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永安不安

字數:5067   加入書籤

A+A-




    江北洪水肆虐,災情之嚴重百年難得一見,受災百姓人數將近百萬之眾。

    如此龐大的人數,加上江北一直以來都是中原的糧食重大來源之地,所以李滄很是緊張,派了老成持重的丞相劉毅主持江北的賑災一事。

    經驗老道做事穩重的劉毅不負眾望,一到江北便揪出中飽私囊賑災糧食的三位官員,並且毫不猶豫地將三人就地斬,然後他們的人頭掛在了送賑災糧的顯眼地方,如此一下子製止住了災民的騷動。

    接著,他派人重新檢查了一遍沿河的堤壩,在隨後的幾天內,又有數次暴雨肆虐,但因為先前準備工作做得充足,結果是有驚無險,一點事情都沒有。

    就在劉毅準備讓災民疏導餘水,繼續播種之時,突然有災民鬧事,不知是早有圖謀還是群情激憤的緣故,叛軍一連攻陷了好幾個縣城,聲勢很大,隱隱威脅著整個江北地區。

    劉毅文官出身,對打戰這方麵完全是一竅不通,但他也知道此間危害之大,一方麵上報朝廷,另一方麵阻止兵力討伐叛軍。

    不幸的是,接連派出去的幾支討逆大軍全都大敗而歸,於是劉毅不敢再輕易出兵,隻能龜縮在江寧城,開始向永安城求援。

    ——

    朝堂之上。

    李滄掃了一眼群臣,緩緩說道:“諸位愛卿,江北水災,災民鬧事,如今情況危急,可有什麽良策?”

    “江北乃是我大唐產糧重地,若是亂起來,影響將會不可估量。”戶部尚書於良出聲道。

    這話,似乎有些多餘。

    不管哪個地方生動蕩,都不會是什麽好事的。

    “據聞賊人已有五萬之眾,而且已經攻破了五座縣城,其勢浩大,不能小覷。”伏波將軍高原海說道。

    “劉丞相現在情況如何?”李滄問道。

    “目前賊兵的勢力還沒影響到江寧城,雖然隻有三千守兵,但江寧城城高牆厚,可保劉丞相無事。”兵部尚書陳俊東回道。

    “三千守兵,隻能守,不能攻啊。”李滄歎聲道。

    “賊兵已經連勝好幾場,士氣正高,如果沒有優勢兵力,此時不宜與其正麵交鋒,可以適當轉入防守,挫其鋒芒,然後再一鼓作氣將其拿下。”兵部左侍郎何必鹿說道。

    “劉丞相乃國之棟梁,絕對不能有失,臣懇請皇上立即兵,殲滅這股悍匪。”吏部尚書邱紹華持反對意見。

    李滄沒有說話,拿下南越之後,原本征南大軍一半留下來維持當地治安,剩餘一半分成兩股,分別加入到征東和征北兩支大軍之中。

    大唐的東邊是秦無複的大軍,北邊則是後涼和北胡,全是虎狼一般的存在,平時小規模的戰鬥不斷,原本征東和征北兩軍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加入征南軍的部分兵力之後,這才稍微鬆了一口氣,若是從其中抽調兵力征討江北叛亂,恐怕形勢又會變得捉襟見肘起來。

    “諸位愛卿,有何建議可盡管提出。”李滄緩緩問道。

    “近日北胡有蠢蠢欲動之勢,而武將軍和秦無複一直處於糾纏狀態,所以征北和征東大軍不能抽調,微臣有兩個建議,一是抽調南越守軍馳援,不過時間會久一些,二是楚王麾下還有八千精兵可供平叛。”何必鹿提議道。

    “不可。”李滄斷然否決。

    何必鹿考慮的是平亂,但李滄卻要考慮全局,江北叛亂,雖然聲勢浩大,但歸根究底隻是一群烏合之眾而已,根本不足為大患。而南越地處偏遠,人心未服,若是將大軍抽離,無疑給了有心人機會,又將是大唐一顆難除的毒瘤,而楚王,好不容易將他的兵力給裁減為八千,由怎麽能給他東山再起的機會?

    “皇上,征東和征北兩支大軍不可輕動的,西蜀軍又距離太遠,若是時間拖得太久,恐怕江北叛亂會一步步惡劣……”於良質疑道。

    “京城還有八萬禦林軍,賊兵雖有五萬,以禦林軍之精銳,五千足可破其五萬,若是再加上一位運籌帷幄的將軍,半個月內足可將此股賊兵拿下。”陳俊東說道。

    永安城本有十二萬兵馬的,因為秦無複的反叛,抽調了四萬支援征東大軍,如今還剩八萬左右,不過已經降至一個低點了,大唐建朝以來,永安城的兵力從未如此薄弱過。

    再調出五千人,看似不多,但對整個永安城來說,卻不是一件好事。

    但李滄沉思了一下,似乎也隻有這個辦法了,沉聲道:“準奏。不知哪位將軍原意掛帥?”

    能年富力強的將軍多在邊關,能站在大殿之上的,多是一些老將,這些老將都是唐軍的精神支柱,不宜有失,而且早已遠離戰場,披掛上陣恐怕會有些生疏。

    所以李滄將目光轉向了掌管京畿四大營的高原海。

    “伏援老將軍一直賦閑在家,可以請他出馬,以老將軍的經驗,可以確保萬無一失。”陳俊東建言。

    原來伏援拿下南越之後,在朝中的地位又升了一級,可惜也因此沒有事做,征東和征北兩支大軍的統帥都幹的好好的,若是輕言換動恐怕會影響軍心,可讓伏援屈居他人之下又似乎對不起這位大功臣,於是調回永安封了個大將軍,隻是屬於有職無權的那種,後來伏援閑得慌,幹脆跑回家抱孫子去了。

    “但是聽聞伏將軍身體不好。”李滄皺眉道。

    “皇上盡管放心,伏將軍要是聽見有仗可打,就算癱在床上他也會立即起床的。”萬江林笑道,同位元老派的人物,他對自己這位兄弟可是清楚得很。

    “萬將軍,那就由你去請伏將軍出馬,如何?”李滄說道。

    “臣遵旨。”萬江林躬身道。

    ——

    果如萬江林所說,伏援一聽到朝廷召喚,二話不說便應允下來,當天下午便精神抖擻地領兵出城平叛,當真是雷厲風行。

    徐嘯虎和唐青站在永安城南門外的一處高地上,看著伏援領著一萬兵馬迅南下。

    “真壯觀。”唐青一臉的羨慕和向往。

    “但願伏將軍早日得勝歸來。”徐嘯虎則沒那麽多感慨,他隻知道,仗打得越久,江北也就越遭殃。

    “說說你當年在軍中的事情吧。”唐青說道。

    “我說有什麽好聽的,你自己參軍那才有意思。”徐嘯虎回道。

    “不了,軍中規矩太多,不適合我。”唐青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就在伏援大軍南下之時,一個驛卒騎著馬兒飛快地駛入永安城。

    原本永安城街上是不準快跑馬的,但此時卻不得不例外,因為驛卒的背上插著三麵紅旗——這代表邊關有緊急事件,上一次有插著三麵紅旗的驛卒出現,正是兩年前秦無複的反叛。

    遇上插著三麵紅旗的驛卒,便是一品大臣王公貴族也得避讓,這是太祖定下來的規矩。

    雖然不常見,但看見馬兒橫衝直撞而來,行人紛紛避讓。

    驛卒騎著馬兒順著京城的主幹道快行進,也不管會不會撞到人,他心中隻有一個目的,以最快的度將情報交給兵部。

    當見到兵部衙門的那一刻,驛卒心中憋著的一口氣終於可以稍微鬆下來了。

    衙門前的守衛看見驛卒,急忙迎了上來拉住已經精疲力盡的馬兒,馬上的驛卒翻身下馬,說道:“邊關緊急軍情,我要見陳大人。”

    陳大人,自然是兵部尚書陳俊東。

    守衛沒有猶豫,說道:“陳大人出城送伏將軍了,現在隻有何大人在。”

    “請馬上通報何大人。”驛卒著急說道。

    “我來了。”一陣渾厚的聲音響起,何必鹿踏著穩健的步伐走了出來。

    “拜見何大人,邊關商將軍緊急軍情。”驛卒說著,遞上了邊關統帥商精忠的親筆信。

    何必鹿拆開,看了第一眼便臉色大變,然後大聲吩咐左右:“立即通知陳大人,召集所有人,不管什麽原因,隻要有在京城的,全部都要集合。”

    整座兵部衙門頓時行動起來,兩匹駿馬從其中飛馳而出,直奔南門。

    永安城身為皇都,從來都藏不住消息,一有些風吹草動,不用多少時間便會是滿城皆知。

    雖然何必鹿有刻意將消息封鎖,但紅旗驛卒策馬駛入永安城的情形,許多人都是瞧在眼裏的。

    兵部衙門夾在工部和戶部的中間,不多時便有工部的官員上來詢問消息,何必鹿將其打走之後,戶部的官員又上門了,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也不知誰走漏了消息,反正沒多久,整個永安城便都在議論北方的戰事了。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