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白雲湖的數字嚇死人

字數:6628   加入書籤

A+A-


    於大富答道:“回皇上的話,那是兩間雜屋,一間大致是用來放農具、柴火、蜂窩煤。我們農場有蜂窩煤廠,每年分幾次從河南或者灤州運幾火車皮的煤回來,然後在蜂窩煤廠用機器壓製成蜂窩煤,賣得比濟南城要便宜,會沿著固定路線,定期送到各家各戶。
    一般都是放在外麵那間雜物房裏。
    裏麵那間雜物房,一般放玉米土豆紅薯等雜糧。我們白雲湖農場一帶,未開墾的荒地還有一部分,場部鼓勵職工利用農閑時間去開墾,種植雜糧。
    按照司農寺和戶部的部令,這些土地無條件歸開墾農戶經營五十年,全免賦稅五年.”
    參觀完這戶人家,又去了不遠處另外一家,那戶人家有一對七十多歲的老夫妻,身體硬朗,其中一位還架著樓梯,去院子雜物房頂曬玉米。
    看到於大富帶著朱翊鈞一行人來參觀還十分高興,聽到是萬曆聖天子禦駕親臨他們家,激動興奮,跪倒在地上要磕頭,朱翊鈞連忙叫人扶起他們。
    “萬曆新朝新規矩,不必磕頭了。而且你們年過七旬,國朝從太祖皇帝就傳下規矩,古稀老人不必行禮。”
    朱翊鈞在老漢的引領下,在家裏參觀了一圈,然後在院子裏擺上長條凳、馬紮,圍坐了一圈。
    朱軒妮帶著弟弟妹妹,跑到後麵的一片樹林裏玩耍去了,自有隨從侍衛去保護他們。
    “老漢你貴姓?”
    “回皇上的話,草民姓孟。”
    孟老漢年紀很大,但是頭腦很清楚,聽力也不錯,沒有已讀亂回。
    “你高壽。”
    “草民七十有九。”
    “你是有福之人啊。難得啊。”
    孟老漢咧開嘴笑,牙齒缺了大半,難怪剛才說話漏風。
    “你有幾兒幾女?”
    “回皇上的話,草民跟婆娘生了四男三女,活到成年的隻有兩男一女。現在他們也都當了爺爺輩,兒子們都分家了。”
    “那你現在跟誰住?”
    “跟老大一家住。他有兩兒一女,也都成家,現在幫忙帶著二兒子的兒女,也是草民的第三個重孫和第二個重孫女。”
    “好啊,四世同堂,何其難得。孟老漢,萬曆新時代,隻要他們孝順,生兒生女都一樣。”
    孟老漢連連點頭:“皇上的話肯定沒錯,隻要孝順,生兒生女都一樣。前兩年,我家婆娘突然生病,住進了農場衛生院,多虧了閨女忙前忙後。”
    “你兒女都在農場?”
    “都在。我跟大兒子在第六隊,老二在第一隊,女兒女婿在第十隊。都不遠,就是老二家要搖著船穿過這片湖。”
    “那就好,孟老漢,你原籍哪裏?”
    “回皇上的話,草民原籍兗州寧陽縣,說是孟聖人的後裔,可惜隔得太遠,連宗族譜都上不了。
    草民三代都是曲阜孔府的佃戶,到了老漢這一輩,終於在這白雲湖有了自己的地。草民一家老小,天天給皇上你燒高香,祝你萬壽無疆啊!”
    剛才在他家堂屋也看到了,神龕上方也是一張朱翊鈞的彩色畫像,上著有香。
    朱翊鈞笑著擺了擺手:“世人那有活一萬年的,不過朕謝謝你們了。”
    繼續又問:“你們一般種什麽莊稼?”
    “回皇上的話,我們農場水源充足,一半的田地種得都是水稻,另一半靠得遠的,種的是小麥。
    水稻田可以搶種一茬油菜,現在大家在地裏忙著種油菜。其餘犄角旮旯,以及新開荒的田地,種玉米、土豆和紅薯。
    這些都是皇上你從海外給咱們找回來的好寶貝啊,種下去不用怎麽管,抗旱抗寒,收成還不不少。尤其是土豆紅薯,一鋤頭下去,我的乖乖,滿地都是。
    要不然大家都說我們這幾輩人是撞到大運,遇到了聖天子,過上好日子了。”
    “那你們還養豬、雞鴨和魚嗎?”
    “養。
    以前各家各戶單獨養,但是太辛苦了。
    萬曆七年,第三隊出了個能人,統一在隊裏養,各家各戶平攤錢糧。
    選好的豬種,蓋磚瓦豬棚,再選精細人當飼養員,還時常去濟南農科所找養豬的技術員,來給指導。
    一年下來,第三隊養了四百多頭豬,頭頭體肥膘壯。每家每戶分了一頭過個肥年不說,其餘的都賣給供銷社,每家每戶還分了一大筆錢。
    其它隊一看,這是好事,都學著模樣,於是各隊都有自己的養豬場。”
    孟老漢很健談,巴拉巴拉說個不停。
    “養雞場是農場辦的,一年好像能出兩三千隻雞,據說德州扒雞,用的就是俺們白雲湖養雞場的雞。
    每天還出幾千雞蛋,專門賣到濟南城。
    鴨子就隻有第十、十一和十二生產隊養,養得不多,隻有幾百隻。專門用來吃稻田裏的害蟲,前年鬧蝗蟲,這些鴨子立下大功,後來農場每年都要養上幾百隻.”
    孟老漢不愧是白雲湖農場第一批職工,各種情況張口就來,仿佛裝在他的肚子裏。
    又攀談了半個小時,朱翊鈞叫人留下六匹上海牡丹牌花布,起身告辭,繼續巡視。
    十一點左右,有農婦先回家做午飯,朱翊鈞隨即選了幾家,“突擊”檢查,驗證了一番,發現雖有安排,但情況大致都屬實。
    站在一處路口草坪上,朱翊鈞環視一圈,轉頭對於大富等農場、農墾局人員說。
    “你們白雲湖農場去年盈利十八萬七千六百七十圓,按照定製,百分之二十上繳農墾局,百分之三十留作農場運作,餘下百分之五十分發給每家每戶。
    你們白雲湖農場共計一千六百七十六戶,每家每戶平均分得盈利五十六圓。
    灤州滬州和天津廠礦企業,熟練工人一年薪水在九十到一百二十圓,足以養活一家,等於是一家的收入。
    如果是雙職工,一年薪水可達一百二十圓到兩百圓,也等於是一家的收入。
    遠遠高出白雲湖農場每家隻有五十六圓的年收入,但是白雲湖農場職工自己種地,集體養豬,有稻米小麥糧食吃,有菜籽油吃,有青菜蘿卜和豬肉吃。
    廠礦工人卻什麽都要買,不過農產品由廠子和製造局集團集體采購,價格相對市麵上要便宜,但是每天人吃馬嚼,耗費不少,其實生活壓力不比你們小。
    他們唯一的優勢,可能是買工業品有內部價,比你們要優惠”
    於大富、副場長和王學誠等農場人員,以及農墾局人員聽得目瞪口呆。
    他們早就耳聞過皇上最精明不過,現在終於見到了。
    你見過哪朝哪代的皇帝,跟你把百姓們家家戶戶收入、生活支出的帳算得清清楚楚。
    可是他們心裏又忍不住湧出一種感動,隻有把社稷百姓放在心上的皇帝,才會把這些繁瑣的數據和信息記在心裏,然後脫口而出。
    天子聖明,才有群臣賢良。
    君聖臣賢,才有這萬曆朝遠超曆朝曆代的煌煌盛世。
    朱翊鈞扳著手指把帳算完,這才對於大富等人說:“帳算清楚,朕對你們的工作很滿意。百姓糧倉是滿的,麵無饑色,體無裸露,老有所養,幼有所撫,你們,還有你們.”
    朱翊鈞不客氣地指著於大富、副場長、農墾局局長、副局長,還有王宗載和陳大科,
    “你們這些地方官,算是稱職。”
    眾人連忙站起來,拱手齊聲道:“臣等惶恐,有負聖恩。”
    “好了,白雲湖,你們都算合格了。”
    眾臣麵麵相覷,不約而同地在心裏長舒一口氣。
    中午十三點多回到場部食堂,大家吃了一頓農家樂。
    米是去年收的,豬是昨天殺的,菜是早上摘的,廚子是現調的,一套魯菜做出來,每桌六菜一湯。
    朱翊鈞和四位皇子皇女一桌,其餘的六人一桌,哢哢猛幹飯。
    大家東顛西跑,累了一上午,都餓了。
    精力旺盛的朱軒妮早就換了一身衣服,大口嚼著米飯說:“父皇,白雲湖的米飯,別有滋味,跟吉林黑水的大米有幾分像,也跟蘇北的米像。
    還有這豬肉,滋滋香,還有這青菜,吃起來有甜味”
    朱翊鈞抬起頭回答了一句:“趕緊吃,要不然你想吃的肉片,全被老二和老四吃完了。”
    朱軒妮看了一眼在埋頭苦幹的朱常浩、朱常瀚,叫了一聲:“失策!吃完了再說。”
    吃完飯,朱翊鈞叫上王學誠、於大富、副場長、農墾局局長、副局長,還有王宗載、陳大科,以及徐貞明、張四維、潘應龍三人,召開了一個小範圍座談會,其餘的去場部招待所暫時休息。
    “說一說,你們去年十八萬七千六百七十圓的盈利是怎麽來的?”朱翊鈞指著於大富說。
    “臣遵旨。皇上,我們白雲湖兩大特產,一是稻米,二是魚。
    稻米在山東中原吃的人不多,賣的商家也不多,但是濟南城、濟寧、德州、臨清等要津大城,還是有不少人愛吃大米。
    我們白雲湖的稻米,得天獨厚,賣得很好。
    每年秋收還沒到,濟南、德州等地的糧商就在場部門口等著。
    我們白雲湖農場有兩萬四千五百畝上好水田。
    此前種的是江蘇農科所培育的蘇北四號稻種。隻是該稻種在徐州、淮安一帶畝產五百斤左右,到了我們白雲湖農場,隻有四百五十斤左右。
    萬曆七年,我們引入了北京農科總院研製的渤海六號稻種,畝產一舉突破五百二十斤。萬曆八年更是達到了五百九十斤,但是這兩年一直穩定在五百五十斤左右。”
    於大富有條不紊地匯報著,“我們農場去年稻米產量在十三萬二千石,按新製算是六千六百噸。
    上繳公糧六百六十噸,其餘留存百姓家裏,平均每戶三點五四噸,我們哪可能吃得了這麽多稻米。”
    朱翊鈞笑著答:“沒錯,你們吃的是小麥。”
    “是的皇上,我們白雲湖農場還有兩萬三千七百畝半旱地,種植北京農科總院的穗花四號小麥種,畝產可達一百七十斤,去年收小麥兩千零一十噸。
    上繳公糧一百五十二噸,其餘留存百姓家,平均每家一點一噸小麥。
    我們農場每家每戶,少則五人,多則七人。就算七口人,平均一年有三百斤麥子吃,有老有小,完全足夠吃了。”
    於大富早就被交代過,皇上最喜歡用數字說話,他早早做好了準備,把相關數據連夜背了一遍。
    剛才田頭路口,朱翊鈞的那番話,各種數據張口就來,把於大富嚇了一跳,趁著吃飯的時候,躲到角落又背了一遍。
    徐貞明、王宗載和陳大科卻被於大富報出的數字嚇了一大跳。
    王宗載和陳大科麵麵相覷,濟南一帶的百姓,尤其是附近縣的農民,都說白雲湖農場的人,過得都是神仙日子。
    今天聽了這個數字,換做神仙都不做啊!
    徐貞明雙眼噙著淚光,捋著胡須,強按著心裏的激動。
    天子聖明,行此良法,百姓大幸啊!
    朱翊鈞哈哈一笑,接著問於大富:“那你們怎麽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