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曹叡的最後抵抗

字數:4007   加入書籤

A+A-




    如今天下格局與史書大相徑庭,但整體實力差異不大,隻是有些人提前在這亂世中嶄露頭角。

    如荊州的司馬懿,他派遣麾下大將衛瓘與愛子司馬師直奔樊城外,與鄧範的樊城部隊及石苞的襄陽軍隊麵對麵布防。

    雙方如此接近,曹軍營地的任何風吹草動,樊城都能立即察覺。

    同樣,樊城的任何動向也無法逃過曹軍偵查者的耳目......

    這種戰術將曹魏的族群優勢展現得淋漓盡致,夏侯儒等人先前不敢嚐試,皆因他們的膽識並未達到所需的境界。

    畢竟,在這嚴密的防禦下,每一刻都如同繃緊的弦,稍有不慎,哪怕是微小的誤解,也可能演變成激烈的衝突。

    因此,這需要無比的勇氣,以及貨真價實的軍事才能。夏侯儒或許具備豐富的經驗,但缺乏承擔風險的膽識。而司馬師和衛瓘,卻毫無懼色。

    他們對領袖司馬懿有著深深的信賴,根本不擔憂自身會被敵軍圍困。與此同時,司馬懿也未讓他們失望,他並未把大軍集結在宛城,而是巧妙地封鎖了上庸的出口。

    在牛金的威壓下,他們連夜毀壞了通向上庸的要道,使得原本三國鼎立的荊州防線土崩瓦解。雖然上庸還能與襄樊保持聯係,但失去了奇襲宛城的威脅,最終隻能讓漢軍與曹軍進行殘酷的陣地戰。

    這種情況對漢軍來說絕非佳音。畢竟,漢軍主力仍以蜀人為主,雖勇猛,但相較於曹軍的雄壯,略遜一籌,這是地域差異,無可改變。

    此時,除了兵員問題和司馬懿的步步緊逼,江夏和新野的局勢也日益緊張。田豫離去後,滿寵感到了孤立無援,於是曹叡派遣孫禮加入滿寵的隊伍,擔任汝南太守,兼征南將軍。

    二人不再著眼於江東,而是將矛頭轉向新野和江夏,步步進逼。不久前,壽春也進行了軍事調動。王淩繼續領軍駐守壽春,諸葛誕晉升為副將,接替文欽,而文欽則前往豫州,協助滿寵與孫禮共同攻打新野和江夏,意圖重新奪回這兩座戰略要地。

    鎮守新野的薑維和坐鎮江夏的吳班都不是徒有虛名之輩,他們嚴密封鎖四周,清理戰場。江夏更是設立眾多明哨暗卡,構建了鹿角木堡,幾乎複刻了當年魏延的漢中防禦體係。

    盡管這樣的部署消耗巨大,但在李嚴和劉禪的支持下,諸葛亮親自下令益州調集糧草送往荊州前線,堅定了全麵抗戰的決心。大漢的堅韌,使得曹魏開始猶豫不決,文欽在新野與薑維短暫交鋒後,發現雙方均無法壓製對方,最終隻能暫時休戰。

    曹魏憑借人多勢眾,兵強馬壯;而漢軍則利用地利之便,加之薑維等多位智勇將領的計謀,使得雙方激戰不斷。

    荊澤大陸陷入了這樣的膠著,羊氏父子被委以河瀾與河心兩地的重任,那正是馬孟起即將攪動風雲的區域。

    雖為父子,二人卻公私分明,皆為賢能之臣,他們令河瀾與河心兩地在悄然間開始了從平民化向軍事化的轉變。

    依靠黃河與重重關隘構築的防線,讓尋常將領隻能望其項背。這便是劉邁提議啟用馬孟起坐鎮高陵的症結所在。

    不隻是因為北境與幽州草原相接,更因如今的羊氏父子實至名歸,值得這般倚重。

    夏侯玄與夏侯霸已駐守潼關之外,曹肇和曹篡兄弟則扼守清泥隘口。四人的背後,是日益穩健的曹宇,他的成熟讓人信服。

    當然,此刻的曹宇雖已成熟穩重,頂多算一位經驗豐富的好將領,與夏侯儒大致在同一層次。

    四大戰場,四方布局,局勢漸趨穩定,再持續下去,曹魏便會在適當時機發動舉世矚目的反攻。

    曹叡也是這樣想的,因此這段時間他全力以赴地準備。教導兩位養子,籌備充足的糧草,爭取曹氏與夏侯氏的支持,最後整合各地兵馬。

    曹叡甚至動用了多年潛藏的力量,校事府與各軍營在他命令下悄然調動,準備隨時為他獻身。在家國大計上,曹叡這段時間同樣一絲不苟,沒有任何疏漏。

    盡管曹叡鍾愛奢華,愛美姬,喜歡眾多事物,但他的確是個明智的君主,這點無人能否認。近年來,曹叡的性格更加堅定冷靜,智謀決斷,朝廷平衡之道也日益精通。

    也因此,盡管曹叡與世家有些嫌隙,但曹魏的政令皆出自他一人,真正做到了獨斷專行。同時,他趁此機會,在杜恕整治朝綱之際,提拔了一批早已預備好的官員,而這些人並非出自曹氏或夏侯氏。

    曹叡頒布法令設立律博士,革新漢朝法律,製定新律,並借此吸引了大量人才歸於麾下。更重要的是,這些調動都在司馬懿等人的眼皮子底下完成,近幾年曹叡逐步將軍權下放,除了早早交出兵權的陳群,其他三位輔政大臣幾乎未曾鬆懈。

    他們常年在外征戰,表麵上賦予了他們權力,實則使他們遠離了朝廷的核心。尤其是曹真和曹休兩位曹氏支柱離世後,司馬懿回洛陽中樞的日子屈指可數。即便這次世家勢力抬頭,也被曹叡迅速派出……

    當局勢在眾人努力下趨於平穩,曹叡毫不猶豫地擢升了尚書令陳矯、尚書仆射衛臻以及司隸校尉崔林等貴族。這些家族雖同樣源自世家,但他們代表著與司馬懿截然不同的力量,讓司馬懿一派一時之間無法評斷曹叡的意圖,究竟是過河拆橋,還是深思熟慮。

    在這兩年間,曹叡在繁重政務中抽調司馬懿重返洛陽,並率軍平息了遼東屢次叛亂的動蕩。司馬懿率領的,是精銳的輕騎兵,去時十五日,歸來十五日,戰鬥十五日,僅用四十五日便蕩平遼東,令公孫淵直至城下詐降之時,仍困惑不解曹魏士兵如何能如此神速。

    待司馬懿回到宛城,薑維等人的補給仍未備齊。值得一說的是,司馬懿出征的同時,滿寵正帶領文欽對薑維和吳班發起攻擊。

    曹叡的布局精準無誤,司馬懿則膽識過人,四十五天的奇襲,漢軍尚未回過神,他已清除了最後一個隱患。回宛城後,司馬懿才得知,曹叡在他離開遼東的當天,已秘密命令新任帶方太守劉昕和樂浪太守鮮於嗣,渡海平定兩郡,並給予韓國內各臣子邑君的印綬,其次則為邑長。

    他還尋得了孫權多年未找到的一片土地,盡管那裏已有王國存在,曹叡深知無法越海爭戰,故在表達臣服之意後,尊封那國之主卑彌呼為魏國的親王,同時賜予象征地位的金印。

    這些舉動看似微不足道,不過是些附屬國的例行事務。但經曆過兩次此類事件的司馬懿明白,曹叡正在累積自己的功績。曹丕曾這樣做,隨後自立為帝;曹魏的創始人曹孟德亦然,隨後被封為王。如今身為曹魏皇帝的曹叡,其目的似乎昭然若揭。

    “曹叡渴望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以穩固曹魏的江山基業!”

    理解雖易,破解卻難。曹叡並未留給司馬懿及其背後的世家任何反應的空間,利用漢軍和江東的牽製,他大興土木重建宮殿,接著假借救濟災民的理由巡視全國,樹立親民形象。最終,他豁免了受災四州的賦稅。

    一時之間,曹叡的聲望如日中天。然而此時,曹叡的皇後毛氏離世,寄托厚望的養子曹詢也步上了他親生兒子的後塵。唯有另一位養子曹芳,在這場風暴中存活了下來...

    與此同時,仿佛回應著某種神秘預兆,曹叡也驟然陷入了病榻。

    他病倒的瞬間,便喚回了秦朗、曹宇等親信返回魔法都市——洛都,而此刻,司馬懿等人也開始悄然將視線投向那座古老而又神秘的城市。

    那裏,一股股無形的力量正在暗中湧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