷其腰間玉帶。

    珍珠滾落泥漿時,內襯血書正好露出"河道銀二十萬兩"字樣。

    堤上民夫舉起鐵鍬重重頓地,轟鳴聲震得對岸山崖滾落碎石。

    楊漣此時正跪在堤基裂縫處,染血的官袍下擺浸在黃湯裏。

    他三指插入糯米灰漿,突然暴喝起身,將躲閃的河工踹進泥坑。"七分蒸土三分灰,誰許你們摻沙?"

    北鬥疤痕在心口猙獰蠕動,玄鐵匕首寒光過處,三根偷工減料的木樁應聲而斷。

    老河工們屏息看著尚書大人親自示範:楊漣十指插入基槽,青筋暴起的手掌竟將合抱木樁生生按進岩層。

    混著雞血的夯土被他拍出韻律,每聲悶響都震落堤上鬆動的石塊。

    當最後一根"梅花樁"入地七尺,他忽然撕下中衣布條纏住滲血的掌心,轉身時眼底閃過妖異紫芒。

    子夜驚雷炸響刹那,上遊傳來地龍翻身的悶響。

    楊漣猛然按住心口疤痕,北鬥七星狀的裂痕裏滲出黑血。"洪峰提前了!"

    他嘶吼著衝向搖搖欲墜的堤壩,卻見朱柏正立於最險要的挑水壩頭,永樂劍在地上劃出深深溝壑。

    濁浪排空而來時,皇帝金冠已被狂風卷落。

    楊漣瞥見朱柏腰間玉墜突然迸裂,那是十年前他們歃血為盟時交換的信物。

    電光火石間,尚書撲倒天子的身影與記憶裏燕京城頭重疊——當年朱棣也是這樣為他擋下冷箭。

    "陛下!"藍玉的驚呼被浪濤吞沒。

    楊漣後背撞上潰堤的埽工,腐朽的柳枝捆瞬間散架。

    他最後的動作是將永樂劍拋回朱柏手中,自己則被漩渦扯進水底暗流。

    朱柏反手抓住劍鞘龍鱗,縱身躍下時龍袍金線在濁浪中閃出殘光。

    河底青銅鼎突然發出嗡鳴,鼎腹"洪武八年"的銘文泛出血光。

    暗流中似有無數蒼白手臂抓住楊漣腳踝,將他拖向那個係著紅繩的鼎耳。

    朱柏揮劍斬斷水草時,瞥見鼎內沉浮的屍骸腕上,赫然纏著與當年屍堆嬰孩相同的紅繩……

    濁浪裹著斷木轟然砸下,朱柏的龍紋皂靴堪堪踩住青銅鼎耳。

    楊漣後背抵著鼎腹"洪武八年"的銘文,懷中被水流衝開的衣襟間,竟浮出一卷泛著血漬的束水攻沙圖。

    "陛下看鼎底!"楊漣突然嗆著泥沙喊道。

    朱柏揮劍斬斷纏在楊刺史腳踝的水草,借著永樂劍的寒光,分明看到鼎內沉屍的掌紋間嵌著黃河淤沙——正是當年曹州決口特有的赤色流沙。

    驚雷劈開水麵時,楊漣突然將血書塞進朱柏懷中。

    尚書枯瘦的指節扣住鼎耳紅繩,竟用身軀撞向鼎腹機關。

    青銅鼎發出沉悶轟鳴,上遊潰堤的洪峰突然轉向,裹挾著兩人重重拍在束水堤缺口。

    "合龍!"岸上藍玉的嘶吼穿透雨幕。

    八千河工扛著埽捆躍入激流,朱柏反手將永樂劍插進堤壩裂縫,龍袍下擺纏住楊漣腰間的草繩。

    當最後一道木龍骨架卡住決口時,皇帝與尚書已被濁浪甩出三十丈,砸在淺灘的柳樹殘根上。

    朱柏咳出半口血水,發現楊漣右手仍死死攥著半截紅繩。

    尚書胸前北鬥七星狀的疤痕滲著黑血,卻咧嘴笑道:"臣說過...束水攻沙需借水力...咳咳..."

    "拿命借麽?"皇帝扯下浸透的袞服蓋住老臣發抖的身軀。

    遠處新築的束水堤如巨龍盤踞,堤上搖曳的火把連成血色星河。

    ***

    半月後的黃河故道,朱元璋摩挲著永樂劍的龍鱗紋路。

    劍脊倒映出太上皇鬢角的白霜,也映著堤前新立的河伯祠——那裏並排掛著朱柏的十二章紋袞服與楊漣磨破袖口的五品官袍。

    "老東西當年跳曹州決口,腰帶裏還塞著半塊硬饃。"朱元璋突然嗤笑出聲,指尖劃過劍鋒凝著的冰碴,"結果讓漩渦卷走鞋履,光著腳在屍堆上畫河防圖。"

    劍身忽然顫動,恍惚間似有兩道虛影在祠前爭執。

    青衫郎官揮著《河防一覽》拍打案幾,蟒袍親王指著沙盤上的應天府大罵迂腐——正是洪武八年的楊漣與朱棣。

    太上皇猛地攥緊劍柄,卻見幻象化作漫天柳絮,落進堤下打著旋的渦流裏。

    藍玉捧著楊漣的束水攻沙圖趨前時,正撞見朱元璋揚沙入河的背影。

    玄色常服沾著河泥的太上皇,竟將整把朱砂混著泥沙撒向湍流:"束水攻沙需借天時,這老狗倒是算準了今歲閏四月的水文。"

    暮風卷起案上的《治河方略》,泛黃的紙頁間掉出半枚銅錢。

    朱元璋俯身拾起時,瞳孔驟然收縮——錢孔裏塞著卷成細條的桑皮紙,正是二十年前他與楊漣賭命合龍時用的"水簽"。

    殘陽將河伯祠的飛簷拉長,投在新築的束水堤上宛如交錯劍影。(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