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 章 山中人

字數:3677   加入書籤

A+A-


    本來形勢一片大好—最起碼,從蘇武的來信看,是形勢一片大好的齊地度田,竟都不幹了,
    從齊地到洛陽,有陸、海兩種走法,
    陸路走濟水,過濟南,經滎陽可入洛陽,通行時日為十五日上下,
    海路則是走鴻溝水道,但需多次中轉,效率未必能快過路陸,
    蘇武用得是日行百裏的加急通傳,最快也要七日到,
    也就是說,
    齊地和洛陽的情報往來,存在七日的延遲,齊地度田罷工,最少是發生在七日前的事,劉據暗道,
    “不管是何推論,都要將這時間延遲算上,可惜古代如何發展,都沒有現代即時的通訊手段,時間延遲一項,更考驗地方官員的能力。中央沒辦法第一時間幫忙,能做得,無非是在事情發生後收尾。
    蘇武是生是死不知道,全要看他自己。”
    “陛下,”霍光見劉據眉間有思慮,輕聲道,“蘇武斷不至於危急性命,從信上來看,地方豪強不再度田的緣由,多不是明著來得,是用役卒身體不適、家中有丁憂等糊弄過去的,他們還不想撕破臉。”
    頓了頓,霍光繼續道,“陛下在太子時,實則對地方豪強懲治頗多,雖允補官各回籍貫,又以考成法約束,造紙、設書館、度田,每一事都是損耗豪強勢力....”
    “你是覺得朕不該做?”
    劉據問道。
    “光從沒有如此想過,”霍光眼眸幽深,“董先生曾書富者連田阡陌,窮者無立錐之地,若不是陛下澄清寰宇,漢已到了季世。”
    霍光的話,讓劉據大吃一驚,
    漢到了季世。
    是何等高遠的判斷!
    要知道,至今漢不過立朝四代人,高皇帝立國,又經文景治世,再到劉徹打擊匈奴,甚至時間線完全走向了不同方向,還沒有出現國家險些崩潰的情況,任誰都覺得漢朝蒸蒸日上,唯獨霍光看出了,漢朝要到頭了!
    劉據能看到,是因他知道,他不在此山中,故能看得清楚。
    山中人霍光,是如何看出的?
    誰知,霍光接下來的一段話,更是讓劉據重新認識了什麽叫“王佐之才”,
    “漢初凋敝,十室九空,高皇帝治軍士各回其田,地多人少,以其再生產,時內有諸侯王之害,外有胡人之憂,錢糧一事最為重,高皇帝一朝,是最窮的一朝。”
    霍光所言不假,劉邦當皇帝還真沒享受過,從秦滅六國,到楚漢爭霸,大大小小戰爭不知打了多少,整個中原都是絞肉機,不是說改朝換代換個名字,就重新開始了,天下還是這麽爛,還是沒人,還是沒錢,劉邦接過了這一個大爛攤子,並將國祚穩住了,
    其文治武功,毫無疑問,文、景、武都無法望其項背,當之無愧的漢朝第一,漢朝更天命的是,一連出了四位雄主,高、文、景、武這四位,隨意拿出一個,都有在春秋時期成霸主之資,
    天佑漢朝,不間斷的給了四個,但凡出了一個稍微平庸的皇帝沒續上,漢朝就沒了。
    “文景之世為大治之世,與民休息,路不拾遺,然內憂外患仍未解,為積錢糧,以備戰禍,文景世應許豪強收買農民土地,是為土地兼並之始。”
    劉據沉默,
    霍光說得不錯,土地兼並極速增長時,就是在文景朝,
    強大是一定要付出代價的,文景朝強大的代價,就是開啟了土地兼並的禍根,
    但,文景二帝做錯了嗎?
    絕對沒有。
    是真的沒辦法了。
    如霍光所言,最直接的原因,諸侯王要反,匈奴也虎視眈眈,皇帝手裏沒錢沒糧,如何應對隨時要起的兵禍呢?
    允許土地兼並,是團結力量,以土地兼並為政治交換,來獲得地方豪強的支持,這樣不至於在大戰開啟時,皇帝手裏一張牌都沒有。
    允許土地兼並的另一層含義是生產力因素,
    事實是,小農的耕種能力,遠不如豪強的耕種能力,
    西漢末至東漢,有個地方叫“田莊”,就是地方豪強設立的,田莊內有大量佃農,並且嚴格按照時節精耕細作,農具水利器械都是當時時代最先進的,
    豪強勢力,真得可以最大化的利用耕地,生產力水平是普通小農完全不能比的,
    文、景帝將耕地交給了豪強,用意就是最高效的農業化生產,
    結果文景之治下,糧倉滿溢,綁錢的繩子都腐爛了,積累了劉邦一朝想都不敢想的財富。
    難道文帝這種雄主不知道土地兼並幾十年後會帶來的弊端嗎?
    當然不是。
    文皇帝沒辦法。
    現在和未來,文皇帝選擇了現在,至於未來,就交給後人了。
    時人總以為文景之世多麽安穩,實則暗流湧動,從文皇帝的遺言,足以看出蛛絲馬跡,
    文皇帝遺言不許過長的哭祭,隻許三日,更不許入宮哭祭,也不許入京護靈,
    這裏有文皇帝體恤生民,不想鋪張之意,
    可再想想,
    有沒有嚴防叛亂之意。
    “佃農賣田避稅,又有了生計,豪強買地精耕,實為兩全之策,”霍光崇拜的望向劉據,“然獨有陛下高瞻遠矚,敬畏人性。”
    宮內倏得一靜!
    敬畏人性?
    漢朝到了季世,與敬畏人性有何關係?
    土地兼並對佃農是好事,佃農上哪種地不是種,在豪強手下,不必再擔心收成,還能減了稅,又有飯吃,何樂而不為,隻活一世,生存都費勁,誰去想死後洪水滔天?
    土地兼並對豪強也是好事,允許買賣土地是皇帝叫我們做得,豪強收攏土地,收編佃農,該交稅交稅,這是幫朝廷的大好事啊。
    對誰不是好事?
    劉據急著度田,恐怕也就是他了。
    三鼎鎏金爐兀自燒著,青煙向上,會直直向上,去無可去後,在宮內雲紋榱桷打轉,平鋪散開,終散得不見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