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誰都不敢插手的德意誌,風波不止。
字數:8440 加入書籤
德意誌國內。
早在戰爭爆發中期,德意誌帝國實際上,就已經由興登堡為首的軍事獨裁組織—最高陸軍指揮所統治。
當德意誌即將戰敗時,這個第三最高指揮興登堡,就要求威廉成立一個文官政府,以求與美總統威爾遜議和。
當時,德意誌找的是美利堅當中間人。
就在戰爭後期,同盟國之一的保加利亞,宣布出陣營後,就隻有德意誌在難以負隅頑抗。
也就是在奧匈帝國騷操作“公投”之前,新任德總理巴登,就已經開始向威爾遜,提出德意誌想停火的協議。
奧匈解體後,威廉自知無力回天,吞槍自盡,德政府便在興登堡的帶領下,修改普魯士時期定下的憲法,讓它實行多年來拒絕接受的議會製。
總理以後對議會負責,而非皇帝。
而興登堡怕引起國內保皇派的幹預,他沒有繼任總理,而是選擇出任新政府總統。
也就是個虛名,去各國遊走,為的就是保全德意誌的完整。
凡爾賽會議結束後。
興登堡回到國內,依舊要麵對一攤子爛攤子。
國內很多元老,可以答應和約,但前提是,要求威廉太子登基,成為德意誌的新皇帝,將德轉變為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國家。
興登堡難以招架,隻好選擇尋求英吉利和法蘭西的支持。
很快,英吉利的幹預下,德意誌君主立憲計劃,立馬失效。失敗的原因很簡單,都不用英吉利出手派兵,德國內就因為戰後混亂,漸漸陷入自我近乎混亂的狀態。
沒人會在意誰當皇帝不當,大家隻在乎,趕緊回家。
在興登堡的策劃下,大部分保皇勢力,徹底離開德意誌,趕赴美利堅去尋找威廉太子和索隆親王。
唯有,德意誌皇室一處莊園別墅,也就是張啟蘭,漢帝國長公主的府邸保留了下來。張啟蘭因為行動不便,拒絕了當時索隆親王邀請外逃的邀請。
畢竟,沒人敢動她絲毫。
以為風平浪靜後,好好“打工”,繼任總理的興登堡,此時還有一件棘手的事情。
那就是剛剛從戰場上,下來的大量身心受創德士兵重返德意誌家鄉,本就無法接受戰敗的德意誌士兵,開始到處看不慣興登堡政府,導致大量暴力事件發生。
甚至連參加被右翼分子刺殺的領導人葬禮中,左派勢力都產生內訌,大打出手。
軍事領導層在未經政府同意之下,竟然下令公海艦隊出擊。
這些,都是興登堡無法壓製的。
就是說話,也沒人鳥他。
結果,開始叛亂爆發。
威廉港,兩艘軍艦的德意誌海軍船員,首先兵變。
當興登堡派往的軍隊,拘捕來了一千名海員,並把他們送到基爾城時,威廉港兵變,瞬間像是個火柴棍點燃汽油桶一樣,發展成全國性叛亂。
其他海員、士兵和工人都響應被捕海員起義,並仿照沙羅斯國革命中的工人黨般建立了工人和士兵階級的政府黨派,並在很多城市裏奪取軍政權力。
僅僅一個月,局勢徹底失控,興登堡沒辦法左右,英吉利、法蘭西也不敢幹預,怕惹火燒身。
漢帝國以沒有總使為由,拒絕幹預德意誌事務。
恐怕,漢帝國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會不再幹預歐羅巴事務。任由德意誌野蠻發展。隻等那個美術生的掌權。
德革命,快速蔓延到慕尼黑城,令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三世全家逃亡。
最初,德意誌工人黨隻是要求軍方釋放海員。
而且,德意誌工人黨沒有一個工人階級的領導者,不像沙羅斯那樣,純粹的工人領導的黨派。
之後的幾個月內。
然而,隨著沙羅斯國內的平定,以及崛起,這種組織工人的起義,令德意誌統治階層以至中產階級,甚為恐懼德意誌會不會即將成為第二個沙羅斯。
德意誌,工人階級分成不同的政治派別。
其中一個派別從傳統工人階級政黨,社民黨分裂出來,自稱為獨立社會民主黨,並支持社會民主的議會製度。
支持議會製的社民黨,勢力為了不損失影響力,便開始積極組織工人參政,走向德意誌政治的最前線。
同時,敦促興登堡,要麽遜位下野,要麽支持議會製度。
翻年,興登堡宣布下野。
而社民黨內,菲利普在柏林國會大樓,宣布德意誌共和國成立。
兩個小時後,卡爾也在柏林城市宮殿4號大門的陽台,宣布成立一個自由社會的共和國。
一個月後,局勢愈演愈烈。
沒有下野和外逃的前德意誌首相,巴登將興登堡下野前,唯一和僅剩的“賠償”權利,這個權利交給社民黨主席,艾伯特。
可是,巴登惹來眾怒,德意誌百姓、軍人、學者都不認可“凡爾賽”的行為,任憑巴登怎麽解釋,都並未能滿足群眾,平息眾怒。
故此,幾日後,一個叫人民代表議會的政府成立,由社民黨與獨立社民黨,各三位代表組成,分別由艾伯特與胡戈領導。
雖然新政府獲得柏林的工人、及士兵議會承認,卻被羅莎與卡爾領導的斯巴達克同盟所反對。
在艾伯特於柏林國會大樓,召開的國民會議中,他所屬的社民黨奪得大多數議席。
因此,艾伯特能夠馬上召開國民議會,以期擬定憲法,建立完善的議會製度,於是支持建立自由社會共和國的勢力減弱。
一年的時間,德意誌實際上由人民代表議會的艾伯特,獨裁統治。
在執政的前三個月內,艾伯特新政府,出奇地表現積極,發布大量政令。
其活動多數限於幾個範疇,包括:
八小時工作\/天,
家居勞工改革,
農業勞工改革,
公務員工會之權利,
地方社會福利,
國民健康保險,
令被遣散工人複工,打擊強行遣散並加入上訴製度,
薪金協議的管製,
以及在地方和國家層麵上,實行一切階級的20歲以上人士之普選。
有時候,這個時期的德意誌,被稱為魏瑪時代,魏瑪德國,在宣傳單張和海報會以德國共和國稱呼為魏瑪政府,但該名字從來不是官方國名。
艾伯特為了令自己剛剛成立的政府能控製大局,便與原為埃裏希領導、由格勒納領導的最高陸軍指揮,簽訂艾伯特—格勒納協定。
協定規定,隻要軍隊承諾保護政府,政府就不會要求改革軍隊。
一方麵,協定象征軍隊正式承認新政府,令德意誌中產階級安心;但是另一方麵,世界輿論則認為,左派艾伯特政府出賣了德意誌工人的權益。
次年,亂哄哄了一年的德意誌。
在艾伯特的帶領下,以魏瑪政府的名義,重新與戰勝國簽署了凡爾賽條約。
德意誌帝**,其後改為和成立了魏瑪防衛軍,並按照條約限製陸軍人數為十萬人,海軍人數一萬五千人。
雖然軍隊名義上變成共和軍隊,但仍然全由昔日帝**隊階層控製,其中就包括下野的興登堡在內的諸多軍方高層。
於是,軍隊依然是保守勢力,而且獨立於政府,對共和國的影響甚巨。
有時候政府的改革,要得到軍方的同意點頭,這就是艾伯特讓軍隊重新掌握權力的變相方式。
自感大權在握的艾伯特,四處加稅,為的就是償還賠償後,盡快發展德意誌。
可惜,一邊是猶大人不斷的催債,一邊是國內不斷的起義兵變。
艾伯特私底下和猶大人達成共識,將德意誌收稅部門,讓給猶大人自己收稅,直到償還威廉時期全部國債為止。
對待起義,艾伯特要求最高陸軍指揮,出兵鎮壓柏林的兵變,但此舉,卻令社民黨與**正式分裂。
士兵開始上街抓捕柏林市的市長,並把人民代表議會的所在地,德國總理官邸強製封閉。
魏瑪防衛軍血腥鎮壓事變,導致左派以社民黨變成反動派為由,正式決裂。
結果,在僅僅兩個月後,獨立社民黨就退出人民代表議會。
接著一個月後,包括獨立社民黨左翼分子的羅莎,與斯巴達克同盟的卡爾,以及數個左派團體組成德工人黨。
再次學習沙羅斯工人黨的發展模式。
要開始暴力奪取政權。
次年1月,柏林的工人,在羅莎與卡爾的工人黨領導下,發動一月起義。
企圖以更激進、血腥的方法實現,德意誌的議會民主製度。
但此次起義,卻受到由戰爭退下來的老兵,組成的半軍事組織—自由兵團鎮壓。
其中,羅莎與卡爾在起義中被老兵殺害。
後來,在艾伯特的批準之下,凶手隻是交由軍事法庭懲辦,而非民事法庭,故此刑罰較輕,當然也沒有令左派更接受艾伯特。
上半年,德意誌舉行國民議會大選。
包括獨立社民黨、工人黨的左派政黨在內,但大家都是組織鬆散,結果讓溫和派的興登堡的人,奪得大多數議席。
議會代表為了避免會議受到柏林的暴力事件影響,改為在魏瑪召開國民議會。共和國的非正式國名也由此名聲大噪,讓世人熟知。
魏瑪憲法創造了一個半總統製的共和國,並設置了由比例代表製選出的議會。社會及民主等政黨得到八成選票。
國民會議進行期間,
巴伐利亞共和國在慕尼黑成立,但迅速被德意誌老兵反對,巴伐利亞共和國在自由兵團與正規軍的反對中推翻。
這類保守勢力,釀成極右運動與組織,在巴伐利亞發展,其中就包括新成立的納粹黨雛形。
在德意誌東部,沒有出逃的保皇黨勢力,企圖打擊共和國,而波蘭人則在波森省及上西裏西亞,分別發動大波蘭起義與三次西裏西亞起義,爭取波蘭獨立。
此時,原本計劃五國幹預獨立的波蘭,等不及,隻能自己發動起義獨立。
畢竟,五國也不知道該找誰去執行“凡爾賽協議”,不過好在德意誌每屆政府,都是承認協議的存在。
而與此同時。
在國內民族主義和消極報複主義的壓力下,英吉利也開始插手德意誌事務。
在社民黨攬政,逼迫興登堡下台時,英吉利就緊急聯係五國聯盟,召開了一次內部會議,漢帝國也同意了英吉利的方案。
那就是放棄關於,戰後,德意誌隻保持少量海軍和國防軍的明智而穩妥的政策。
次年,英吉利通過溫莎公爵,也就是英皇的建議,提拔阿爾弗雷德為德意誌國家海軍部部長,恢複德海軍聯盟。
英吉利議會,通過法案,規定釋放德在戰後被扣押的19艘戰列艦、8艘裝甲艦、12艘重型巡洋艦、30艘輕型巡洋艦和63艘驅逐艦。
阿爾弗雷德,直接拋開德意誌魏瑪政府,向英吉利遞交了德意誌第二海軍建設法案。
德海軍的規模到未來三年內應翻一番,達到維護德意誌穩定的目的。
規模恢複到德意誌戰前,一般水平,38艘戰列艦、20艘重型巡洋艦和38艘輕型巡洋艦,以及100艘魚雷艇。
就是潛艇被死死的限製發展。
如今世界上,隻有英吉利、美利堅、漢帝國在研發潛艇。
而且,英吉利在奧匈工程師那裏得到的靈感,將飛機和船聯係在一起,不是單純的海上飛機,而是海上飛機平台。
英吉利海軍已經在嚐試了,並根據大戰時,給美利堅許諾的條件,這項技術,同樣共享給美利堅。
而英吉利國內不知道的是,他們任命的阿爾弗雷德,是一個向往和崇拜“鐵與血”國度德意誌的忠實鐵粉。
在他的主持下,一度將德意誌財政搬空,魏瑪政府為拉攏他,也隻能捏著鼻子認下,一邊還要給他不停的借款發展海軍。
阿爾弗雷德開始秘密發展第一海軍,將第二海軍當成掩護。
預計建設一支強大的公海艦隊,包括16艘無敵戰列艦,6艘準無敵戰列艦,5艘戰鬥巡洋艦,11艘輕巡洋艦和61艘驅逐艦,海員達8萬人,總噸位英噸。
德常備軍已有87萬,陸軍配備大量新式重炮:七十七毫米速射野炮,並有稠密的鐵路網供軍隊運輸。
88炮是後期,漢帝國的戰爭支援武器,德意誌如今戰敗後,克虜伯工廠才開始研究88炮的參數。
而阿爾弗雷德,對戰爭時期,德意誌最高統帥部的總參謀長,興登堡很是崇拜,認為他帶領的德意誌,不怕犧牲,將法蘭西、英吉利差點耗死。
所以,阿爾弗雷德也基本上,放任興登堡發展。
可不知道興登堡是厭倦戰爭,還是害怕英吉利,阿爾弗雷德都給暗示許久,興登堡就是置之不理,依舊維持凡爾賽協議規定。
德意誌的陸軍裝備,不進反退,軍隊中吃空餉,私自倒賣武器現象頻發。
但這一切,興登堡都視而不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