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孔聖人神主位何在?

字數:9394   加入書籤

A+A-




    鑼鼓聲更響,接著鞭炮聲炸響,驚起無數飛鳥。

    嗆人的硝煙四下彌漫,碎紙屑飛得滿地都是,但是氣氛瞬間烘托起來。

    等到鞭炮聲響完,眾人熱烈鼓掌,李萬意請李贄和曹國宗主持升匾啟門儀式。

    歡呼聲中,儒袍外罩褙子,頭戴大帽的李贄與一身緋袍官服的曹國宗互相謙遜地上前,走到江夏公學門口,從學生手裏取得一支毛筆,沾了沾硯台裏的墨汁,在匾額左右兩邊各點了一筆。

    然後匾額被工匠緩緩吊起,卡在門框上方。

    “江夏公學”,正是王一鶚題的字。

    雄勁有力,莊嚴森然。

    接著李贄和曹國宗接過兩把剪刀,一起剪開掛在大門門環上的紅綢帶,然後用力一推,推開了大門。

    掌聲再次熱烈響起,樂班使出渾身力氣,鑼鼓敲得震天響。

    曹國宗和李萬意再三恭請,李贄卻不過盛情,第一位邁過門檻,走進江夏公學大門裏。

    曹國宗第二位跟著邁進去,李萬意這時轉身邀請耿定向第三位進大門。

    耿定向心中早就忿忿不平。

    論功名,我是進士,還是曹國宗的前輩,豈是你李贄一介舉人所能比的?

    論官階,我曾經做過右僉都禦史,與你曹國宗一般平齊。要進大門也該是我第二位。

    可惡朝中有奸邪,擅行亂政,自辭、免職不再如致仕一般享受官階待遇。自己憤然自辭,失去相應官階,隻剩下進士功名傍身。

    就算如此,也不是你們能比擬的!

    卻被爾等輕視怠慢!

    一群趨炎附勢之人,有辱斯文!

    耿定向皮笑肉不笑地衝李萬意拱了拱手,不客氣地第三個邁過門檻。

    接著是武昌知府以及二十幾位湖北布政司官員,五六十位湖廣名士,依次邁過門檻。

    輪到耿定理時,他特意走到李萬意跟前,高叉手長揖。

    李萬意知道他在替兄長致歉,連忙作揖回禮。

    天台三耿,八先生學問最高,為人最厚道,但功名卻最差。其弟耿定力去年都中了湖北鄉試舉人,他還隻是一介秀才。

    後麵跟著湧進來的是應邀而來的其他嘉賓。有當地父老,有老學究,有商賈,有學生家長代表,形形色色,近兩百號人。

    誰也沒有注意到,人群裏混著四位人,正是王一鶚、李明淳和兩位警衛。

    走進江夏公學院中,前麵正中立著一麵照壁,上麵刻著兩行遒勁的字:“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落款是張太嶽。

    兩多百位嘉賓三三兩兩,跟著前麵引領介紹的李萬意,參觀起這座號稱湖北省第一座新標準公立學校。

    繞過照壁,一片空曠。

    中間是草皮地,標準足球場地。前方正麵是水泥磚石堆砌的階梯看台,足球場地周圍是一圈橢圓形黃泥土跑道,完全是按照禮部學政司公立學校設施標準來的。

    據說該標準最先來自西山軍官學院和清河士官學校;也有的說最先來自龍華書院和象山書院;更有說是來自灤州工礦子弟學校。

    眾說紛紜,但現在各級公學基本上都是按照此標準修建。

    操場過去就是一棟四層高的教學樓,兩個樓梯間,一層樓六間教室,前麵的一長條走廊連接著它們。

    教室很寬敞,前後門,兩邊都是窗戶,安的是毛玻璃,窗幾明亮。

    毛玻璃是“低劣”玻璃,但是也價值不菲啊。

    參觀的嘉賓連連咂舌。

    朝廷真舍得砸錢。

    一般的私塾書院,誰舍得這麽花錢。

    教室裏擺著整齊的桌椅,一桌一椅為一套,全是木製,刷了清漆,站在門口都能聞到一股木料和清漆的味道。

    正前麵是一沿長台,兩塊磚高,前麵是木製的講台,後麵牆上掛著一塊長木板,平整如一塊,刷著暗亮的黑漆。

    上麵用粉筆寫著“熱烈慶祝開學!”

    仿宋簡體字,讓耿定向眉頭皺在了一起。

    黑板上方靠屋頂略下的地方,刷著一行標語,“勤奮學習、不斷進步!”

    黑板旁邊貼著一張紙,抬頭寫著作息時刻表和科目表。

    每旬一到九日,每天早上七點正開始早讀,七點半分休息三十分鍾吃早飯。

    八點正式上課,分四節課。每節課休息十五分鍾,第三節課後休息半個小時,包括十五分鍾的課間操。

    十二點中飯、午休。

    十三點四十五分開始下午三節課,到十六點半。

    十六點半到十七點半課外活動,十七點半到十九點是晚飯和休息時間。

    十九點開始晚自習,一直到二十一點半,分上下兩節,中間休息二十分鍾。

    二十二點睡覺。

    第十日休息一天,可申請回家或出學校遊玩。

    每年分寒暑假,寒假從臘月二十五到正月二十。

    暑假從六月十五到七月三十。

    不要問為什麽這麽安排,萬曆天子曾經吃過的苦,新大明少年們必須全部嚐一遍。

    嘉賓們看著這作息時刻表,忍不住感歎,時間安排得真緊湊,勞逸結合。

    再看科目表。

    國文、數學、物理、化學、美術、聲樂、體育,穿插其中。國文、數學每天都有兩到三節,體育每天都會有一節。

    物理、化學每兩天都會有一到兩節,美術、聲樂每三天會有一到兩節。

    全是按照禮部頒發的萬曆元年教育大綱,四書五經被混在國文裏麵,刪減得非常厲害啊。

    眾多嘉賓麵麵相覷,尤其是儒生老學究們,滿臉都是世界末日的神情。

    可他們都不敢說。

    江南三大案,還有湖南嶽麓和石鼓書院罷考案,人頭滾滾,大家心裏都有數。

    變天了!

    耿定向眼前發黑,胸口發悶。

    聖人經義,居然公開地被棄之如履。如此下去,國還是國嗎?

    耿定向死死地咬住嘴唇,努力不讓滿腔的悲憤從胸口迸發出來。

    現在的萬曆帝,手段狠辣不輸給太祖皇帝,高壓之下,萬馬齊喑啊!

    耿定向跌跌撞撞地衝出教室,再也不想看這該死的科目表。

    這麽好的地方,耗費了多少民脂民膏,為什麽就不能用在正途上,教授學子們以聖人道理,明義知禮。

    卻偏偏浪費在雜途旁支上。

    這樣教出來的學子,有什麽用?

    耿定向側耳聽了一會,發現眾人都在低聲議論著科目,心中大喜。

    人間自有正道在!

    可是再一仔細聽,眾人議論這些科目學起來很難,擔心自家孩子們學起來有困難,跟不上教學進度。

    紛紛感歎,大綱太新,教材太新,都沒地找私教。

    話裏言外,都在誇考進江夏公學的人,如何的優秀,如何的有前途,對於名教理學,卻是隻字不提。

    耿定向氣得差點吐血。

    自己太難了,問津書院太難了,入讀讀聖賢道理的學子越來越少了。

    根據禮部頒布的新學政製度,從萬曆二年開始,縣考招錄本地戶籍七到十二歲童子。縣公學就讀三到五年,可參加府考,考中可入如江夏公學之類的府公學。

    府公學裏就讀三到五年,可參加省考。成績優秀者被南北國子監、以及京師學院招錄,合格者被江漢公學錄取。

    其餘按照成績被技工學校(講習所)、專科學院錄取。

    中間還有部分直接被清河士官學校、上海航海學校、天津航海學校等陸海軍設置的士官和技術士官學校錄取。

    技工學校以及陸海軍士官學校也大量從縣公學在府考的落榜生。

    總之,考上府一級公學,前途光明。

    考上縣學,基本也前途無憂,總有一份可保一家衣食無憂的職業等著他。

    縣考最簡單,隻需要讀過兩三年私塾,能識字、簡單算數即可。

    府考就上難度了,考的是國文、數學和格物基礎。

    這些科目縣學會教,但問津書院不會教,它隻教四書五經,聖人義理。你就算學得滿腹經綸,也隻能過縣學門檻,過不了府考,更不用說省考。

    至於鄉試和會試,現在正式叫做國朝地方/中央官吏招錄考試,每年一次。

    縣考、府考、省考和鄉試(地考)放在秋天,四考幾乎是同一時間開考。

    會試(央考)還是放在春天。

    京師學院以及省級公學學子們方可參加鄉試。鄉試考中者,已經成為本省的實習吏員,半年培訓和實習合格者成為公務員,也就是此前的末入流級別吏員。

    三年後,正式開始磨勘,從九品、九品一級級往上升。

    鄉試部分優秀者和南北國子監監生可參加會試,會試錄取者為實習官員,半年培訓和觀政合格者,直接從八品開始磨勘晉升。

    會試部分優秀者,被選為庶吉士,一年也就十五位,吏部“小名單”的人物,培訓和觀政合格後,起步就是從七品。

    大家把頒布的新學政製度研究透了,沒人再去就讀問津書院了。

    隻教四書五經,包進府學和省學嗎?

    不包?

    那我學個屁啊!

    我讀書是奔著前途去的,又不是個人愛好。

    飽讀史書的耿定向知道,理學在國朝興盛了兩百年,完全在於太祖皇帝乾綱獨斷,製定的科試製度裏,讀理學能考中舉人進士,能做官。

    所以天下讀書人才會趨之如鶩,摒棄了其它學問,專心紮在四書五經裏。

    科試不中,你就算是才高八鬥、有經天緯地之能也沒用。

    現在萬曆帝挾不輸太祖皇帝的威勢大改科試製度,這是在刨名教理學的根。

    如果完全這樣考試,耿定向還高興了。

    現在有資格參加鄉試和會試的秀才舉人們,隻會四書五經,你考那麽多雜科,他們根本沒希望。

    絕了他們的路,終會釀成大禍。

    耿定向樂於見到。

    可是朝廷打了補丁。

    現在的秀才和舉人們,都可以參加鄉試和會試,博取入仕資格。目前的考試難度降低,主要考秀才舉人拿手的國文,其餘隻考數學和格物基礎,還非常簡單。

    此外,朝廷出版了《數學》和《格物基礎》“考前輔導書”,速成簡易版。還鼓勵秀才和舉人們到各府級公學補習數學和格物基礎,免費。

    不過朝廷也提醒了現有存量的秀才和舉人們,抓緊時間,等到省級公學學子大批畢業,開始參加鄉試和會試,競爭對手變強,考試難度也翻倍提高。

    還有個三四年的緩衝時間,你們好自為之。

    一點漏洞都不留啊!

    耿定向心痛啊,看著李贄、曹國宗,還有武昌知府、知縣等一幹官員,眼睛都要噴出血來。

    你們也是讀聖人經義,科場連捷搏出來的。現在你們的根基被刨了,為何還不出來反對?

    但耿定向知道,這根本沒用。

    這些官員對新的學政錄才考不考四書五經是無所謂,反正他們已經上岸了。現在的現實情況是他們支持新學政和錄才製度,就能繼續做官;敢反對,立即沒官做。

    嚴重的可能會與王遴、李珊等人一樣,秋後在菜市口吃一刀。

    這些官員會怎麽選?

    耿定向恨得牙根都要咬碎了,雙目微紅,一身的怨氣讓旁人都略有所感,不敢靠近。

    耿定理看在眼裏,不由上前去,輕聲勸道:“兄長,我們是來學習的,不是來置氣的。”

    “學什麽?學怎麽離經叛道?”耿定向鼻子一哼,拂袖離開。

    嘉賓們跟著李萬意繼續離開教學樓,參觀了辦公樓、圖書館、體育館、食堂,以及學生宿舍。

    辦公樓是老師批改作業、備課以及開會的地方,兩層樓高,十二間辦公室,還有一間大會議室。

    圖書館是有台基的廳堂,裏麵有數千冊書,都是新近南京和京師幾大書社用活字印刷術印刷的書籍。

    嘉賓們順手拿起幾本,翻閱了一番,字跡印刷清晰,都是簡體字,有標點符號,大部分是從左到右的橫行排版。

    總要照顧一下資深公務員幾十年養成的習慣。

    少部分是翻印的舊版書,還是從右到左豎行排版,不過也都是簡體字,有標點符號。

    這些書籍,耿定向稍一過目就丟棄一邊,就像是碰到了有毒的蛇蟲。

    “什麽都改,改得亂七八糟,還叫人怎麽讀書?”

    耿定理在一旁勸道:“兄長,皇上勵誌圖新,大作為下自有一番新氣象。”

    “這就是新氣象?不堪入目!”

    耿定向又哼了一聲。

    接著嘉賓們又參觀了學生宿舍。

    全是男生,不用分男女宿舍。

    三層樓,前麵是走廊,後麵是房間,一層樓有十二間房間,每間房擺著四張木製上下床,可住八人。

    每層樓盡頭有一大間洗衣房,還有一大間廁所。

    水來自樓頂的大水塔,需要學子們每天輪班用水車壓水上水塔。

    人工自來水。

    兩棟宿舍樓可住五百七十六人,而江夏公學,目前隻招錄了五百六十人。

    食堂就是一間很空曠的大房間,中間有水泥柱子,可容納五六百人。

    放著一排排長桌子和長椅子。

    李萬意請嘉賓們坐下,然後朗聲說道:“諸位參觀了我們江夏公學,可有什麽指點,還請不吝賜教。”

    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的耿定向騰地站起來,厲聲問道:“孔聖人神主位何在?”

    眾人鴉雀無聲,神情複雜地看向浩然正氣驟然灌頂的耿定向。(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