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召內臣麵授機宜 見閣老談及往事
字數:2893 加入書籤
內閣議事的同時,宮中也同樣在商討銀行與貨幣之事,隻是參加的主角卻不是朝廷官員,而是宮內廳和商號之人。
“張思和,回京幾日了?”祁翀笑問道。
“回陛下,臣是五日前抵京的,本來遞了牌子求見,可陛下說讓臣交割完成之後就先休息,所以就等到了今日。”
“嗯,你這兩年在外頭也不容易,多跟家人聚聚再說公事。金礦那邊都交接好了嗎?”
“都交接好了,玖安、玖寧兩位兄弟每人分管一座礦山。”
“好。接下來的安排景先跟你談了嗎?”
“連總說陛下有意讓臣做總監事。”
“沒錯,商號現在生意越來越大,尤其是銀行全麵開花之後,監管這一塊就不能不重視了,之前的申弢已經讓我們吃了大虧!”祁翀不經意地瞄了一眼連述,後者羞愧地低下了頭。
“景先,你也不用太自責。人性是經不起考驗的,必須要用製度來約束!而製度不完善,朕要擔很大一部分責任,不全是你的錯!”祁翀安慰了連述兩句,又繼續道,“但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咱們得吸取教訓!張思和,這兩年商號一邊做生意一邊教夥計們讀書,現在能夠識文斷字的夥計已經不少了,這些人優先給你挑,挑中的一律加薪三成,調到商號總部來。你和景先、玉奴還有楊希古先給他們培訓,讓他們掌握些基本的查賬能力,再派到各地分號去擔任監事。尤其是銀行,各縣支行都必須至少有一名監事,各州分行至少要有三名!畢竟這些人手上掌握的錢財可比申弢掌握的多多了,申弢偷的充其量隻是朕個人的錢,銀行掌握的可是整個朝廷的錢,絕不可掉以輕心!”
“臣明白了。隻是查賬這一塊臣也是外行,恐怕”
“這你不用擔心,賬目上的事景先他們會教你,這個不是關鍵,關鍵是你的心得擺正!再好的製度也得由人來執行,監事其實監督的不是事而是人,你得先自身正,才能管好別人!”
張思和忙道“陛下放心,臣曾經走過錯路,蒙陛下恩典給了臣改過自新的機會,今後定堂堂正正做人,絕不辜負陛下所托!”
“好!”祁翀微笑點了點頭,又對沈嘉繪道,“沈嘉繪,你的擔子也不輕!銀行新開,許多事情都是第一次,製度不完善之處想必甚多,這都需要你去一一發現、解決!另外,分支行如今僅開到縣這一級,今後在一些人口密集的大村鎮也要開一些分理處,當然,此事不急,但你要心裏有數。此外,就是銀行護衛了!以前銀行運銀錢次數少,雇傭鏢局或者臨時請官兵幫忙都行,但今後各地之間的銀錢調配可能會成為常態,金庫也需要有人把守,如此,銀行就必須要有自己的護衛。如今西夏已經平定,壽王也在班師回朝了,朕打算裁撤一部分老兵,你可以考慮從中招錄一些到銀行做護衛,早日組建銀行自己的護衛隊!”
“臣這就去跟各大軍區聯係!”
“嗯,此外就是人才的培養了!銀行需要大量懂得如何管錢的人才——這可不僅僅是指會記賬、看賬,還包括投資、金融等等。”眾人聽得一臉懵,隻有連述因為之前看過祁翀給他的經濟金融方麵的書,對這些概念還算熟悉。
祁翀笑道“這些都不急於一時,慢慢來,相關的培訓景先你安排一下,就從最簡單的借貸業務開始。此外,紫宸基金也交給銀行運營,要讓這筆錢活躍起來,能夠錢生錢,生生不息,才有可能讓基金真正發揮作用。”
祁翀又說了很多關於銀行運營具體業務方麵的事情,倒不是他好為人師或獨斷專行,而是此時的大淵銀行金融業還處於萌芽階段,沈嘉繪等人在這方麵既沒有充足的理論基礎,也沒有實踐經驗,他不得不手把手地一點點去教。
好不容易給眾人開完了會,祁翀召見了新任內閣次輔徐正華,這也是他上任以來以來第一次正式陛見。
“徐閣老是漢人?”
“回陛下,臣祖上原本是漢人,祖籍清州。”
“那為何會在扶餘為官?”
“此事說來話長。唐朝時高宗征伐高句麗,設安東都護府,臣的祖上便在都護府做一名小官。再後來,新羅興起,都護府勢弱,並北遷至渤海故地,同時北遷的還有原扶餘國的一支後裔。再後來因安史之亂的緣故,安東都護府被撤銷,但臣的家族已在此地居住近百年,便決意不再回原籍,而是留在了渤海。再後來,大唐國滅,天下四分五裂,中間雖有前紀幾乎便要一統天下,可終究是遺漏了瀚東之地。而扶餘後裔及此地部族逐漸各自成了氣候,扶餘部有貴人相助,便有了後來的扶餘國。臣的家族與扶餘王族有些淵源,此後便在扶餘朝中為臣了。”
“原來如此!”祁翀點點頭,“那薛家呢?朕聽說那也是扶餘除了九部之外的一個大家族,為何戰後便銷聲匿跡了?”
“薛家早就在扶餘的內鬥中失勢了!薛家的背景與徐家原本差不多,都是當年安東都護府的後代,但是徐家重文,薛家重武,原本倒也相得益彰。可是,自數十年前薛家駐守邊境時擅自做主與淵國議和,並將女兒嫁給淵國一位皇子之後,薛家便受到了扶餘王室的猜忌。再加上當時的薛家家主與老遼王不和,而老遼王彼時又年輕氣盛,二者沒少發生衝突,薛家的權力便被借機一再削除。再加上薛家子弟雖多,但成才者甚少,以致最後徹底退出朝堂,權勢盡失。”
“看來,哪朝哪代都少不得一個‘勾心鬥角’啊!”祁翀感慨道。
“陛下所言極是!扶餘開國之時,也曾政通人和、風清氣正,可惜後世子孫不成氣候,隻知橫征暴斂,不理百姓疾苦,天道既失,國運便到頭了!”說起故國的失敗,徐正華有些戚戚然。
喜歡牧淵我在大淵搞扶貧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牧淵我在大淵搞扶貧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