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威名遠播 籌劃並州
字數:4485 加入書籤
西涼鐵騎踏碎最後一抹暮色時,滿載財寶的車隊正蜿蜒駛入隴西郡。青銅鼎器與瑪瑙珠串在月光下泛著冷光,卻不及馬超手中那柄滴血長槍灼目——三日前,他正是用這杆槍挑著氐人首領的頭顱,立威於雅魯藏布江畔。
\"將財貨分出三成,明日開倉賑濟。\"馬超甩了甩槍尖血珠,目光掃過城牆上新添的箭孔,\"那些被焚毀的村寨,每家發五鬥粟米,十匹麻布。\"親衛應聲而去,馬蹄聲驚起城角寒鴉,撲棱棱掠過\"大漢天威碑\"斑駁的碑文。
此時的隴西郡,再不見三日前的頹唐。青石巷口,老嫗將新蒸的麥餅塞進巡邏士兵懷中;鐵匠鋪裏,叮叮當當的鍛打聲晝夜不息,青壯們爭著將自家祖傳的刀劍熔鑄成西涼軍的製式兵器。茶館裏的說書人拍著醒木,唾沫橫飛地講述著\"神威將軍\"如何以鐵騎踏平二十萬氐人,連隔壁涼州的流民都成群結隊趕來投軍。
更夫敲響三更鼓時,馬超獨自登上城樓。夜風裹挾著血腥味掠過他的玄色披風,遠處百姓家的燈火星星點點,恰似當年董卓坐鎮隴西時的光景。老人們總說,董太師年輕時單槍匹馬調解羌胡紛爭,用自己的披風裹住凍僵的牧民;他的鐵甲染過隴西的雪,也沾過胡人的血,所以即便後來權傾朝野,隴西人說起\"董公\"二字,眼裏仍會泛起淚光。
\"將軍,百姓們踴躍參軍,哪怕董璜將軍率部支援徹裏吉,防守也沒有空缺。\"賈詡搖著羽扇踱上城樓,金絲廣袖拂過城垛的裂痕,\"都說自董太師之後,再無人能讓隴西這般安寧。\"馬超望著萬家燈火,忽然想起立威碑——或許所謂天威,從來不是冰冷的碑文,而是讓這滿城煙火永不熄滅的執念。
馬超扶著城垛的手指微微發白。\"文和,最近我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馬超忽然開口,\"民心究竟是什麽?\"
賈詡將羽扇收在袖中,金絲廣袖垂落如流水:\"民心似水,順勢則暢,逆之則湧。\"他的目光掃過城下挑燈勞作的百姓——流民們正用氐人財寶換來的青磚修補城牆,孩童們追逐著搬運草料的士兵,笑聲混著夯土聲此起彼伏。
\"複雜,也很直白。\"馬超喉結滾動,想起三日前開倉放糧時的場景。那個抱著陶罐討粥的老嫗,渾濁的眼睛裏映著糧倉上\"西涼馬氏\"的旌旗,突然顫巍巍跪下來磕頭,白發沾滿黃土:\"活了大半輩子,頭回見將軍的糧車比胡人的彎刀先到。\"
\"百姓在這亂世,隻求個安身立命的地方。\"他的指甲深深掐進城牆的裂痕,\"早年間,隴西敬我,不過是看在董公遺澤的份上。可如今...\"
賈詡羽扇輕點夜空:\"當年董公在時,用鐵甲護著隴西的炊煙;如今大王以雷霆手段蕩平邊患,又以仁德收攏流民。這民心,是您用血與糧重新焐熱的。\"
馬超沉默良久,伸手接住一粒飄落的火星。那簇微小的火焰在他掌心明明滅滅,卻映得城樓的\"馬\"字大旗如在燃燒。\"董公教會我守土,而這些百姓...\"他望著萬家燈火漸次亮起,聲音忽然變得很輕,\"教會了我,什麽叫人心所向。\"
忽聞急促腳步聲自木梯傳來,魯肅手持羊皮輿圖,額間沁著薄汗:\"大王!斥候急報,三日來已有兩千餘並州流民自蕭關湧入隴西,沿途所見皆是拖兒帶女、衣不蔽體。\"
馬超指尖重重叩在城垛上,\"匈奴鐵蹄竟如此猖獗。\"他望著天邊盤旋的禿鷲,聲音沉得像墜了鉛,\"並州離此雖說不遠,卻也不近,百姓卻不惜舉族而來,定是家園已殘破不堪。\"
賈詡折扇輕搖,金絲廣袖拂過輿圖上並州地界的焦痕:\"大王以雷霆之勢蕩平氐人,立威碑於江畔,這消息早隨商隊傳遍北方。\"他目光如炬,指向地圖上蜿蜒的逃亡路線,\"這些流民一路奔襲至此,想必是認定西涼鐵騎能為他們撐起一片天。\"
江風裹著沙礫撲來,吹得城樓旌旗獵獵作響。馬超解下披風披在身旁瑟瑟發抖的賈詡身上,低聲道:\"亂世浮萍,所求不過一抔安身土、一口熱乎飯。\"他想起開倉放糧時,流民們捧著粟米粥泣不成聲的模樣,指甲深深掐進掌心,\"若坐視並州淪陷,百姓就像之前隴西的慘象,我準備讓徐榮將軍先帶2萬鐵騎馳援並州,抵擋匈奴。\"
魯肅皺眉撫須,指尖劃過地圖上匈奴勢力的擴張範圍:\"可徐榮將軍若分兵北上,隴西剛經戰亂,守備尚虛。況且西涼如今正麵對鮮卑入侵,此時分兵,恐生變數。\"
賈詡折扇輕點地圖,在涼州與並州間劃出弧線:\"子敬所言有理。但匈奴此番南侵,絕非零散劫掠。觀其攻勢,恐怕早已與鮮卑結盟,有困死西涼之意。\"他望向馬超,眼中精光閃爍,\"若能馳援並州,一來解百姓倒懸,二來可斬斷匈奴與鮮卑的呼應,使我軍轉守為攻。\"
\"給並州百姓看到西涼抵禦異族的決心,便是種下日後收服人心的種子。\"馬超的指尖重重劃過地圖上匈奴肆虐的焦土,\"並州出了個無雙勇將呂布,哪知呂奉先帶著狼騎入關爭霸,卻把並州父老丟給匈奴鐵蹄,此等行徑,注定失了民心。\"
魯肅的眼睛在燭火下亮如寒星,輿圖上並州城池的標記被他的指甲壓出深深凹痕:\"主公高明!待匈奴踏碎並州最後一道防線,百姓孤立無援之時,我西涼鐵騎神兵天降,這份恩情,勝過千軍萬馬!之前主公欲邀請公孫讚駐紮並州,\"他忽然壓低聲音,\"待到我軍與公孫讚平定並州異族入侵,屆時若公孫瓚有不臣之心,我軍已占先機;若他願攜手,更是如虎添翼。\"
賈詡輕搖羽扇,金絲廣袖掃過地圖上幽州與並州的交界線:\"子敬可知公孫瓚為何南下?他麾下白馬義從雖勇,卻困於幽州貧瘠之地,糧草難繼。此番入並州,不過是尋一方立足。\"羽扇頓在雁門關處,\"而我軍主動馳援,既解異族之危,又施錢糧之惠,此消彼長間,公孫瓚縱有稱霸之心,也難與我西涼抗衡。\"
馬超望著遠處新兵訓練的篝火,想起公孫瓚將軍的白馬銀槍在記憶裏熠熠生輝,卻始終帶著守土為民的質樸。\"公孫師兄性子剛直,他雖與冀州袁紹爭鋒失敗,但是他前往並州,必會全力抵禦匈奴。\"他的聲音忽然柔和,\"並州若能借他之手暫安,待擊退異族,他若願歸西涼,那時並州便可納入版圖,有公孫瓚在並州,我們便可放心。”
馬超的指尖重重碾過地圖上幽州的輪廓,羊皮卷被壓出細密的褶皺。暮色透過箭窗斜斜切進來,在他護腕上投下鋒利的光:\"公孫瓚治幽州十餘年,白馬義從的馬蹄聲能讓孩童止啼。若他日我們兵指幽州,隻需他振臂一呼...\"話音戛然而止,唯有夜風卷著羌笛殘韻撞進城樓。
馬超轉頭對魯肅和賈詡沉聲道:\"二位先生,即刻命本地官員開倉放糧,騰出空置的軍營與廟宇安置並州流民。老弱婦孺優先供給棉衣與藥材,青壯可編入民夫隊修築城牆,按勞分發粟米。\"
他的手指重重劃過案上的羊皮輿圖,燭火在賈詡的羽扇上跳躍:\"子敬,速傳密信給漢中張魯。讓他精選五千教兵,攜帶農具、種子日夜兼程趕來。教兵既要幫百姓開墾荒地、搭建房屋,更要在流民中宣講教義,最重要的是為西涼造勢。\"
說到此處,馬超突然抽出腰間短刃,寒光一閃削斷案頭的燭芯,火星濺落在\"長安\"二字標記上:\"還有最重要一事——命張魯動用所有暗樁,將我在隴西滅氐人全族、立威碑震懾象雄的消息,傳遍許昌、江東、荊州。\"他的聲音裹著寒意,\"要讓中原諸侯知道,西涼鐵騎既能橫掃邊疆,也能在瞬息間回師長安。哪個敢在我抵禦異族時動歪心思,氐人的下場就是前車之鑒!\"
魯肅立刻展開竹簡記錄,賈詡則輕搖羽扇頷首:\"此乃一箭三雕之計。既安流民、傳教義,又能以戰威懾敵。\"
馬超目光如炬,沉聲道:\"西涼戰火正熾,我等不可有片刻耽擱。明日便撥兩萬鐵騎歸徐榮將軍麾下,星夜兼程馳援並州。而我等主力即刻整備,誓要蕩平邊患、解西涼之危!\"
賈詡與魯肅聞言,肅然拱手:\"大王英明!此去必能揚我國威,安定疆土。\"
翌日拂曉,第一縷晨光刺破雲層時,校場上已是旌旗獵獵。精銳鐵騎排列整齊,戰馬刨地的聲響與甲葉摩擦聲交織成激昂的戰歌。馬超身披玄甲,手持虎頭湛金槍,立於將台之上,聲如洪鍾:\"徐榮聽令!著你率兩萬鐵騎星夜北上,馳援並州。務必保護百姓安危,揚我西涼軍威!\"
\"末將領命!\"徐榮抱拳應諾,轉身點兵,一時間馬蹄踏踏,塵土飛揚。
與此同時,馬超親率的主力大軍也已整裝完畢。當大軍開拔時,隻見沿途百姓扶老攜幼,提壺擔漿,自發前來送行。老人們顫巍巍地將煮熟的雞蛋塞進士兵手中,孩童們揮舞著小旗歡呼,青壯們則爭相幫忙運送物資。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嫗攔住馬超的戰馬,淚眼婆娑地說:\"將軍啊,您可要保重啊!當年董卓將軍護佑我們,如今全靠您了!\"
馬超翻身下馬,恭敬地接過老嫗手中的水囊,沉聲道:\"老媽媽放心!有我馬超在,定不讓西涼百姓受半點委屈!\"
朝陽下,大軍浩浩蕩蕩開拔,馬蹄聲、號角聲與百姓的歡呼聲交織在一起,在遼闊的原野上久久回蕩。而那\"大漢天威碑\",則靜靜地矗立在江畔,見證著這一幕幕悲壯而激昂的場景,仿佛在默默祝福著這支正義之師旗開得勝,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