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遼王的酒實在太好喝了

字數:4027   加入書籤

A+A-




    當方孝孺建議早定教育經曆人選的時候,遼王這時也想到後世那句話,兩手都要硬,於是張嘴就給解縉定下一個小目標,要招一萬個學生入學。

    方孝孺嚇了一跳,小心翼翼地問道:“殿下,這個目標是不是太大了?目前各個學堂的學生還不到一千人,突然擴建學堂,老師也不夠用。”

    遼王說道:“你說說什麽叫有教無類?本王告訴你,讓所有的孩子有學上,才是有教無類。你告訴解縉,如果完成這個小目標,本王還會再獎勵他一百斤酒。都是三年以上陳釀的!”

    解縉接到方孝孺的通知後,還是硬著頭皮赴任了。沒辦法,遼王的酒實在太好喝了。

    何況他上次從遼王那蹭了一首《沁園春》,遼王還是把酒提前兌現給了他。

    酒是糧食精,越喝越精神,怎麽也得再幫遼王幹件大事不是?

    解縉最大的優點就是善於統籌,記憶力超好。哪個城市有多少戶人家,大致有多少適齡學生,負責民政事務的千戶或斷事或經曆是誰?幾乎都在他的腦海裏。

    他一邊向各城發紅頭文件,一邊親自督辦,不到半年的光景,便一口氣在廣寧城、沈陽城、錦州城和金州城各開辦了一所中級學堂,督促包括天鵝城、鬆原、開原、吉林、扶餘等偏遠城市在內的十多個城市開辦了二十多所小學堂。

    安陸侯吳傑和旅順船廠廠長沈正也收到了解縉的紅頭文件。

    解縉以遼王的名義,要求他倆在金州開辦一所海洋職業教育學堂,專門為準備走向全球的遼東造船業和航運業輸送各類專業技工。

    沈陽醫院院長李恒則是主動找到解縉,要求在沈陽成立一所醫護職業教育學堂,專門為遼東各個醫院輸送醫生和護士。

    他的醫院現在是人才濟濟,根本不缺師資力量。

    這一陣操作下來,各個新辦學堂總算又招收了五千多名各類學生。

    這個結果雖然離遼王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也不算太差,因為這已經達到遼東師資力量所能承受的極限了。

    為了解決師資力量不足問題,解縉不僅到處物色老師,還在沈陽城開辦了一所職業師範學堂,請來婉清和婉君二人當校長。

    因為遼王要求,今後遼東學堂不僅要推廣用簡化漢字編寫的教材,老師還必須會用什麽標準國語講課。

    你總不能讓一幫說著湖廣方言或者吳儂軟語的家夥去教學生吧?那裏的方言十裏不同音,出村交流跟出國一樣難,到了遼東還不是一群歪嘴方丈停念歪經,把和尚都帶壞了?

    什麽是標準國語?婉清和婉君兩位仙子發出來的天籟之音就是標準國語。所以這校長隻能由二人輪流來當了。

    一個個問題迎刃而解,遼王看在眼裏,樂在心裏,看來還是那句話,酒有時候真是個好東西,給人無限主觀能動性。

    在解縉忙得屁滾尿流的時候,遼王還在那裏說風涼話:“解大才子,我聽說沈陽城的那幫娘子軍也辦了十幾個幼兒園啦。你不會不如一幫女流之輩吧?”

    原來早在兩年前,遼王就準備讓郭愛開辦幼兒園的,可惜郭愛沒這個心思。

    剛好西涼侯濮璵遺孀謝氏閑來無事,對孩子們又極具愛心,就正式在沈陽王府行宮開辦了遼東的第一家幼兒園,首期招生就達到五十名,小魯王、小含山等一幫小屁孩終於有了個好去處。

    隻是孩子們都喊她阿姨,搞亂了輩分!

    謝氏一帶頭,遼王府那些嫁給王府護衛軍官們的丫環們,紛紛辦起了幼兒園,光是沈陽城就有十來家。

    對此,雖然有個別內地來的讀書人有些微詞,但是有婉清、婉君仙子開啟民智於前,遼東官民享受便利於後,大多數人慢慢也就習慣了,並沒有覺得女子辦學有什麽不對。

    誰家不想在自己掙錢養家的時候,有人幫著帶孩子?

    隨著解縉在各地督辦小學堂,反過來又推動了幼兒園的開辦,反正幼兒園對師資力量要求又不高,也不需要持證上崗,開始能哄孩子們不哭,後麵再教幾首兒歌就行了。

    遼王就開始兩邊拱火。

    這邊開始對幼兒園進行規範,要求幼兒園的阿姨們既要會教背九九乘法表和《唐詩三百首》,又要能歌善舞。

    那邊又刺激解縉:“解大才子,你可不能泄勁啊。人家娘子軍辦的幼兒園的孩子,都會背誦九九乘法表和《唐詩三百首》了,快撐起遼東教育的半邊天了。”

    幼兒園這頭倒好說,光是遼王前幾年從李芳遠那裏敲詐來的那些高麗美女就能開辦好多幼兒園。

    她們都有一定的算術基礎,又在遼王府跟著婉清他們學了些科學知識,還自帶藝術細胞,甚至可以當小學老師了。

    解縉就慘了,他再到哪兒去找這麽多老師?

    可是遼王偏偏拿當年科考沒能中狀元一事刺激他。

    想當年科考,因為他的名字解縉與泄勁同音,結果本是會試第一名的他,在殿試時被老朱調整到三甲十名開外,隻混了個同進士出身。

    一個同字,那意義就和前麵的進士及第和進士出身差別大了去了。意思隻是因為皇帝開恩,沾了進士的光。

    因為大明科舉,隻要通過會試,成為貢士,不在殿試上胡言亂語,基本上都會被錄取,淘汰率基本為零。

    解縉氣得咬牙切齒。

    到了下半年,他終於又放了一個大招,整了“一個秀才一學堂,一個部落一學堂”計劃。

    他物色了二十多個秀才,稍加培訓後,把他們派到長白山和興安嶺一帶,把學堂辦進了深山老林,專門教那些沒有任何文化基礎的部落百姓孩子們認識漢字和簡單算術知識。

    反正遼王給隊的錢花不完。

    為了方便那些沒有漢語基礎的孩子識字,讓更多的部落百姓把孩子送進學堂讀書,他又把遼王曾經整理的簡化字從四百字發展到一千來字,基本上能滿足日常教學之需。

    到了最後,完全是他解縉給自己鼓勁,並和遼王較上了勁。

    你遼王不是一直在親自編寫《遼東地理》麽?那我再編一個《遼東曆史》來。

    我不僅要編小學堂版的,還要編中學堂版的。

    打仗我不如你遼王,寫書也不如你遼王嗎?

    你遼王都說了,濃縮的都是精品,我就整點精品出來。

    這時候遼王繼續出來挑毛病:“你這教材編的是什麽玩意?本來橫著看方便,你為什麽要豎著排?本來從前往後翻閱更方便,你為什麽從後往前編訂?”

    解縉把教材翻來覆去好幾次,雖說是氣鼓鼓的,卻發現遼王說的怎麽都對呢?

    他最後一咬牙,又重新對教材進行編寫、排版。

    遼王這一激,還真是把解縉的潛能徹底給激發起來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