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孫策崛起 四方反應
字數:4450 加入書籤
曹操與袁紹早成結盟,旨在共同抵禦公孫瓚、劉備和呂布的聯軍。故而,如今曹操也在冀州安營紮寨,營帳中燭火搖曳,將眾人的身影拉得忽長忽短。此時,一名信使匆匆而入,遞上一封密信。曹操展開閱讀,臉色微微一變,旋即恢複鎮定,對身旁的郭嘉說道:“奉孝,你瞧瞧,袁術那家夥正被朝廷派去的兵馬圍攻。本初和公路,皆是世家推選出來對抗朝廷的代表人物。依我看,瞧朝廷這架勢,公路怕是就要敗下陣來。”
郭嘉微微頷首,眼中閃過一絲睿智的光芒,分析道:“袁家向來是世家大族的代表,背後有諸多世家暗中支持對抗朝廷。可這袁氏兄弟之間不能和睦相處,原本大好的抗衡朝廷的勢力被一分為二,這才給了天子逐個擊破的機會。”
曹操聽聞,不禁感慨萬分:“是啊,袁家兄弟年少時便不和睦。若不是這樣,恐怕放眼天下,無人敢與他們爭雄,就連當今天子也得遜色幾分。不過話說回來,如今後起之秀實在太多。先是馬超馬孟起,縱橫沙場,令人讚歎;如今又冒出個孫策孫伯符,著實不可小覷。倘若日後袁家兄弟真的倒台,朝廷順利收拾了他們,那馬超和孫策恐怕又會成為朝廷的心腹大患。單看馬超敢以兵力威壓天子,孫策殺漢室宗親時毫不手軟,便能知曉這二人日後必定會掀起風浪。”
郭嘉輕撫胡須,沉思片刻後說道:“主公所言極是。馬超勇冠三軍,麾下西涼鐵騎更是驍勇善戰;孫策年少有為,占據江東,根基漸穩。此二人皆野心勃勃,若不加製衡,將來必成大患。”
曹操目光深邃,望向營帳外漆黑的夜空,沉聲道:“亂世之中,變數叢生。我們須早做打算,無論是對付眼前的聯軍,還是應對日後可能出現的勁敵,都不可掉以輕心。”
營帳之內,氣氛略顯凝重,曹操正為馬超、孫策這兩位勁敵而憂心忡忡,踱步沉思。這時,郭嘉臉上掛著一抹胸有成竹的輕笑,悠然起身,對著曹操拱手說道:“主公,何必如此憂慮呢?馬超與孫策,確實皆是萬夫莫當的剛猛之輩,可常言道,過猶不及,剛極必折 ,他們的勇猛之中實則暗藏隱患。”
郭嘉微微一頓,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繼續侃侃而談:“先說那馬超,勇冠天下,舉世聞名。但他自幼深受盧植尊師重道觀念的熏陶,行事之間,難免被此束縛。當今聖上,看似孱弱,實則手段頗多,心思深沉。馬超這般性格,在應對天子之時,必然會因盧植思想的禁錮,而難以施展渾身解數。依我看來,終有一日,他恐被天子算計,遭受大難。”
“至於孫策,”郭嘉語氣一轉,眼神中透露出一絲冷峻,“他行事果敢,手段狠辣,從不給自己留退路。這種行事風格,在戰場上或許能無往不利,但在這錯綜複雜的世道中,卻極易樹敵。世間小人眾多,最是擅長在暗處窺伺,尋機而動。孫策如此不留餘地,一旦被小人抓住把柄,或設計陷害,便極有可能陷入絕境,最終被小人所害。” 言罷,郭嘉再次拱手,靜靜地等待曹操的回應。
營帳之中燭火搖曳,曹操聽聞郭嘉一番剖析,不禁輕輕捋著長髯,微微眯起雙眼,眼中閃過一絲思索與釋然,緩緩說道:“如此說來,馬超、孫策二人雖猛,卻也不足為懼呀。” 聲音低沉,帶著幾分久居上位的沉穩。
郭嘉微微欠身,神色恭敬卻又透著幾分篤定,接口道:“主公所言極是。依我之見,若這二人不經逢大難、絕境求生,心性難有蛻變,恐怕早晚有一天,會為人所害。命運無常,性格上的短板終會成為他們的致命弱點。”
曹操微微頷首,目光中卻又流露出一絲愛才的惋惜,喟然長歎道:“可是二人之才,吾深愛之。如此良才,若能為我所用,何愁大業不成。”語氣之中,滿是對馬超、孫策二人才能的欣賞與渴望。
郭嘉見狀,不禁輕笑一聲,眼中閃爍著睿智的光芒,語重心長地勸道:“主公何必羨慕,依嘉看,不妨將目光放回身邊。公子曹昂,為人溫潤如玉,待人接物盡顯容人雅量,且行事果敢堅毅,實有明主之相。遙想當初,我們初定兗州之後,百廢待興,局勢動蕩,叛亂時有發生,奈何袁本初相召,不得不來。幸得公子坐鎮,殫精竭慮,悉心治理。如今的兗州,百姓安居樂業,民生迅速恢複,更能源源不斷地為我軍提供糧草輜重,有力地支持了我軍的征戰。足見公子之能,實不在馬超、孫策之下。”
曹操聽聞,先是一怔,隨即哈哈大笑起來,笑聲爽朗,震得營帳內的帷幔微微晃動。他伸手輕撫胡須,眼中滿是為人父的驕傲與欣慰,說道:“你說昂兒啊,要說昂兒,雖然年幼,確是我曹家麒麟兒。”曹操嘴角的笑意卻怎麽也掩飾不住,言語間盡是對曹昂的認可與自豪 。
且說這消息如疾風般傳至劉備處,彼時劉備正於營帳之中,聽聞之後,原本平和的麵容瞬間籠上一層濃重的憂慮之色。他來回踱步,眉頭緊鎖,心中暗忖當下局勢,不禁憂心不已。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此刻,他們正協助公孫瓚與袁紹對峙。盡管交戰以來多是勝多敗少,可袁紹根基深厚,實力猶存,毫無落敗之象,這場持久戰不知還要持續多久,著實令人焦灼。再看袁術那邊,與馬超相互攻伐,戰況激烈,雙方打得難解難分 ,一時之間也難分高下。
雖說當下孫策傳檄天下,公然討伐袁術,乍一看,似乎是順應天子旨意,時局對天子有利,可劉備深知,這背後暗藏玄機。孫策之前在豫章郡時,行事大膽張狂,竟悍然誅殺漢室宗親,如此行徑,與無法無天之徒何異?簡直是對漢室威嚴的公然挑釁。
更讓劉備擔憂的是,孫策與馬超乃是結拜兄弟,情誼深厚。馬超此前就因皇後之事與天子心生嫌隙,關係已然微妙。如今這二人,一個在江東勢力漸長,一個在西北手握重兵,若任由他們繼續做大,於朝廷而言,絕非幸事。
況且,之前天子曾秘密傳信於他,提及馬超與孫策在平定吳郡時,手段狠辣,借山越人之手大肆清剿當地世家。行事冷酷決絕,不留絲毫餘地。以他們這般強勢且不受拘束的性格,日後勢力壯大,天子恐難以駕馭,朝廷恐怕會陷入更大的危機之中。想到此處,劉備不禁重重歎了口氣,隻覺肩頭壓力愈發沉重 。
劉備心中五味雜陳,滿心苦澀難以言說。抬眼望向營帳之外,隻見天色暗沉,恰似這混沌不明的天下局勢。如今天下諸侯蜂起,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紛爭不斷。若論勢力最為強盛者,當數袁紹與袁術兄弟。袁紹坐擁冀州、青州,兵多將廣,糧草豐足,麾下謀士如雲,猛將如雨,在北方已然稱霸一方;袁術占據淮南富庶之地,糧草錢財堆積如山,野心勃勃,行事亦是囂張跋扈。
而在後起之秀中,馬超與孫策同樣不可小覷。馬超勇冠三軍,麾下西涼鐵騎更是精銳無比,縱橫西北,無人敢纓其鋒;孫策年少英武,繼承父誌,憑借著非凡的膽略與卓越的軍事才能,短短幾年間便在江東開疆拓土,打下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隱隱有雄踞江東之勢,二人皆有做大做強的趨勢,日後必成大患。
可歎漢室宗親之中,如今的荊州劉表,雖坐擁荊州廣袤之地,兵精糧足,卻胸無大誌,隻求偏安一隅。平日裏對朝廷旨意陽奉陰違,表麵上尊奉天子,實則暗自擴充自己的勢力,不肯為朝廷分憂解難;益州劉璋亦是如此,生性懦弱,暗弱無能,被手下一眾權臣所左右,將偌大的益州治理得烏煙瘴氣,麵對天下大亂的局勢,隻知緊閉城門,龜縮自保,全然不顧漢室江山的安危。
劉備想到此處,不禁悲從中來,長歎一聲。他滿心憂國憂民,一心想要匡扶漢室,可環顧四周,皆是心懷鬼胎、各懷私心的諸侯,大漢江山風雨飄搖,滿目瘡痍。心中暗自思忖,如此下去,這大漢江山究竟何日才能重興,恢複往日的輝煌與安寧?自己又該何去何從,方能實現這心中的宏願 。
當然,袁紹、曹操、劉備這些勢力孫策的崛起而言,畢竟相隔甚遠,一時半會兒也影響不到他們當下的決策。
且說馬超這邊,得到消息後,整個人振奮異常。回想起之前,他憑借著麾下武將的勇猛,破了閻象的計策,將袁術打得大敗潰輸。那一戰,殺得袁術軍隊丟盔棄甲、狼狽逃竄,可自那之後,袁術便學乖了,輕易不再與馬超正麵交戰。
馬超雖接連攻下廬江郡的兩三座城池,可袁術迅速收攏兵力,龜縮不出,不管馬超如何叫陣挑釁,他就是堅守不出。不僅如此,隨著袁術戰略性放棄豫章郡,雷薄、李豐二人率領著大量人馬前來投奔,袁術的勢力進一步壯大。馬超麾下將領雖然各個勇猛善戰,無奈兵馬數量有限,麵對堅守不出的袁術,一時間也無計可施。
禍不單行,袁術又派閻象出使陶謙。陶謙雖不敢貿然與孫策開戰,但在袁術的慫恿下,陳兵邊境,擺出一副隨時要進攻吳郡的架勢。如此一來,原本出兵九江郡的周瑜,也不得不暫緩攻勢,不敢再傾盡全力進攻袁術,生怕陶謙趁虛而入,抄了自己的後路。
就這樣,時光悄然流轉,如今已時至六月,馬超依舊沒能找到破敵之法,拿袁術毫無辦法。而隨著雨季的到來,情況愈發糟糕,大量的陸路被雨水淹沒,變成一片澤國,馬超引以為傲的西涼鐵騎,在這樣的地形下幾乎無用武之地。每次發起攻城之戰,士兵們都要付出慘重的傷亡代價,馬超心中不忍,又怎麽舍得讓將士們白白送死呢。
恰在此時,得到這個消息,馬超隻覺眼前一亮,仿佛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瞬間振奮起來 。
喜歡東漢不三國請大家收藏:()東漢不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