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3章 發新幣財政改革 分權力各司其責

字數:2754   加入書籤

A+A-


    甘仲郢如何去尋阮中用暫且不提,卻說時間轉眼到了七月,正憲帝正式頒發《貨幣新令》,將銅錢、金幣、銀幣、紙幣同時確定為四種法定貨幣,同時頒布新的銅錢幣樣及各種貨幣之間的兌換規則等,並明確規定非朝廷法定貨幣製式的金銀器物不得作為貨幣使用,但可到銀行兌換為法定貨幣。新令昭告天下百姓,手中所持的舊式銅錢需在一年之內到所在縣的平原銀行兌換為新式銅錢,一年之後所有舊式銅錢一律不再屬於朝廷承認的貨幣,不得用於買賣交易。並且,此次采用的所有貨幣製式均不印年號,隻印國號和批次號,除因防偽等必要原因,其樣式今後不再變更,永久適用。
    此令一出,平原銀行門口便擠滿了前來兌換貨幣的百姓,不過所幸前期準備較為充足,並未出現擠兌危機。而《平原商報》也趁機做足了宣傳,鼓勵鄉紳富戶將手中閑置不用的金銀器物送到銀行兌換為新式金銀幣。有人嚐試著去換了一下,果然,銀行僅收取了百分之一的火耗錢,剩下的便如數兌換為新幣了。
    在無數次來者不拒、如數兌換之後,平原銀行的信譽漸漸建立起來,也打消了百姓初時的疑慮。尤其是紙幣,讓百姓心甘情願將黃金白銀換成這麽一張花花綠綠的紙可並不容易,甚至就連許多官員在拿到紙幣後都是第一時間先去銀行兌換成了金銀銅錢,但每次兌換都非常順利沒有任何阻撓,大夥兒這才對紙幣產生了信心,紙幣倒也漸漸打開了局麵,此為後話。
    “紙幣的發行量必須要控製好,”內閣值房內,杜延年召集陳懷哲等戶部官員商討著有關事項,“市麵上流通的紙幣可以比國庫中的儲備金銀銅多一些,但不能高的太多,否則紙幣濫發,最終各位到手的俸祿就會越來越不值錢!第二批金銀幣的鑄造也要抓緊——對了,平原銀行那邊把紙幣的印刷事宜都移交過來了嗎?”
    “移交過來了,連機器帶人員,戶部全部接收了。”
    “那就好。若按陛下的意思,他原本是想將貨幣的鑄造、發行全部交給平原銀行的,是我們內閣集體反對、據理力爭,好不容易才讓聖上妥協的。”
    “杜相英明!事關國之大計,怎麽能單單掌握在天子一人手中呢!”陳懷哲笑道。
    杜延年擺了擺手:“別說那些沒用的,你們也不要以為將貨幣鑄造、發行收歸戶部,你們就能為所欲為!再給你們說一件事,自明年起,所有官員的俸祿、官府稅收全部通過平原銀行發放、結算,地方稅收不再收取實物,而是折算成貨幣,由百姓直接交給平原銀行。”
    陳懷哲頓時怒了:“啊?收稅也歸銀行管?那還要我們戶部、州縣做什麽?陛下直接讓銀行取代官府算了!”
    “不是這個意思!陳尚書你稍安勿躁!”杜延年解釋道,“稅收仍由官府管,每家每戶收多少是官府定,隻是官府不直接經手錢財,給百姓開個確定報稅金額的條子,百姓持條到銀行交稅。銀行再開具一式三聯的憑證,一聯作為底聯留存,一聯連同百姓手中條子交給衙門報賬,另一聯由百姓留存。如此一來,官府管事不管錢,銀行管錢不管事,互相監督,以防貪腐。”
    “那這麽大一筆錢放在銀行,就不怕銀行內部貪腐?再說了,地方衙門要用錢怎麽辦?朝廷要用錢怎麽辦?”戶部侍郎傅正綱急道。
    “稅錢收上來以後,其中七成通過銀行內部的結算途徑移交總行,朝廷各項開支從這裏頭支取;另外三成留在當地,並由平原銀行開列賬戶代管。”
    “代管?什麽意思?”眾人麵麵相覷。
    “就是說官府不再直接管錢了,需要花錢的時候也不能直接付錢了,同樣需要開具憑條,收錢人持憑條到銀行領錢,同時留下憑條核銷。該憑條則是一式四聯,一聯留在開條的衙門,一聯由銀行備注後留在收錢人手中,一聯留在付款的銀行,一聯交總行,但凡有一聯對不上,官府和銀行就總有一個要擔責任,懂了嗎?地方應交到朝廷的那七成稅收也隻是賬麵移交或部分移交,朝廷各部向外發錢,同樣要走銀行的帳。而銀行內部沒有憑條的情況下是不允許隨意動用官府賬戶一文錢的!”
    “豈有此理?難道官府怎麽花錢還要看銀行臉色不成?杜相,這麽荒唐的舉措你們內閣也能答應?”
    “看看,你怎麽又急了?陳尚書,你理解錯了!”杜延年拍拍桌子道,“官府怎麽花錢銀行是不管的,他們隻是代為付錢而已。見憑證即付,不存在看誰臉色之事!”
    “哦,可是那又有什麽意義呢?這不是多此一舉嗎?”陳懷哲依然困惑不解。
    “不是多此一舉!”主事應文拱似乎是想明白了,“朝廷雖然看似花錢自由,但開具憑條我猜一定是要寫明原因,並由主官或經辦人簽字畫押的,屆時一旦有人貪腐,對賬就可能會發現端倪!”
    杜延年微笑著點點頭:“應主事倒是聰明,就是這麽個理兒!”
    眾人這才恍然大悟,但心中卻是各懷心思。有人認為此舉的確有利於防範貪腐,有人卻認為自己手中權力被削弱,難免心存不滿。
    “嗬嗬,說白了,陛下還是信任家奴勝過咱們這些正途出身的朝廷命官啊!”陳懷哲冷笑道。
    杜延年正色道:“陳尚書這話就不對了,所謂‘術業有專攻’,咱們這些人雖是正途出身,但是論起算賬管錢卻未必比銀行那些老掌櫃們更加熟稔。就說你們戶部吧,這三個月以來被禦史台抓住幾個了?羅中丞說你們那個賬記得一塌糊塗,如同兒戲,陛下當場震怒!若不是念你陳尚書在瀚東督餉有功,我也曾道你接管戶部時間不長,這些亂賬未必就是你的責任,否則你如今早就下禦史台大獄了!實情如此,你讓陛下如何信任你們?”
    眾人自知理虧,便都默不作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