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管仲與劉禪的教誨
字數:5842 加入書籤
劉禪終究未問出口,關於管公所欲為何。
並非劉禪怯懦,而是他剛接受了教導,懂得了長遠與短暫的區別。
不必了解麾下的一切舉動,洞察他們內心所想,那叫短視。
如以往一般,他隻需把握大勢,其餘自有賢士輔佐,這才是他應做的。
此時此刻,劉禪仿佛才真正理解簡雍當初的問題。
他將以何種姿態,治理這天下,掌控朝廷!
劉禪不擅長權謀,不通武技,缺乏文采,更無梟雄的氣質。
唯有那份仁慈之心,在這動蕩的時代,不知是福是禍。
然而,他的軟弱,何嚐不是一種優勢呢?...
他隻需秉持天命,洞察奧秘,選拔奇幻世界的英才,施以魔法契約,以威望駕馭人心,然後放手讓力量自然繁衍。
他僅是駕馭命運之舟的領航者,不必親曆水手的辛勞。
“嗬……”劉禪領悟了此道,深深吐出一口氣,心頭莫名地舒展開來。
管寧望著劉禪的轉變,嘴角勾起一抹微妙的微笑。
他出身名門望族,卻甘願為平民階層爭取虛幻的希望,這非因他的高尚偉大。
而是他與智者諸葛亮一樣,洞悉世間法則,知曉凡事皆有度,治理王國更甚。
豪門勢力過於龐大,如今已悄然掌控眾多權柄和領地,正如管寧先前所言。
當一個人身處赤貧,隻求溫飽,但當他位極人臣,他渴望何物?
一語定乾坤,位居次席,俯瞰萬眾。
當他已至人下萬人之上,難道要讓其子輩退步?
別說初心難守,近在咫尺的誘惑又有幾人能抗拒?
一旦豪門權勢登峰造極,無處可升,他們的貪婪本性便會暴露無遺。
滿足於安逸,而非開拓疆域。
之所以如此,因為他們是聯盟,而非單一的個體。
屆時,豪門之間唯有無盡的爭鬥,而那時的皇室,可能也無法保證世襲的明智決斷。
黎民百姓或許隻能承受苦難,成為最後的結局。
正是因為預見這一切,深思熟慮,管寧在世家崛起之初便遠赴遼東。
他在遼東隱居,真的是逃避嗎?
為何他廣納門徒,膝下弟子成百上千,許多貧寒子弟因他得以識字明理。
這些,是希望的火炬,代代相傳。
管寧不妄想逆轉時代,也不企圖改變天地間的宿命。
他踏入了道的境界,卻缺乏施展法術的才能,因此他選擇了另辟蹊徑,為後人留下一粒希望的種子。
遼東,地處邊陲,假使未來中土陷落,
那裏或許會成為新的希望之地。
然而,這些都是管寧心底的秘密。
這次重返中原,他目睹了預想中的變遷。
但在這座風雨飄搖的大廈前,他看見了一個奮力修補的身影。
此刻,駐紮荊州的諸葛亮。
那人比他更勇敢,或許正因為想見識這個時代的勇者,他默許馬孟起帶走了他,甚至暗中助力馬超。
在荊州,他並未失望,諸葛亮果然是個勇者……
在諸葛亮的口中,翠綠森林中的漢中學院,那個與他懷有相同理想的避風港,躍入了他的視線。此刻,管寧確實有一瞬被觸動了內心。
若能挽救搖搖欲墜的王國,何須沉溺於虛幻無依的期盼?
管寧踏入了漢中學院,遇見了尚未展翅的劉禪,尋得了逆轉乾坤的關鍵。
“世間或許仍有生機可覓!”
這正是此刻管寧內心的真摯寫照。
他並未向劉禪袒露心聲,無須多言,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曆程,它們塑造了他們與眾不同的觀念與行動。
如同管寧教誨劉禪要有遠見,隻要大方向正確,劉禪應去經曆屬於他的人生。
而劉禪也沒有再主動找尋管寧,他已從管寧那裏汲取了許多。他需要時間去內化,而這段時間,他就在漢中學院度過,傾聽那些先生們的教誨。
這所漢中學院已屹立多年,其影響早已超越了漢中,延伸至幽遠的上庸與涼州之地。
甚至西川及荊州,凡有貧寒子弟,渴望逆境求生,都會前來此地研習,追隨他們心儀的先生左右。
盧毓身為山長,卻不涉獵具體教學,其他幾位卻各有門徒,這也令他們重燃重返朝廷的願望。
畢竟,即使他們可以淡泊名利,也要為門下弟子的未來著想。
在這個時代,教師如父,弟子應尊敬師長,而為師者,也需設法為弟子的前程負責。
此刻,來敏和孟光的表現平平,畢竟他們傳授的春秋大義與儒家經典,隻能算是通識,麵對基礎薄弱的學生,要讓他們深入理解頗為困難。
然而,譙周卻與眾不同。作為學院中最年輕的名士,建安五年誕生的譙周年富力強,既是名臣又是名士。
他身邊伴有兩個散發著才子氣息的青年。
盧毓曾提及,這兩人堪稱漢中學院的精華,一個叫陳壽,是譙周的同鄉,一個名為羅憲,來自襄陽,也是從成都趕來求學的學子。
相比陳壽,羅憲的家庭狀況較為艱難,早年因戰亂逃至益州,但始終未能嶄露頭角。如今,看到漢中學院,他萌生了試一試的想法,最終拜入譙周門下,與陳壽並稱為“二賢”。
盡管譙周性格上有爭議,但他和陳祗一樣,隻是理念不容他人,並非無情無義之人,算不上過分。
此外,他的兩位弟子,確實在教育上做得出色。
“回頭告知陳壽一聲,讓他去成都找董允,就說朕給他安排了職務,讓他去試試!”
羅憲還年輕,而陳壽已有足夠的能力,年紀也已不小了...
劉禪借助陳壽,以探明學院弟子直入仕途會遇到何種奇妙挑戰。若一切平穩,他便能為書院推薦賢良與俊傑,那時,漢中書院才真正步入神奇的軌道。
處理完這些事務,劉禪悄然來到管寧窗外,傾聽他對一群幼童的教誨。
沒錯,是幼童。
漢中書院裏,既有世家子弟研習過私塾,更多的是來自平凡家庭的孩子。
長途旅行對年紀有著奇妙的限製,除此之外,還有許多來自漢中上庸及西川各地的孩童踏入此地。
大多數都是小有財富的家庭的孩子,他們先來這裏試探書院的奧秘,對他們而言,這已是最佳選擇。
此刻,管寧正在給這群孩子們講述傳說。
他講述儒學,或說是儒家的神秘經典。
在管寧口中,儒學不再乏味,他賦予它獨特的詮釋。
管寧道,儒學聖者孔子非尋常書生,身高達九尺二寸,世人贈以“巨人”之譽。
孔聖體魄魁梧,更有超凡之力與武藝,據《呂氏春秋》記載,他曾舉城門之閂,且能與人搏擊。
又言其勇勝孟賁,孟賁乃水中無懼蛟龍,陸地不避虎狼,曾一人力分雙牛,一手按住牛頭,一手拽出牛角的猛士。
在《東周列國誌》中,他是超越凡人的存在,而描述孔聖,勇猛更勝孟賁...
儒學六藝,孔子尤擅長射箭,圍觀者可立成箭靶之牆,據其自述,駕車技藝更勝,若不駕車,奔跑速度亦快於兔。
在管寧的敘述中,孔子的形象便如此生動。
身材高大,疾步如飛,隨時可能提起城門之閂與你論理。
此刻,你必須以理服人。
然而當你口舌不及,武力不敵時,唯有逃遁方能自保。
逃亡之際,你會看見一位強壯的老者駕著戰車追趕,弓箭始終對準你,蓄勢待發。
更重要的是,周圍有三千弟子環繞,虎視眈眈,口中高呼“以德服人”!
孔子雖有此等神力,卻始終堅持自我約束,弘揚禮義,不斷告誡弟子。
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這就是儒學的魔力,即使脾氣不佳,但為了心中的理想,我們會抑製**,控製情緒,塑造品格。
當然,如果你執意不從,也可“以德服人”。
這是別具一格的儒學之道。
這些敘述無疑讓這些孩童對儒學萌生了奇妙的喜愛,連劉禪都不禁微笑起來...
當年那位引導他的魔法導師若然如此,或許他此刻已能將《魔文四書》與《神秘五典》倒背如流。
“有如此導師,朕也可安心了!”劉禪最終悄然離去,步入學院的幻靈假山之巔,凝望著初升的晨光,慢慢合上了雙眼。
“朕也該返回了,這廣袤世界,是時候歸於寧靜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