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建奴入朝

字數:4544   加入書籤

A+A-


    天啟六年臘月初七,黃台吉在大本營召集各旗的旗主貝勒,共同商議國政。這次會議的主題隻有一個:進攻朝鮮。
    在寧遠遭遇敗仗的幾個旗主貝勒,為了洗刷心中的恥辱,紛紛請求出征。不到半個時辰,請戰的氣氛愈發熱烈,黃台吉很是滿意地看著眾人,揮手示意大家安靜下來後。他對所有人說道:“朝鮮屢次對我國犯下罪行,理應受到聲討。然而,此次出征不僅僅是為了討伐朝鮮。毛文龍駐紮在其海島上,依仗其勢,招攬我方叛民,因此我們必須整軍出征。如果能夠征服朝鮮,那便順便一並取之。此次用兵,目的有二。一是剿滅駐紮在朝鮮海島的毛文龍,二是削弱或者幹掉支持毛文龍的朝鮮王庭。”
    眼看眾人靜默無聲,且無人出言反對後,黃台吉便任命阿敏為主帥,率濟爾哈朗、阿濟格、杜度、嶽讬、碩讬等諸貝勒統兵出征朝鮮。
    天啟六年臘月初八,一切準備妥當的阿敏便帶著征朝大軍拜別黃台吉,頂風踏雪的奔向朝鮮。
    為了不讓明軍搗亂,在阿敏出兵朝鮮的同一天,黃台吉還特意致信遼東巡撫袁崇煥,曆數努爾哈赤起兵時的“七大恨”,並提出議和條件,其議和條件:明朝先送黃金10萬兩、白銀100萬兩、緞100匹、毛青細藍布1000匹作為議和的誠意。而達成議和後,後金每年送給明朝東珠10顆、貂皮1000張、人參1000斤;明朝送給後金黃金1萬兩、白銀10萬兩、緞10匹、毛青細藍布30匹。黃台吉還說,明朝若不答應,就將繼續戰事,讓袁崇煥轉達北京。
    《清太宗實錄》記載,公元1626年9月,老汗王駕崩新汗王上位之際,時任寧遠巡撫的袁崇煥委派都司傅有爵、田成及崇尚喇嘛教的李喇嘛等34人的使團前往沈陽吊唁老汗王之喪,並借此賀喜皇太極繼位。然而,袁崇煥此番派遣使團出使沈陽並沒有得到朝廷授權,而是出於探查建奴動態和試探後金新任大汗是否存在議和的意向。當然,不管袁崇煥議和有啥目的,恰逢當時後金計劃出兵李氏朝鮮之際。為了不讓明朝出兵援朝,皇太極開心的接受了袁崇煥的議和。如此一來,在這種雙方都“各取所需”的環境下,議和之舉一拍即合。可惜,雙方臨時的融洽之舉,卻是坑慘了毛文龍和朝鮮。
    “呼呼,大意了,沒想到入夜後,變得更冷了。”東江鎮設置在鴨綠江西岸的一座簡易兩層木質哨所內,一名明軍士兵從二樓哨位上換完防,走下樓梯時,雙手在胸前搓揉著,試圖驅散那刺骨的寒意。他的手指凍得發白,臉頰也被寒風吹得通紅,仿佛每一寸肌膚都在抗議這無情的嚴冬。
    一樓的哨所內,兩名明軍正坐在地上,圍著一堆燃燒的柴火,火焰在寒風中搖曳,散發出溫暖的光芒。他們的目光緊緊盯著火焰,似乎在那跳動的火焰中尋找一絲溫暖和安慰。火光映照出他們臉上的疲憊與焦慮,仿佛這一切的艱辛都在這一刻得到了釋放。就在不遠處的破床上,一名伍長正沉沉入睡,他的呼嚕聲在寂靜的夜裏顯得格外響亮,似乎在與寒風抗衡,帶來一絲微弱的溫暖。
    “老四,你私藏的燒刀子還有沒?給我來一口。”下來的士兵,是個老兵,聲音沙啞,帶著幾分期待。他的眼神中透著渴望,仿佛那一口酒能驅散他心頭的寒意與疲憊。
    “早喝沒了,來口熱湯吧,剛燉好的野雞湯。”老四微微一笑,眼中閃爍著溫暖的光芒,仿佛在用這簡單的食物給予同伴一絲安慰。他從旁邊的火堆旁拿起一個帶著豁口的瓷碗,盛了一碗熱氣騰騰的湯,湯麵上漂浮著幾片野菜,散發出誘人的香氣。老兵的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多給我盛幾塊肉。”老兵貪婪地說道,嘴角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一絲笑意。
    “你在想屁吃,隻有雞架了,雞肉讓伍長送人了。”老四搖了搖頭,嘴角勾起一抹無奈的笑容,順手將盛好湯的瓷碗遞給老兵。
    “什麽人?”就在老兵大口喝湯,享受著這一絲溫暖時,哨所頂部的哨塔上傳來一聲急促的喝喊,打破了這份寧靜。老兵的心猛然一沉,他放下碗,眼神中閃過一絲不安。
    “嗖!”一聲銳利的破空聲劃破了夜空,隨即一支快箭如閃電般射出,精準地透胸而入,帶倒了哨塔上的明軍。那名士兵的驚呼聲在空氣中回蕩,瞬間被刺骨的寒風吞沒。
    “快!抄家夥!把伍長叫醒!”老兵丟掉手中的瓷碗,一邊大喊一邊往樓上的哨塔上爬去。
    看著老兵順著梯子爬上了哨所的哨塔,老四急忙摸起樹立在牆邊的腰刀跟著往哨塔上爬。另一名明軍則是急匆匆的跑到正在呼呼大睡的伍長身邊,準備叫醒伍長。
    哨塔上,看著哨所外正如潮水般湧來的建奴騎兵,老兵眼中充滿了決絕。
    “是韃子!”
    老兵一邊大喊通知同袍,一邊撿起掉落在地的弓箭準備攻擊,結果剛露頭,數支箭便飛了過來。
    看著頭部中箭倒下的老兵,剛爬上來的老四不由得握緊了手中的武器。
    “彭!”就在這時,哨所外傳來檑木撞擊圍牆的聲音。
    哨所內,剛被叫醒的伍長也不是軟蛋,抄起家夥便躲在哨所門口等著敵軍闖進來。
    “老四!啥情況?”伍長看到從二樓哨塔上快速爬下來的老四,眼中滿是焦慮與緊張,急聲問道。老四的臉色蒼白,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顯然剛才的情況讓他心神不寧。
    “是韃子!很多!”老四的聲音低沉而堅定,仿佛在壓抑著內心的恐懼。
    “馬得,韃子是腦袋進雪了嗎?大冷天的不睡覺來找咱們晦氣。”伍長罵罵咧咧,試圖用粗魯的話語來緩解緊張的氣氛,然而心底的緊張卻如潮水般湧來。他的手微微顫抖,握緊武器,感受到金屬的冰冷。
    老四沒有回話,臉上的表情愈發凝重,他抽出刀,刀刃在昏暗的光線下閃爍著寒光,目光死死盯著哨所的大門,似乎在預見即將到來的血腥廝殺。
    “轟!”隨著一聲巨響,哨所的圍牆被撞開了,塵土飛揚,幾名建奴士兵如狼似虎地衝了進來,後麵緊跟著一隊朝鮮包衣,個個麵目猙獰,殺氣騰騰,仿佛一群饑餓的野獸。
    “砰!”隨著幾腳直踹,本就不結實的哨所大門便被踹倒了。
    看著湧進哨所內的朝鮮包衣炮灰,伍長的心猛地一沉,眼前的情景讓他感到一陣無力。
    伍長無奈地搖了搖頭後,對身邊的同袍道:“他狼的,早知道今天來這麽多韃子,怎麽說也得讓兄弟多吃一口雞肉。老四,老丁,下輩子有機會,老子一定請你們吃雞吃到吐。”
    “殺!”隨著一聲嘶吼,戰鬥爆發了。伍長和老四、老丁並肩作戰,刀光劍影間,他們拚盡全力,奮勇殺敵。伍長的心中燃起一股無畏的勇氣,盡管敵眾我寡,他依然毫不退縮,揮舞著手中的武器,奮力斬向湧來的敵人。
    明軍悍勇,刀光閃爍間便砍翻了數名朝鮮包衣,逼得其餘朝鮮包衣在哨所裏節節後退。刀刃劃過皮膚的聲音清晰可聞,伴隨著痛苦的呐喊,令人毛骨悚然。但是隨著兩名身著雙甲的建奴加入戰局,局勢瞬間轉變。刀甲不如建奴鋒利堅固的老四和老丁先後帶著遺憾和無奈倒在了建奴的刀下。
    “殺韃子!”伍長發出最後的呐喊,聲音中透著不甘與憤怒,仿佛是在向命運發起最後的挑戰。可惜,他也難逃厄運,身中數刀後,他的身軀如同一片枯葉,緩緩倒下,眼中的光芒漸漸消散,留下的隻有無盡的無奈和遺憾。
    天啟六年臘月十三,鴨綠江畔,火光搖曳,映照出一片陰森的景象。無數金錢鼠尾的建奴騎兵在夜色中如鬼魅般遊蕩,令人心生畏懼。遠處,幾處微弱的火光閃爍,那是東江軍設置在西岸的幾處前沿哨所,如今已淪為血泊,屍體遍地,血腥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令人不寒而栗。
    鴨綠江的江麵上,寒冷的水流中,一群朝鮮包衣正拚命地加固和拓寬東江鎮的簡易浮橋,水花四濺,寒風刺骨。
    在浮橋不遠處,建奴主帥阿敏騎坐在馬上,凝視著江對岸。他的左側是五位貝勒和一群牛錄將領,個個神情嚴峻,右側則是朝鮮降將薑弘立和漢奸韓潤領銜的一群歸附朝鮮的將領,神色各異,或緊張或期待。
    “貝勒爺,浮橋快要架設完畢,隻待您一聲令下,兒郎們就能踏江入朝!”一名牛錄將領急匆匆地從浮橋處趕來,語氣中透著激動與期待。
    阿敏並沒有立刻回應,目光卻牢牢鎖定在遠方的水麵上。就在此時,一艘小船緩緩駛入視野,正是之前派出去的探馬歸來。
    “貝勒爺!幾日前,毛文龍麾下的士兵劫掠了幾處村落,導致平安道上下民怨沸騰,民心動搖。義州府前幾日守備尚且嚴謹,但最近卻鬆懈了不少。此外,毛文龍似乎察覺到了什麽,已經將之前安置在義州附近的漢民陸續遷往鐵山,並加強了戒備。”探馬騎兵急急下船,快步走到阿敏麵前,神情緊張而嚴肅道。
    “濟爾哈朗,按照計劃,你帶人去進攻東江鎮!我希望你們不要讓我失望!其餘人,隨我進攻義州!大金萬勝!過江!”阿敏的聲音如同雷霆,響亮而堅定,透出無畏的決心。
    隨著阿敏一聲令下,長長的火焰長龍從鴨綠江西岸出發,沿著冰麵蜿蜒而行,仿佛一條怒吼的巨龍。隨後,在東岸分叉成兩股火龍,逐漸消失在朝鮮境內那茂密的山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