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巧蓮四折春京畿

字數:6799   加入書籤

A+A-


    大家一致認為,東倭地區的問題不能一直拖下去,確實到了該改的時候。
    意見統一後,戎政府首先奉詔下達軍令,動員海陸軍和海軍陸戰隊,登陸東倭。
    內閣也奉旨下達鈞令,組織抽調了一大批官吏,組成工作總隊,全麵接管東倭。
    該殺的殺一批,然後互遷一批人口。
    此時的東倭隻剩下三百萬人口,隻有二十年前一千二百萬人口的四分之一。
    當然了,這一千二百萬人口隻是預估,沒有具體數字,誰也沒法確認它是真的。
    可三百萬人口卻是人口普查出來的,實實在在的人口。
    東倭的一百五十萬百姓,以農墾局的形式遷到靜海、日南、呂宋等南海地區,進行大規模拓墾。
    兩廣、福建和浙江等沿海山多地少地區,遷移一百萬百姓到東倭。
    東倭被一分為二,九州島為钜燕郡,四國島為始鳩郡,本州島以琵琶湖為界,西邊劃為蓋餘郡,三郡合為澶州省。
    本州島以東,分為來風和東極郡,再加上折丹郡(北海道),合為鬱州省。
    東倭南邊的島嶼,大隅諸島連同琉求群島和琉求島(台灣),再加上員嶠島(濟州島)一並被劃為東海省,目前暫時由江蘇、浙江和福建布政司對口扶助建設。
    吳兌被選為東海總督,管轄東海、澶州、鬱州三省。
    朝鮮就是在他手裏被納入大明疆域,分成海東和遼東兩省。隻是海東省名過於含糊,被朝野上下不停地提意見,於是就改為熊津省。
    然後也是在吳兌手裏變得十分安穩,順利過渡,現在百姓安居樂業,百業待興,已然成為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今又有新土納入版圖,朝廷自然就選中很有經驗的他出鎮綏靖。
    吳兌出缺的順天府尹,由南宮冶接任。
    南宮冶在潘應龍任順天府尹時就擔任少尹。
    許多規劃和建設都是他親力親為主持。接任順天府尹後,繼續大興土木,對東西城進行改造,接著鋪設煤氣路燈係統,完善公共交通,整飭社會治安。
    其中最大的工程就是完善功能區。
    什麽叫功能區,是潘應龍在任上提出來的。比如西湖(頤和園)區成了大學區以及療養區。
    諸多大學、研究所修在西湖東岸和南岸,高官療養院修在西岸。
    南城西區成了模範居住區,數百棟新式樓房在那裏修建。中區和東區成了商貿區,以琉璃廠和南市為中心。
    琉璃廠主打文化產業,書籍古玩字畫跟文化帶點邊的都在那裏。
    南市就是主打東南西北、海內海外各色貨品,世上有的貨品,它那裏一定能找到。
    南城左安門崇南坊一帶,現在變成了倉儲區,因為這裏挨著北京南站,又在城區裏,有城牆保護,大家都覺得安全。
    右安門以內,地壇以西,玉皇廟為中心地區,這裏以前多沼澤水溝,被整飭一番後,變成十幾個小湖,還挖出兩條河流,然後閣樓榭台,連翩成雲,風景怡人。
    順天府在這裏修建了三個戲院,眾樂園、萬和樓和廣德軒。
    這裏很快成了京師戲曲中心。
    周圍小戲園比比皆是,酒樓遍地開花,還有新興流行的“會所”。
    明麵上被譽為京師文藝中心,暗地裏龍蛇混雜,情況有些複雜。
    不過要說是北京的秦淮河,還算不上。大家都知道,南苑那一片更像。
    慶梅喜戲班目前就暫駐玉皇街。
    進京闖蕩的戲班十有八九要先在這裏的小戲園子裏唱出名堂,然後進到那三家大戲院裏唱紅。
    如果能到南苑暢意館大戲院,盛世藝術館唱戲,就是說明已經紅遍京畿,名譽海內,成為戲壇的大家。
    少說也是大明文藝聯合會戲曲協會會員,名利雙收。
    慶梅喜戲班和俞巧蓮,才剛剛在玉皇街三家大戲院唱紅,正在為進暢意館和盛世藝術藝術館唱戲而努力,不想“機緣巧合”,被固安侯二公子夫人推薦,悄悄進了西苑唱戲,得了太後犒賞。
    但這事不準明著說。
    大肆宣揚,東廠會上門來找你聊天。
    但京師裏多的是七巧玲瓏心又眼疾手快的人物。
    剛在西苑唱完戲,慶梅喜戲班就接到北京戲曲學會以及暢意館大戲院的邀請,請俞老板撥冗登台唱一折。
    隻是暢意館大戲院是黃金難買的戲台子,數十位新舊大家輪著在這裏唱戲,俞老板的登台,需要等上個把月。
    進暢意館大戲院唱戲,再有機會去盛世藝術藝術館唱一折,慶梅喜戲班就算圓滿了,也不辜負進京時,安慶的父老鄉親和同仁們的殷切期盼。
    這段時間,俞巧蓮帶著戲班在多個戲院演出,打磨自己的功底,以及班子的默契程度。
    基礎夯實了,才能在暢意館和盛世藝術館唱響,讓更多的人認識黃梅戲,喜歡上黃梅戲。
    玉皇街三大戲院排不上期,小戲園也去,偏僻一點也沒關係。
    今天慶梅喜戲班在玉皇街北邊,靠羅馬街的一個叫長安戲院的戲園子裏唱戲。
    羅馬街,這一帶以前叫騾馬市街,曾經是京師最大的騾馬集市。
    潘應龍南城改造,把這片臭烘烘的集市搬到城東北亮馬廠那邊去了。
    那裏挨著通州,地方寬敞,交通也便利,很快成為京畿乃至華北最大的騾馬牛羊市場。
    更妙的是,那裏屬於大興縣。
    每年市場繳納的稅,對於京師五城來說是看不上的三瓜兩棗,可對於大興縣來說,卻是一塊大肥肉。
    一舉多得。
    大家無不稱讚潘應龍是大明最會搞經濟的堂官能臣。
    騾馬市街改造後,不能再叫這個名字。
    西方不是有個叫羅馬的地方嗎?潘應龍一拍大腿,就叫羅馬街好了。
    長安戲院在羅馬街附近,地處琉璃廠和玉皇街中間位置,橫跨兩個文藝區域,原本以為可以吃兩頭,客源不斷,結果兩頭都落不著。
    在琉璃廠逛夠了的文人墨客,直接去玉皇街看戲。
    那裏大大小小戲院幾十家,有弋陽腔、海鹽腔、徽劇、昆曲、秦腔、越劇、梆子戲、豫劇、黃梅戲每天有來自各地的戲班上演各種戲目,想看哪出就看那出。
    有地位、追求高的,就去南苑,去暢意館和盛世藝術館。
    長安戲院他們連瞄都懶得多瞄一眼。
    慶梅喜戲班和俞巧蓮想多鍛煉,長安戲院就成了她們最好的選擇,沒有多少戲班跟她們搶排期。
    馬車不急不緩地停在羅馬街路口。
    楊金水先下車,左右看了一眼。
    奉宸司的便衣警衛們,以及安保總局的便衣特工,混在人群中,遍布在街道各處。
    由於是臨時安排,加上隻是皇子皇女,隻屬於甲三級警戒等級,沒有事前清場,也沒有驚擾街道、戲院等相關人員,主打一個隨機應變。
    順天府從劉應節開始,一直在整飭社會治安。
    尤其是潘應龍以逃稅漏稅為契機,連幫會帶後麵的勳貴外戚,一起收拾,社會治安為之一靖。
    現在五城街麵上雖然還時不時有斷不了根的坑蒙拐騙、敲詐勒索,但是大的是非肯定沒有,這點大家還是有信心的。
    朱軒妮四人下了馬車,旁人看了,隻覺得是哪家公子小姐出來遊玩,頂多多看幾眼,並不覺得有什麽特殊。
    楊金水帶著四人,身邊有六位明著的隨從,後麵還有六位暗著的警衛,再遠處還有三四十位警衛和特工。
    一行人來到長安戲院門口。
    門麵不大,兩扇雙開門,一進一出,門額掛著塊匾。
    “長安大戲院”。
    五個字寫得馬馬虎虎,落款也寫得含含糊糊,不知道是哪位名家手筆。
    自從萬曆年開始,宗室、外戚、勳貴和官員,有一個算一個,統統不準在外麵給商家題字,以此撈取潤筆費。
    尤其從萬曆六年開始,海瑞執掌都察院,盯得那叫一個緊,查得那叫一個嚴。
    以前大家睜隻眼閉隻眼,渾水摸魚的灰色地帶,全被他查了底朝天,嚴令禁止。
    皇上體恤大家,把俸祿增加那麽多,還按崗位職位給大家發大筆的津貼,皇恩浩蕩!
    你們不好好尋思著恪盡職守,報效聖恩,一個個還想著去撈外水,搞灰色收入,是欺負我海瑞年紀大了,提不動刀嗎?
    官不聊生啊!
    門口斜擺著一麵彩牌,上麵寫著一行行字。
    “震驚京畿直隸、享譽大江南北。
    黃梅三腔秀皖山,巧蓮四折春京畿。
    安慶黃梅戲新秀第一人。
    自《女駙馬》、《孟麗君》後又一力著《天仙配》。
    江南才子湯顯祖親自捉刀!”
    密密麻麻寫滿字,恨不得把所有有噱頭的詞都寫上。
    “黃梅三腔秀皖山,巧蓮四折春京畿。”
    朱常瀚連念三遍,轉頭說:“大姐,這詞不押韻,完全不符詩詞韻腳。”
    “你傻啊。”朱軒妮白了他一眼,“這是吸引人的廣告詞,又不是考試裏國文試卷,要你賦詩作詞,要什麽韻腳。”
    轉頭她盯著彩牌,目光炯炯,“《天仙配》,新戲。楊公,我們今天就看這個。”
    “好。”楊金水轉頭叫人去買票。
    五角錢一張,有點小貴,這也說明俞巧蓮和慶梅喜戲班近期在京師大火,能賣得起價。
    拿著票進了大門,裏麵有一個大廳,有櫃台,擺著各種幹貨果脯和小吃,夥計在旁邊熱情地招呼。
    “諸位,進去可不是這個價,一人來一包。都是現進的貨,全是北京城有字號的。
    你們看,上麵還有京師衛生防疫局給發的食品生產許可證號,查去,要是假的咱認賠。
    小姐少爺,難得來一回我們長安戲院,你們來一包吧。
    楊公叫隨從給朱軒妮四人,一人一包果脯,自己選。
    不敢多買,買多了瞎吃胡吃,容易積食壞了腸胃。
    過一道閘,有人在檢票。
    進去後朱常浩好奇地問:“東西不都是在它長安戲院賣嗎?怎麽外麵一個價,進了裏麵一個價?是不是忽悠人?”
    老戲友楊金水笑嗬嗬地說:“夥計沒說錯,裏麵比外麵要貴,同樣的東西,進了這個閘口,在戲院子裏麵賣,要貴三成。”
    “啊,貴三成,為什麽啊?”
    楊金水看著朱軒妮說:“大小姐不是要做社會調查,從這就可以開始了。大小姐,要不你猜猜?”
    朱軒妮想了想,“嗯,我大概猜出來了。”
    朱常浩和朱常瀚眨著眼睛,不敢相信。
    “啊,大姐,你真猜出來了?”
    “大姐,你猜得對不對?”
    “你快說出來,讓楊公給評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