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管寧、田豫、劉禪(二)
字數:5422 加入書籤
聽聞管寧的需求,劉禪先是一怔,隨後陷入沉思。
他猶豫並非出於對自己不在朝廷影響的擔憂。
在這個充滿混亂與奇跡的時代,他並不憂慮。
各家諸侯如同當年的大漢天子劉協一般,四處征戰,政事常交由朝臣處理。
曹操與曹丕父子便是如此,尤其是曹操,幾乎坐實了曹氏首席將領的地位。
江東亦是如此,孫策一手開創的江山,連周瑜這樣的賢臣都曾為此抱怨許久。
起初,周瑜的速度甚至追不上孫策攻城略地的步伐。
而他們西川劉氏的開疆君主劉備,亦是如此。
攻打荊南、對抗張魯、征伐劉璋、爭奪漢中,常年在外征戰不歸。
仿佛這個時代,一個合格的君主若不親自領兵對決,便不算真正的領袖。
所以盡管劉禪久未歸家,但他並無半點焦慮。
相比其他前輩,他更為可靠。
即使孔明與他都不在朝中,龐羲、嚴顏兩位老將與董允監管百官,吳懿、吳班遠離西川,他並不擔心有何變故。
何況向寵與徐庶已返回,加上朝中重臣與諸葛亮遺留的丞相府僚屬協助治理西川,無需劉禪過多操心。
他真正猶豫的,是管寧的意圖。
他不愚鈍,明白管寧的言外之意並非要他端茶倒水,而是要教誨他。
畢竟,管寧剛才提到他答應了諸葛亮一件事。
然而,劉禪確實想知道,自己何處出了問題,以至於諸葛亮請來了管寧“指導”自己。
\"管公如此器重小子,小子深感榮耀,這些時日,實則讓管公費心了!\"
猶豫過後,劉禪明智地摒棄了皇上的自稱,轉而自稱小子,以此表明他對管寧的敬意。
對此,管寧隻是輕輕頷首,未表露更多的情緒。
田豫則直截了當地提出,期望劉禪能答應兩件事。
其一,他想去拜訪幾位故友——先賢劉備、簡雍、關羽、張飛、孫乾、糜竺、趙雲等人。
盡管他們已不在人世,甚至多數隻剩陵墓,有的連遺骨都不全。然而田豫此行,隻為向他們致以深深的懷念。
其二,他清楚地告訴劉禪,無意仕途,既然被俘至此,他願意像管寧一樣,安分地在此擔任教職。
平日裏教授學生們兵法武藝,於此度過餘生也無憾。
盡管這兩個要求讓劉禪五味雜陳,但他並未強求,隻是點頭應允。
當然,隨田豫一起來的人,自然而然地成為了書院的守護者。
於是,漢中書院的實力猛然提升。
田豫、管寧兩位才俊的加入,加上以田豫門徒身份來的杜夔,使得書院在某個層麵的實力,一舉趕上了昔日的潁川和鹿門山,即使在當前,亦可媲美許多知名學府。
劉禪在這種情境下,踏入漢中學院,成為其中一員,但他並未與眾多學生一同聽課,而是跟在管寧身旁。
平日裏端茶遞水,偶爾回兩句,談不上多大的收獲。
不過今天,他們的對話似乎變得不同尋常起來。
此刻,屋內再無他人,田豫已外出祭奠好友。
管寧的兒子管邈也被他父親早早催促去休息。
而山長盧毓見到這一切,也明白自己不宜再逗留。
於是,房間隻剩下劉禪和管寧兩人,劉禪終於意識到,他期待已久的事即將發生。
管寧有話要教導他。
\"公子,老夫心中一直有個疑問,不知是否適宜提及!\"管寧為劉禪斟上一杯清茗,這是劉禪傳授的技巧,頗受管寧喜愛。
劉禪恭敬接過茶杯,麵帶微笑。
\"管公直言無妨,小子定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既然公子如此,老夫便不客氣了,但願公子事後勿怪老夫冒昧!\"管寧也輕輕一笑,接著說道。
\"老夫與孟起將軍曾有交情,對其所為略知一二,不知這些是否出自公子之手?\" ...
管寧的疑問清晰如故,他想知道馬超在冀州之地施行的分田賜寶之策,是否出於劉禪的授意,或是他的智謀構想。
劉禪此刻直視坦率的管寧,不再遮掩任何秘密。
“確是小子一手策劃,那時覺得此策略雖帶幾分殘酷,實乃良計,故而令驃騎將軍執行!”
管寧微笑著頷首,對劉禪的坦誠並無責備之意。
“陛下視此為良謀,恐怕是因為此計深諳人性啊!”
“……的確。”
劉禪此刻流露出一股強烈的自信心。
這是一種兩難的抉擇。
既博得了天下民心,也讓統治者失去了民心,更是使世家與朝廷漸行漸遠,可謂是對人心的極致操控。
管寧對此未作過多評論,反而追問起來:
“陛下如何看待那些世家呢?”
“雖然貪欲之人不少,但也有無數才智出眾之輩,他們是維係天下秩序不可或缺的力量。因此,在執行此策時,小子特別叮囑驃騎將軍,切勿暴露身份。”
劉禪忍不住為自己辯解,但管寧隻是輕輕搖頭,示意他不必繼續。
“老夫並不認為陛下的計策有何不妥,相反,老夫認為陛下非常聰穎,有如此心機,能避免臣子的蒙蔽,這是好事!”
首先對劉禪讚賞一番,接著,管寧繼續說道:
“不過,老夫的問題似乎陛下並未理解透徹,罷了,老夫問得更清楚些,陛下認為這天下何人才算是真正的世家子弟?”
“這……似乎數量眾多!”劉禪尷尬地笑了,“不說旁人,先生您不就是法家名門管家的後代嗎?除了管公外,盧毓先生,我麾下的鄧芝等人,乃至昔日四世三公的袁家,弘農楊氏等諸多名門,舉不勝舉!”
劉禪所言並無錯,要說這天下的世家,恐怕三日三夜也道不盡。
因為太多了,如今的官員十有**出自世家。
寒門子弟已逐漸凋零。
管寧不斷點頭,待劉禪說完,他才接著問道:
“既然陛下提到了這麽多,那老夫就繼續問了。天下世家數不勝數,老夫隻挑選一二問問。弘農楊家是大漢時期的顯赫家族,更有‘一門四太尉’的美譽。楊彪曾任太尉,曾祖父楊震、祖父楊秉、父親楊賜也都官至太尉,弘農楊氏無疑是弘農的頂尖家族。那麽,陛下可知道他們的起源?”
“傳說源於高祖時期的騎中郎楊喜,因參與圍剿項羽並奪得項羽的腰帶,被封為赤泉侯,隨後定居弘農。直到他的曾孫楊敞在宣帝時期崛起,擔任丞相,弘農楊氏才真正崛起!”
談起這楊家,抑或是提及眾多古老家族,作為炎漢帝國的帝君,劉禪對此了如指掌,畢竟這是他研習的課題之一。
不過,盡管他對自己的回答感到滿意,管寧卻沒有停歇,反而繼續提問起來。
“既然提到了楊喜,不知赤泉侯楊喜的家世如何?其父尊號為何?”
“這……”劉禪略顯困惑,楊喜不過是先帝麾下的一位守衛,並非統帥,他怎能知曉其家世與父母的名諱?
見劉禪愣住,管寧便直接跳過這個問題,轉向下一個議題。
“既然楊喜為楊氏家族的開創者,那麽他的兒子是誰,有何非凡之處?”
“……”劉禪繼續保持沉默,因為他確實一無所知。
“楊喜之子,即楊敞的祖父,名叫楊敷,字伯宗,隨後是楊胤,字嗣宗,這兩位均無顯著才能,別說顯赫,若非老夫近期撰寫書籍,借閱了楊家的家譜,隻怕老夫也無法辨識這兩位的角色。
不過陛下,您是否已思考清楚剛才的問題?
弘農楊氏源自赤泉侯一係,那赤泉侯楊喜自身,又是從哪個家族誕生的呢?”
“……不是!”
“那我們換個話題,此時的大漢,除去幾家特例,應該是關羽、張飛、糜竺這三個家族吧!”
“……是的!”
“不知他們能否算作世家?”
“……算!”
“那麽陛下,請問世家與平民之家有何本質區別?”(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