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防火防盜防老朱
字數:5323 加入書籤
第410章 防火防盜防老朱
次日,眾人簇擁著皇帝的車駕繼續北上,老朱讓遼王坐在自己一輛馬車上,開始拉起了家常,但是遼王覺得像是審問,警覺得像防賊似的,嚴防死守。
“遼王啊,遼東每年要賣多少糧食?”
“我隻管大事,這個問題你該問農墾經曆李喜旺!”
“朕聽說遼東每年向外賣一、兩百萬石糧食,還賣給了蒙古人、朝鮮人,甚至是琉球人?”
“那都是農民們自己賣的。遼東的政策是交夠王府的,留足明年的,剩下的都是他們自己的。他們想怎麽賣就怎麽賣。王府一律不幹涉。”
“那你遼東一年田賦收入多少?”
“去年一般,不到百十萬兩銀子,還不夠新王西征的軍費開銷。”
“其他印花稅、契稅和關稅收入呢?”
“有兩百萬兩,還不夠張石和柳升從海路南征的軍費開銷。”
“朕怎麽聽說你去年進賬一千三百萬兩?”
“陛下年紀大了,肯定是聽錯了。去年加上罰款和賣地的錢,還不到七百萬兩。今年官員和商人們都奉公守法,讓我找不到由頭罰款,估計收入不到五百萬兩,還不夠全年軍費開支。”
“聽說你遼王府和沈家經商還有兩百萬兩的分紅啊?”
“哪有這麽多?總共不到一百萬兩,既要養那麽多屬官、工匠、研究所,還要給弟弟們養三個護衛,我自己還要養好幾個老婆、幾個兒子,還有母妃、魯王、含山也在這裏……都得花錢。”
“聽說張玉還送回遼東三百萬兩銀子、十萬兩金子?”
老朱問得越細,遼王越是冒冷汗。看來老朱在自己身邊安排了不少金牌密探,知道得太多了!
好在防火防盜防老朱是他的本能,於是他伸開兩個小手當麵給老朱算起賬來:
“張玉讓人送回來一百萬兩銀子是真,還不夠給海軍裝備大炮的錢,給將士們的犒賞錢到現在還沒有著落。”
“你看,我這大炮三千兩一門,‘洪武號’巨艦裝備五十門大炮,就是十五萬兩,七艘“沈陽”號這樣的大艦每艘裝備三十門大炮,就是六十三萬兩,再加上其他十四艘中型軍艦八十四萬兩,三十艘小型軍艦九十萬兩……”
“大炮一項,總共是二百四十六萬兩,再加上炮彈等開支,至少得三百萬兩。”
“你上次隻給了我五十萬兩,還差二百五十萬兩,如果再加上快要建好的“懿文號”十萬兩,這是二百六十萬兩……”
“你把俞靖和張玉送給朝廷的兩百萬兩銀子還給我,我虧六十萬兩算了,船也算是沈正他們白建了。犒賞錢我自己想辦法,從孩子嘴裏再摳一點,老婆的胭脂錢也省一點,實在不行把沈陽城建的行宮都賣了……”
聽著這臭屁兒子算盤打的嘩啦嘩啦響,老朱那個臉拉得要有多難看就有多難看。
反正遼王也不看,天氣這麽熱,他把頭瞅向窗外,欣賞田園風光就是了。
老朱覺得這臭屁兒子純粹是在胡攪蠻纏,有的賬算了幾道,有的成本高估了十來倍。
但要是反駁,估計馬上要打自己的臉。
你跟他計較大炮實際成本,他會給你講遼東出兵的糧食成本、戰馬成本、槍械成本,怎麽辦?
內地一艘三千料大船造價隻要兩千五百兩銀子,他說他的三千料戰船造價得三萬兩銀子,木料用最好的,甲板都整成雙層的,再加上大炮火器之類的,還真沒辦法細算。
光是洪武二十二年支持馮勝北伐,朝廷前前後後就費了三百萬石軍糧,價值一百萬兩銀子,這都把國庫掏空了,還發行了不少寶鈔。
何況當年為支持藍玉北伐,鑄的三十門大炮確實費了九萬兩銀子,三千兩一門。
但是不反駁,看著這兒子的不可一世的臭屁樣,他又實在咽不下這口氣。
尋思半天,老朱隻好歎了一口氣,說道:“好!好!好!你這個王爺當的艱難,朕這個皇帝也當的辛苦。不如咱們換一換。朕以後管你叫爹!”
“籲!”
在前麵駕車的朱能聽見老朱憋出這句雷人之語,驚得不由把韁繩一收,來了個急刹車,差點把馬車掀翻。
幸虧遼王發明的刹車比較好使,後麵的馬車一個個也都跟著緊急停了下來,差點釀成一連串的追尾事故。
遼王也跟著嚇了一跳。
他不明白,這個老朱突然心血來潮到遼東到底想幹什麽!自己幫他擺平了那麽多事情,不領情就算了,還處處針對自己。難道就是像後世老小孩一樣,為了和自己的孩子置氣麽?
他覺得已經忍了老朱好多天了,既然忍無可忍,就無需再忍。
他先跳下了馬車,脫下王袍,往地上一扔,徑直走到不遠處的一塊水田旁,向車內的老朱招手道:
“好、好、好!你以為我這個遼王好當是吧?”
“我天天給你當免費的看家護院,你反過來還要搜刮我的家底。”
“來、來、來!咱們今天來個插秧比賽,誰輸誰是兒子!”
隨行的大臣們哪見過這場麵?聽過這虎狼之詞,趕緊把頭扭到別處,捂著耳朵,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兒啊,你這說的是什麽混賬話。”
寧貴妃這時也跟了上來,一邊淚眼婆娑,一邊佯怒拍打著遼王。千擔心萬擔心,這對父子冤家還是在群臣麵前又杠上了!
老朱也來了勁,同樣脫下龍袍,走到水田裏,嚷道:“別以為就你腿上的螞蝗多。當年朕打天下前,也是種過幾年水田的。你這移秧法,還是跟朕學的。”
遼王也不理老朱,率先拿起一捆秧苗,就開始插起秧來。
不過他心裏開始有點後悔了,跟這老頭子較什麽勁呢?
如果按曆史記載,明朝水稻平均畝產量確實為曆代之最,豐年能達到四百斤,甚至超過了後來的滿清和民國。
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在技術上實現了從拋秧種植到移秧種植方法的轉變。移秧種植方法不僅節約了一半種子,產量還提高了不少。
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曾經專門對這個移秧種植方法進行了記載和推廣。
何況,他現在聽到這革命性的技術竟是老朱本人發明的,老朱對華夏還是有貢獻的。
遼王插著插著,漸漸放慢了速度。
盡管如此,老朱還是被遠遠落在後麵,畢竟年紀太大了。
還是遼王側妃明月機靈,來了一招撒孩為兵,讓魯王和含山帶著三個葫蘆娃一起跑到水田裏去勸老朱,這個喊“父皇”,那幾個喊“皇爺爺”,小手還左搖右拽的。
老朱哭笑不得,一把老骨頭不散架也差點被搖散架了。
寧貴妃也跑了上來,勸道:“陛下,你是最厲害的皇帝,植兒也是最厲害的王爺,你倆較什麽勁哩!含山和孫兒們還小,別讓螞蝗咬著了。”
老朱這時也覺得有點無趣,關鍵是腰有點難受,一彎下,就直不起來,直起來,就彎不下去。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不過他還是又堅持插了一柱香功夫的秧,秀了一下造反之前當農民的基本功,然後才厚著臉皮說道:“今天看在孫兒們的麵上,這場比試就算了。”
遼王正要上車,老朱突然又向遠處喊道:“朱能你過來,你來評判一下,到底誰勝出?”
朱能本來躲得遠遠的,害怕龍虎相鬥飆他一身血。
聽到老朱給了這份光榮卻又要命的差使後,隻好硬著頭皮走到水田中間,裝模作樣的把老朱和遼王插的秧苗該認認真真地都數了一遍。
過了一會,他對百官大聲宣布:“本場插秧比賽,陛下共插下秧苗八百顆。陛下春秋今天七十,遼王二十,遼王年青,所插秧苗理應為陛下三倍半,即兩千八百顆。遼王實際所插秧苗隻有兩千六百顆,故本考官判陛下勝出。”
老朱聽自己獲勝,臉上立馬露出燦爛的笑容。
護駕官兵也是山呼海嘯起來:“萬歲!萬歲!萬歲!”
朱能不由為自己破了這個必死局暗自高興,擦了擦腦門上的冷汗,扯著嗓門喊道:“陛下文治武功天下第一,愛民如子舉世無雙。”
老朱聽了這超級大馬屁更高興了,似乎那滿臉褶子都迸發出萬丈霞光來。
看到朱能連續出彩,比賽現場的文武百官不由對這個行伍出身的朱能刮目相看。
這家夥溜須拍馬水平絕對不亞於打仗,如果進了朝堂,絕對會搶了自己的風頭,以後還得防著點。
此時正值插秧季節,周圍十幾裏都是忙著插秧的農民。
他們在遠處聽到這裏吵吵嚷嚷半天,都來看熱鬧,被羽林軍(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