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白雲湖

字數:7346   加入書籤

A+A-


    孔府,是誰來山東都繞不過去的地方。
    隻是早在嘉靖四十四年,朝廷就借著孔府旁房興風作浪,魚肉百姓,被海瑞抓到把柄,一刀下去把山東最大的地主,孔府砍了半死。
    衍聖公被留在京師,除了年祭回曲阜孔府,代表天子和朝廷祭祀一回,其餘年月不得離開京師。
    當代孔尚賢生有二子孔胤椿、孔胤桂,皆未及成年而殤,孔尚賢又氣又急,一病不起,在病床上躺了兩三年,於萬曆九年一命嗚呼。
    六十三代衍聖公絕嗣,按理說要從近親裏過繼一位,傳嗣公爵位。
    禮部裝模作樣地上了題本,擬選了四位候選人,遞進西苑。
    嘉靖年間的肅清孔府,衍聖公府近支旁脈被橫掃一空,或斬首、或絞刑、或流放六千,死傷殆盡。
    但是遠支還留下不少人。
    孔尚賢一死,這些人躍躍欲試。
    不管多遠,你就說是不是孔聖人的後裔血脈?
    他們暗地裏拿著族譜,左排右算,算自己在傳嗣遠近中能排到第幾位。
    結果發現大家都很遠。
    這可是大好事,都很遠,說明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於是這些人上躥下跳,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鑽營各種門路,托付各種關係,隻求讓自己能夠進入候選人名單。
    又想方設法走司禮監和後宮門路,請托在皇上麵前給自己說句好話。
    可惜
    禮部的上疏進到西苑,就被留中不發。
    皇上說還需要再考慮考慮。
    其實透出來的意思很明白了,就是沒得考慮了,衍聖公就這樣了,絕嗣就絕嗣,這是天意。
    可有些人還想再努力一把。
    這次皇上南巡,有些人心動了。
    還有許多隆慶年前就致仕的老進士朝官們,紛紛活動,希望能請皇上去孔府走一圈,就算不祭拜孔子,把衍聖公傳襲子嗣確定下來也好。
    有這麽一塊招牌在,早晚能翻身來。
    王宗載和陳大科承受的壓力也大,不得不甘冒風險,在朱翊鈞麵前委婉地提一句。
    朱翊鈞擺了擺手,“不去了,我們都不去。”
    好,皇上直接把門封死。
    不僅他不去,還不會派隨員去,前所未有啊。
    朱翊鈞又問:“濟南有個德王府。”
    王宗載和陳大科連忙答道:“是的皇上,德藩除國後,所有田地收為官有,分發百姓一部分,其餘以白雲湖、景陽湖、廣平湖、南旺湖為農場,以華北農墾局集團山東農墾局公司管理。
    濟南城的德王府改造後,作為山東大學,以及濟南中學校舍所用。”
    “對,就應該是這樣。孔府麵積也不小,改做大學。孔子被尊為萬世師表,就用他老人家後裔的府邸改建為山東師範大學,想必他老人家在天之靈會很高興。”
    朱翊鈞的這番話算是徹底定音。
    衍聖公府絕嗣,孔府挪為正用。
    徐貞明、潘應龍還有王宗載、陳大科心裏都清楚,現在雖然是新學大獲全勝,成為大明主流的時候,但是理學舊儒根深蒂固。
    現在看到新學占了上風,就忙不迭給對手鬆腳鏈手銬,皇上這麽精明的人,不會辦這樣的傻事。
    朱翊鈞繼續說:“朕在山東,除了看一村五位工程之外,還要抽三到五個農場看看。農墾局集團歸少府監,金水幫朕安排,山東布政司負責調協就好。”
    “遵旨。”
    說著話,火車徐徐開進了濟南火車站。
    山東布政司左參議帶著右參議、按察副使、兵備副使、濟南郡郡守等一幹地方官員,在站台上恭候。
    朱翊鈞帶著徐貞明、張四維、潘應龍、胡如恭等官員下車。
    王宗載、陳大科和按察使、兵備使陪同,一一介紹各自的屬下。
    朱翊鈞與這些官員一一握手,然後笑著對這些人說:“這幾日就叨嘮諸位。”
    “臣等恭迎聖駕蒞臨山東濟南。”
    大家心裏都知道,這是一次大考。
    誰要是考砸了,仕途全無,誰要是考好了,一步青雲。
    隻是不知道皇上會出什麽考題。
    在濟南郡守專屬的迎賓館裏休息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朱翊鈞帶著一行人,在王宗載和陳大科的陪同下去遊湖。
    不過遊的不是有夏雨荷的大明湖,而是濟南城東北,橫跨曆城和章丘兩縣的白雲湖。
    上午,朱翊鈞站在一艘官船上,船舶緩緩在湖麵上行駛。
    王宗載和陳大科陪同在兩邊。
    “皇上,這白雲湖據史書記載,應當是漢、晉時期,濟水淤廢,因濟水河床淤墊抬高,南岸東南成為沼澤。
    前宋宋建隆元年,五丈河,也就是濟水故道棄土河兩分,自成堤岸。納巴漏河、平陵城之水聚此成湖。
    周長六十餘裏,湖麵狹長,東西橫陳。
    測繪局測繪過,湖東西長十點一二公裏,南北長三點三公裏,水深一到三米,整個湖泊麵積有七十一點六平方公裏。
    德藩莊王被封濟南,成化三年就藩後上疏請求請求另賜齊(明太祖朱元璋七子齊恭王朱榑)、漢(明成祖朱棣次子漢王朱高煦)二王貶為庶人時,居所東昌府、兗州府的空閑之田,及白雲湖、景陽湖、廣平湖三湖之地。
    憲廟先帝下詔恩賜,所以這方圓三百裏的白雲湖,都歸了德藩。
    這白雲湖,水麵不到二十平方公裏,其餘全是蘆葦蕩、泥塗地、沼澤。經過數百年經營,白雲湖周圍有兩萬四千五百畝上好水田,兩萬三千七百畝半旱地,同時盛產鴨鵝魚蝦。
    是濟南為數不多的魚米之鄉。”
    陳大科指著浩渺的湖麵介紹著。
    “德藩除國,白雲湖被沒為官田,而後撥給華北農墾局集團山東農墾局,隆慶三年成立白雲湖農墾團,萬曆二年改為白雲湖農場。
    農場有農墾工人一千六百七十六戶,分成十六個生產隊,其中十三個隊專職耕種,三個隊專司漁業,每個生產隊都有自己的養殖場。”
    官船很快橫穿白雲湖,在一處碼頭上登陸,山東農墾局局長、副局長,白雲湖農場場長於大富和副場長悉數站在碼頭上等待。
    這是一處簡易碼頭,地方不大,朱翊鈞跟幾人一一握手,就催促著先去農場場部。
    這裏是一棟三層樓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前麵一個大空地,左右兩邊各樹著兩個宣教欄。
    前麵還各立了一排木架,上麵糊著紙板,上麵各寫著一行字。
    “堅決執行皇帝陛下興農立國大計!”
    “堅定不移跟隨皇帝陛下開天辟地!”
    大樓頂部還掛著一條長橫幅,“大明皇帝陛下萬歲!大明萬歲!”
    朱翊鈞饒有興趣地看了幾眼,轉頭問農場場長於大富:“這標語和橫幅是誰寫的?”
    “回皇上的話,是我們農場宣教科科長王學誠寫的。”
    “叫過來。”
    “是。”
    不一會,一個二十多歲男子,穿著淺藍色工裝被帶到跟前,叉手行禮。
    “白雲湖農場宣教科長王學誠見過皇帝陛下。”
    “你是大學生?”
    “是的。”
    旁邊農場場長於大富連忙答道:“皇上,王學誠是我們農場中學,第一個考上大學的。萬曆五年,他考上了隆慶師範大學農學院,去年畢業申請回到我們農場。”
    “不忘初心,好樣的。”朱翊鈞點點頭,勉勵了一句,他指了指標語和橫幅,“這些話隻有讀過大學,接受過新學洗禮的人才寫得出來。
    希望你繼續學以致用,用你學到的才識服務父老鄉親,帶領他們走上富裕的道路。”
    “學生謹遵聖意。”
    “好,你跟他們一起,給朕介紹下你們農場。”
    “是。”
    很多都忍不住多看王學誠一眼,牢牢記住了這個畢業才一年的青年才俊。
    農場場部大樓朱翊鈞沒有進去看,轉到旁邊的農場一小和白雲湖中學。
    “我們白雲湖農場合計有人口七千九百五十七人。修有兩所小學和一所初級中學。高中可以報考濟南中學,或者我們農墾局在濟寧開辦的齊魯中學。
    學生就是就讀齊魯中學,考入隆慶師範大學。”
    朱翊鈞點點頭:“這裏有一所小學,還有一所呢?”
    “回皇上的話,在湖對麵。”
    “那初中上學的孩子們,每天上學也需要穿越湖泊,安全嗎?”
    “回皇上的話,白雲湖初中現在有學生七百一十七人,六百六十一人寄宿,其餘就在附近,走讀。
    每旬放假,場部和學校都會安排最大的船,送學生過湖。”
    “這些情況你這個宣教科長很熟悉。”
    於大富馬上說:“回皇上的話,王學誠不僅是農場宣教科長,管著宣傳和教育,還兼任白雲湖初中校長。”
    朱翊鈞哈哈大笑,“沒錯,他是你們白雲湖難得的青年人才,就該給他加加擔子。”
    轉頭問王學誠,“王校長,你對白雲湖中學的教學方略有什麽想法?”
    “回皇上的話,我們白雲湖中學升學率不高,才百分之十五。大部分學生畢業後就要回到家裏,成為務農的主力。
    臣覺得白雲湖中學的教學方略,一方麵是提高升學率,讓更多的白雲湖少年去到更高的學府,接受更好的教育,為大明做貢獻。
    另一方麵,臣覺得是提前進行職業教育布局。臣通過母校的老師和同學,聯係到了山東農科所,山東漁業研究所。
    他們各有一所下屬的農業學校和漁產學校,屬於技術學校。
    臣一方麵鼓勵白雲湖中學考不上高中的學子,可以報考這兩所學校,學習更為實踐的農漁技術。
    同時也向農場和農墾局申請,多批複幾個單位委培生名額下來,爭取到更多的學生能進到這兩所學校學習。
    同時,我也邀請了兩所技術學校的老師,定期來我們白雲湖中學和一小、二小講課,向學生們講解農業科學知識,向他們展示科學種地、科學養殖的優勢,讓他們從小培養科學興趣
    作為回報,我向農場申請,專門為兩所研究所和技術學校開辟兩大塊試驗田,以及試驗水域”
    朱翊鈞欣慰地點點頭:“不愧是大學生,頭腦靈活,視野開闊!你們也做得不錯!”
    指著於大富、副場長,還有山東農墾局局長等人,朱翊鈞繼續說:“你們不嫉妒人家年輕有才華,大膽使用,全力支持,非常不錯。
    心胸開闊。
    有的地方和單位,求爺爺告奶奶,上麵好不容易給分了一個大學生下去,他們卻隻是拿來裝門麵。
    我們也有大學生了!
    實際工作中,對人家是羨慕嫉妒恨,各種小鞋不要錢地甩出來。大學生在那裏受了一肚子氣不說,四五年間學來的才識,得不到發揮。
    浪費人才!這是犯罪!”
    張四維敲到好處地接住話,“皇上英明,一語說破問題的關鍵。現在大明經濟建設蒸蒸日上,各地各處都緊缺人才。
    有的地方卻在浪費人才,這不是犯罪是什麽?
    皇上,臣覺得山東農墾局,尤其是白雲湖農場在青年人才使用上,非常通達,正如皇上你所說的,心胸開闊!
    臣覺得大明上下就需要這樣心胸開闊的官員,才能薪火相承,不斷地把皇上製定的宏偉大業推行下去。
    皇上,臣以文明建設指導委主任的身份,向皇上誠請,白雲湖農場應該作為一個典範,不僅是大明大興新農業的典範,更是合理有效使用青年人才的典範。”
    朱翊鈞點點頭:“鳳磐公這個查遺補漏很好,文明委就是做這樣的事,樹新時代文明新風,你去辦吧。”
    張四維心中一喜,馬上應道:“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