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牽連
字數:4119 加入書籤
楊稷死後的第三天,朝廷出了一件大事!
大理寺少卿黃淮等人,帶著一群都察院禦史上奏太子,嚴懲楊稷等欺男霸女,草菅人命的凶手。
楊稷已經被朝廷淩遲處死了,楊士奇也被抄家,他們所說的凶手其實是兩個幫凶。
常繼祖和梅純!
當初楊稷強搶民女,二人都是幫凶!
不用想都知道,這是文官的反擊!
上午,梅殷老駙馬穿著朝服,拄著拐杖,將孫子梅純綁到宮裏認罪。
而常繼祖更慘,被他爹打的全身遍體鱗傷。
跪在尚書房前的梅純看著被打成血人的常繼祖,嚇得全身哆嗦起來。楊稷被淩遲處死,讓這二人心驚膽顫。
他們和楊稷是死黨,平常可沒少幹蠅營狗苟之事。
孩子不懂事,不明白這些朝堂的爭鬥,但家裏的長輩可是心知肚明,李景隆扳倒楊士奇的同時,也把這二人牽扯了進去。
長輩帶著家裏的孩子,親自來宮裏認罪!
“請殿下治罪!”
“請殿下治罪!”
梅殷,常升同時跪在地上,衝著尚書房叩首。
過了一會兒,金忠走了出來,說道:“駙馬,公爺,殿下讓你們進殿說話!”
二人顫顫巍巍的起身,走進尚書房,行禮過後,太子很客氣的讓他們坐下,並吩咐人上茶,可謂禮遇有加。
二人哪裏還有心情喝茶,連忙拱手道:“殿下,臣等有罪!”
太子心裏很明白,二人因為何事而來,率先開口道:“你們這些做,讓孤很難為!”
他當然為難了,如果這事對楊稷是重拿輕放,作為幫凶,也就不了了之了,可楊稷直接被朝廷舉起來摔死了,文官追著不放,於情於理,這二人都逃不脫幹係。
“即使父皇還在京城,處理此事,恐怕也不會饒了二人,父皇最痛恨的就是仗著身份,欺壓百姓,永興一朝,三十年風雨,你們見過父皇寬恕過哪個欺壓百姓的人!”
“若是太祖皇帝執政呢,想必隻會更為嚴厲!”
如果永興皇帝在,這二人大概會被鎖在東華門外,如果是太祖爺,這會已經人頭落地了。
聽到太子這樣說,二人準備好的話,直接憋死在了肚子裏。
梅殷長歎一口氣,自己謹慎了一輩子,一點過錯都不敢犯,沒想到梅家卻栽在了孫子手裏。
常升苦著臉問道:“殿下,犬子,還能活嗎?”
太子心裏也不想處置二人,但律法就是律法,如果隻殺楊稷,不處置二人,說不過去。
眼看太子不說話,常升頓時慌了,苦苦哀求道:“殿下,臣……臣就這一個兒子啊,是常家唯一一根獨苗啊,他要死了,常家就絕後了啊,求殿下開恩,饒他一命吧!”
常家子嗣衰微,常茂無子,常升隻有常繼祖一個兒子,常森倒是也有兒子,不過都是庶出。
別人家都是子孫多爵位官職少,常家正好相反,兩公爵,一個指揮使。
梅殷跪了下來,把拐杖放在地上,低頭道:“臣求請殿下開恩,臣願以命換命,換孫兒一條命!”
二人的話讓太子心裏有些傷感,無奈道:“你們真要逼孤嗎?”
二人同時說道:“求殿下開恩!”
太子是真的難為,如今皇帝不在,他還要靠二人來穩定朝廷,若是把二人的兒子,孫子給殺了,難免會讓二人心寒。
可不處置,又如何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律法豈不是成了兒戲,以後如何能服眾。
重拿楊稷,就得重拿常繼祖和梅純。
“把常繼祖和梅純叫進來!”
太子吩咐道:“你們先回去吧!”
“殿下,您……”
常升話還沒說完,太子擺手,讓他們走!
二人隻能先離開,片刻後,常繼祖和梅純被帶了進來。
這二人和太子還都是親戚,那個常繼祖還比他大一輩呢。
看著二人,太子眉頭一皺,梅純被捆成了粽子,而常繼祖被打成了血人。
即使這樣,太子也沒有任何同情心,反而心中的怒火瞬間爆發,劈頭蓋臉一頓大罵。
“西南的將士在前線奮勇殺敵,你們在後方強搶民女,真是好本事啊!”
“早知道就該讓你們也派往軍中,死在戰場上倒也光榮,不至於不辱沒家族!”
“殿下,臣……臣錯了,臣再也不敢了……”
梅純嚇的瑟瑟發抖,當初他還沒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直到楊稷被淩遲處死,他是徹底怕了,連忙去找他爺爺,坦白一切,可惜已經晚了,都察院的禦史已經把他告上朝廷了。
“早幹什麽去了!”
太子嗬斥道:“家裏把你們送進司馬院,學了本事就是讓你們耀武揚威,欺壓百姓的嗎,大明的勳貴子弟多了去了,又有幾個向你們似的,胡作非為……”
“收複西南之戰,司馬院死了多少軍官,你們倆怎麽不去死的!”
太子把這幾個月的壓抑全部發泄到了二人頭上。
常繼祖苦著臉說道:“殿下,臣願戴罪立功,前往西南軍中效力!”
太子怒罵道:“西南的仗早打完了,你睡醒了是不是,還是司馬院出來的軍官,你們也配!”
太子越說越生氣,都快上手揍人了。
“殿下,臣……臣不想死啊!”
梅純嚇得直接哭了出來!
“你看看你現在這副樣子,梅老駙馬怎麽會有你這樣懦弱的孫兒,丟人現眼!”
太子罵了許久,心裏的氣也出去了!
“來人!”
太子指著二人說道:“將這二人關進錦衣衛詔獄地牢之中,不要有任何照顧,好好反省去吧!”
詔獄之所以恐怖,是因為牢房全部在地下,裏麵一片黑暗,終年不見陽光,潮濕發黴,蟲鼠遍地,即使不被用刑,住上幾個月也會生病,洪武朝病逝在詔獄的官員不在少數。
太子最後處理的結果就是沒有結果,隻能等到皇帝回來,親自處理,同時也是在穩住梅駙馬和開國公,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至於文官那邊,就交給曹國公和他們扯皮吧。
出了皇宮,常升大罵李景隆,不是個東西,他要扳倒楊士奇,卻把自己的孩子牽扯進去了。
但梅殷卻明事理,知道事情的真相,審楊稷的時候,人家曹國公刻意避開了常繼祖和梅純,是楊稷主動供了出來,才讓三司的官員聽到,這才有了找太子告狀的事。
這筆賬,應該算到那些文官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