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黃河濤影憶舊情,東宮驚變探陰謀

字數:4059   加入書籤

A+A-


    太上皇突然以劍拄地,望著堤下暗流湧動的洄水沱:"傳旨太醫院,把周慎微配的護心丹給那老東西送兩斛去。"

    當最後一絲餘暉掠過青銅鼎耳的紅繩時,誰也沒注意祠堂背陰處新立的石碑。

    那碑麵光滑如鏡,既無銘文也無紋飾,隻在基座縫隙裏嵌著半片帶血柳葉。

    暮色染透河伯祠簷角時,朱允炆的鹿皮靴踩碎了階前凝霜。

    少年皇孫俯身撥開碑座下的枯草,指尖突然觸到團綿軟異物——半塊裹著黴斑的糠餅正卡在青石縫隙裏,餅沿還殘留著細密牙印。

    祠堂後窗忽有燭火明滅,將朱允炆手中的《河防一覽》殘頁映得忽青忽白。

    紙角焦痕竟與糠餅缺口嚴絲合縫,拚合處浮現出暗紅色脈絡,恰是束水攻沙圖中消失的永濟渠支流。

    陰風驟起,碑麵忽現水紋似的漣漪,倒映著二十年前曹州河工往鼎耳係紅繩的場景。

    "允炆!"朱標的咳嗽聲穿透三重宮牆。

    皇孫慌忙將糠餅塞進袖袋,卻見殘頁背麵滲出褐斑,在"永定河改道"五字上凝成北鬥七星的形狀。

    東宮銅壺滴漏忽地滯澀。

    朱標指尖懸著的紫毫筆轟然墜地,墨汁濺在"永不加賦"的奏章批紅處,洇開成八爪血梅般的汙漬。

    燭影搖晃間,太子發現硯中朱砂不知何時變成了黏稠黑液,順著青玉筆架淌滿整張紫檀案幾。

    "雙喜......"朱標抬手喚人,忽覺指縫滲出的血珠竟逆著重力蜿蜒而上,在奏章題頭聚成赤色溪流。

    恍惚間案上輿圖活了過來,黃河故道如巨蟒翻身,將"開封府"三字吞進決堤的浪頭裏。

    更漏銅人突然雙目淌血。

    子時三刻的梆子聲裏,朱標瞥見窗紙映出個戴鬥笠的佝僂身影,蓑衣下擺還在滴滴答答落著腥黃泥水——分明是月前已入殮的楊漣裝束。

    太醫院院使周慎微捧著藥匣轉過遊廊時,恰見新立的無字碑泛起青光。

    碑底裂縫裏鑽出幾縷灰白須發,纏住他腰間盛著安宮牛黃丸的鎏金葫蘆。

    老禦醫踉蹌扶住碑身,驚覺掌心沾著黏膩黑血,血珠正順著碑麵北鬥七星紋路爬向"束水攻沙圖"的缺口處。

    "星象移位,地龍翻身呐......"周慎微顫巍巍摸出三枚永樂通寶,銅錢落地卻疊成豎塔。

    夜梟淒厲叫聲裏,他看見東宮琉璃瓦上蹲著七隻烏鴉,鳥喙都朝著黃河故道方向。

    藥房當值太監雙喜貓腰竄出陰影時,懷裏揣著的犀角杯突然炸裂。

    碎玉紮進掌心也不覺痛,小太監隻顧盯著滴落血珠——那血珠在青磚縫裏匯成細流,竟勾勒出與束水攻沙圖別無二致的溝壑脈絡。

    子初的雲層裂開道縫隙,月光如銀線穿過河伯祠的青銅鼎耳,在無字碑上映出半幅星圖。

    朱允炆摸出懷中的糠餅殘片,發現黴斑脫落處露出靛藍墨跡,正是楊漣棺中缺失的"分水魚嘴"機關圖解。

    祠堂梁上突然墜下團濕漉漉的河泥,啪嗒濺在北鬥七星中央。

    少年皇孫俯身欲拭,卻見泥漿裏裹著半片帶血指甲——與三日前驗屍房丟失的楊漣右手小指骨節分毫不差。

    東宮方向傳來瓷器碎裂的脆響。

    朱允炆攥緊拚合完整的束水攻沙圖狂奔,帛布邊角在夜風裏獵獵作響,沿途宮燈竟次第染上猩紅。

    當他衝過最後道月洞門時,腰間的羊脂玉佩突然迸裂,碎玉如星子灑落在"永不加賦"的血漬上。

    雙喜撲跪在青磚上時,鎏金葫蘆滾出三丈遠。

    安宮牛黃丸沾著太子咳出的血沫,在琉璃宮燈下凝成十八顆赤珠,沿著磚縫滾成北鬥七星的形狀。

    小太監喉頭發出咯咯響動,十指摳進地磚縫隙,竟抓出把混雜著靛藍黴斑的遼東參須。

    子時的梆子剛敲破第一聲,蟠龍杖已撞開太醫院鎏金門環。

    朱元璋玄色龍紋氅衣掃落簷上積霜,杖頭嵌著的東珠將滿室藥櫃照得森然發亮。

    周慎微後背抵著"遼東五味"的藥屜,蒼耳子與決明子簌簌落進他汗濕的領口。

    "誰動的藥渣?"太上皇杖尖挑起半片參須,那靛藍黴斑遇著燭火竟泛出屍斑似的青黑,"洪武二十三年太醫院走水,燒的可不止是脈案。"

    周慎微袖中三枚永樂通寶突然發燙,燙得他想起齊王府送來野山參那日。

    裝參的紫檀匣底沾著冰裂紋,細看卻是用遼東凍土拚出的河防圖——恰與楊漣束水攻沙圖中永濟渠改道處重疊。

    劍光閃過時,烏紗帽的皂紗裂作兩片飄落。

    蟠龍杖重重杵在《本草綱目》金匱要略篇,震得藥秤上的砝碼跳起半寸。

    朱元璋指腹抹過劍鋒沾染的參須黴斑,看著那抹靛藍在龍紋上洇成北鬥貪狼星的形狀。

    "三更前說不出個子醜寅卯..."太上皇突然輕笑,劍尖挑起案上給東宮配藥的犀角杯,"朕就把周院使的舌頭,泡進這犀角杯裏當藥引。"

    銅壺滴漏突然發出蟾蜍般的咕嚕聲。

    周慎微瞥見窗外飄落的雪片染著朱砂紅,那血色分明與楊漣棺中缺失的指甲同色。

    藥櫃最頂層的《瘟疫論》無風自動,掉出張裹著冰碴的桑皮紙——正是二十年前賭命合龍時,他與楊漣互按血印的生死狀。

    寒風卷著雪粒子撲進藥房,將滿地赤珠吹得骨碌碌亂轉。

    雙喜忽然抽搐著指向房梁,喉間擠出嘶啞的"河伯"二字。

    眾人抬頭望去,隻見梁木縫隙滲出腥黃泥水,在"妙手回春"匾額上匯成束水攻沙圖的溝渠紋路。

    更漏銅人眼窩淌出的血珠,此刻正順著地磚縫爬向太醫院門扉。

    朱允炆踏碎廊下冰淩的腳步聲由遠及近,腰間羊脂玉佩的裂紋裏滲出靛藍色霧靄,在雪地上拖出永定河改道的蜿蜒軌跡。

    蟠龍杖突然發出龍吟般的顫鳴。

    朱元璋劍鋒上的靛藍黴斑化作飛灰,卻在雪地裏聚成個"試"字的篆體輪廓。

    周慎微懷中突然滾落個油紙包,露出半截帶著獸夾傷痕的遼東老參——參須紋路竟與楊漣掌心的黃河故道圖分毫不差。

    子時的雪幕深處,隱約傳來皇孫踉蹌奔來的鹿皮靴聲。

    太上皇劍尖輕挑,將沾著參須的雪片釘在"河防秘要"匾額中央,那位置恰是束水攻沙圖裏最凶險的桃花峪渡口。(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