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巡視西遼河
字數:4009 加入書籤
五月的時候,遼王繼續出巡,特意帶著郭愛和明月母子到了西遼河大草原。
明月是想帶孩子回娘家看看,孩子突然都會跑了,該讓姥爺好好抱抱了。還有那個娘家哥哥,還得再交待交待幾句,免得還像當年的愣頭青似的,讓人笑話。
郭愛純粹是想繼續散散心,方便緩解病情。
對遼王來說,這出巡既是旅遊,也是工作,哪怕在西遼河撒泡尿,也是像獅子一樣,在向隔壁的寧王宣示主權,這裏的部落歸我管。
遼王先是到了泰寧城,在雙遼侯阿紮失裏的新侯府裏親切接見了蒙古各部頭領,也就是老丈人給他推薦的幾位旗長,算是給老丈人站了個台。
在這裏,他正式宣布確立了治理蒙古各部的盟旗製度,將原泰寧衛、朵顏衛以及附近的乃蠻、土默特各個部落統一編為遼河八旗,以雙遼侯阿紮失裏為盟長,職比從二品的都指揮同知,各旗旗長固定駐地,劃界而牧,不得隨意越界放牧,更不得私相征伐。
這幾年下來,舊遼王阿紮失裏早就被新遼王盤得服服帖帖,部眾雖然又恢複到四萬人以上,卻是懶得再動那造反的心思了。
他手下的八個旗長表麵上是自己給遼王推薦的,那也是事先和遼王反複溝通的結果,有三個旗長還是隨遼王西征,立了戰功,被遼王直接安排到原來的部落擔任旗長。
這些人都對遼王忠心耿耿。想造反,估計還沒出西遼河,都要被這些人給賣了。
何況,他現在年紀也大了,兒子胡拉班資質平庸,現在也是對遼王言聽計從,也不可能造反了。
他現在的想法是,再好好享受幾年好日子,然後把班順利交給兒子胡拉班手裏,比什麽都強。
不久,遼王又來到開魯城與便宜弟弟寧王朱權進行了一次草原會獵。
這幾年,遼王治理下的遼東都司風生水起,風頭不僅蓋過了燕王治理下的北平都司和周王治理下的河南都司,甚至把近在咫尺的大寧都司甩出十條街外。
寧王朱權多次想到遼東取經,但又拉不臉來。
他可不像周王和燕王那樣,動不動可以派個半大兒子以學兵法的名義到遼東,厚著臉皮剽學,他自己的兒子還在吃奶哩。
但是,每當遼東大米運到大寧城的時候,朱權還是感到一種深深的挫敗感:“他娘的,都是一個爹生的,就是出生時間差幾天,差距咋這麽大哩?”
年初的時候,朱權還是厚著臉皮給遼王寫了一封信,邀請他夏天的時候到西遼河會獵,順便共商西遼河開發大計。
遼王也正有此意,欣然赴約。
遼王早就計劃在開魯、泰寧和雙遼三地再各增加十萬畝水稻和十萬畝玉米。
但是,擴大種植麵積離不開穩定的水源,最好在西遼河上遊再修建一個水庫。而最適合建水庫的位置就在大寧都司境內的西遼河支流老哈河,和後世東北最大的水庫,紅山水庫位置大致相當。
這也是張石提供的一條重要信息。
遼王預想,如果這座水庫建成,不僅遼東都司境內的遼河兩岸從此旱澇保收,寧王也可以在自己的地盤上加大屯田力度,解決軍糧供給問題。
周邊的蒙古部落也會因為有了這一汪穩定的水源,慢慢安頓下來,不會到處惹事生非了。
這是一舉多贏的生意,何樂而不為?
寧王的騎射功夫還是不錯的,甚至比整天忙著掙錢養家帶娃鬥地主的遼王還要好一些。
看來他這幾年沒少練武功。
不過自遼王在遼東跟變戲法似的整出一係列火器後,這武功也就變成了個人興趣了,連特長都算不上。
寧王和遼王在西遼河草原快意騎射一番後,很快達成了合作:遼東出技術、糧食、鋼材、水泥和器械,大寧出保障兵力、民工和木材,共同建設紅山水庫;水庫建成兩年後,遼東不再負擔大寧都司的軍糧供應。
為了支持大寧都司,遼王不得不把修建鬆花江上遊水庫的計劃又往後推了推,並且把蒯富派到了老哈河一線,負責整個工程建設。
當然,他支持寧王建水庫,不僅僅是開發西遼河,寧王的大寧都司屁股下麵其實是個名副其實的金礦,不僅有黃金,還有露天煤礦和製造水泥的天然原料火山灰!
如果在西遼河上遊再建一個大型水泥廠,不僅能加快遼東建設步伐,還會減少遼東的汙染。
為了煤礦和火山灰,幾年兜兜轉轉下來,他從遼西到遼東,最後還是回到了遼西。
和寧王分別後,遼王第一次視察了開魯城。
自仆固雄到西域支援新王後,留在開魯城的郭鑰迅速成長,已經能夠獨擋一麵,把開魯城建設得井井有條,像模像樣。
遼王授權晉商在開魯城旁邊建了一個買賣城,和蒙古人進行集市貿易,頻率也從以前的兩月一次變為一月三次。
有了這個便利的買賣城,趕上幾頭羊就能換充裕的物資,蒙古人也懶得再打打殺殺、搶來搶去了。隻要草原上有草,就有羊,有羊就有一切吃穿用度。
蒙古人放羊可比漢人種地輕鬆多了,馬背上一趟,長調一哼,眼睛一閉,羊兒自己就在那兒生長。
真是閉著眼睛都在數錢的日子。
當然,草原上偶爾也會有零星搶劫事件發生。少數從漠北過來的蒙古人平時搶習慣了,到了西遼河還收不住韁。
年輕的郭鑰就霸氣地停掉買賣城的生意,對蒙古人說道:“你們什麽時候把凶犯給我押到開魯城來,我再重開生意之門。”
蒙古人平時享受這買賣城的便利慣了,哪能容忍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即使找不到真正的凶犯,也要找幾個替罪羊送到城裏交明軍處置。
這樣兩、三次下來,西遼河草原的蒙古人都老老實實做起牧民來。畢竟搶劫有風險,出門須謹慎。
遼王見貿易戰略初現成效,又授權晉商們到哈拉溫山以北的呼倫湖和黑龍江下遊的廟街等地再建一些買賣城,主動給藏在斡難河的蒙古部落和被稱為苦夷的野人女真們送去溫暖。
當然,他也免不了要給晉商們上兩道緊箍咒,一道是商人們必須按照遼王府的限定的銅價表進行物品銷售,保持一個合理利潤就行了,絕對不允許帶著個海馬進草原,騎著然後整出個寶馬來。
另一道就是要求晉商任何時候不得對欠賬的蒙古人、苦夷人放高利貸,年利率不得高於百分之十五,更不得搞羊生小羊,小羊又生羊的小把戲。
後世華夏從蒙古出局,固然和國力衰退有關係,但是和晉商對蒙古牧民搞高利貸盤剝也有很大關係。
由於晉商不擇手段,連帶著漢人都不受蒙古人待見,讓蒙古人對華夏離心離德,投向了老毛子的懷抱。
所以,他覺得必須經常對見利忘義的晉商進行敲打,既用又防。
喜歡去大明扶貧(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