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勸說之術
字數:3601 加入書籤
齊淩馭馬,保持與葉淩蓮半身之距,緩步而行。
葉淩蓮未啟齒相告尋覓齊淩之緣由,他亦未追問。此時此刻,周遭已無叛軍大軍壓境,春風漸暖,無論何方,他皆無所畏懼。
“你,那天贈我毛筆所為何來?”半個時辰後,葉淩蓮再歎一聲,緩緩道出,“並囑咐我在絕境之際尋求於你?莫非那時,你便預謀觀賞吾之困頓?”
“非也,絕無嘲諷之意。總覺汝與純陽教眾,截然不同。” 齊淩被問及,略顯心虛,稍作思考,微笑解惑。
當初贈予葉淩蓮毛筆,乃因前身殘留的少年情懷作祟。另一方麵,他內心深處,不願目睹葉淩蓮盲目追隨,最終為純陽教幕後之人所犧牲。
憑他閱曆與智識,焉能不知,無論純陽教或紅蓮教,皆為幕後高人布下的棋子。
既為棋局一部分,一旦失去利用價值,注定被無情抹去。
雖每次與葉淩蓮交鋒,後續必無好事,但齊淩對她並無怨恨,不願見其淪為棄子。
反之,心中隱約,他對這段糾葛經曆感到別樣刺激。
穿越至此,身邊美女如雲,或如竇蓉,對他滿腔崇拜;或如許紫菱,一見傾心。唯獨葉淩蓮,始終視他為敵手,不遺餘力設下重重阻礙。
此番情景,令他憶起前世三十歲後,遊蕩於各種“不良”女子之間,享受“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逍遙歲月。
盡管那時,精神與**皆感空虛,然而那些“不良”女子的離經叛道,卻讓他從心底湧起一陣興奮。
此種“不良”,不宜沉迷,偶一為之,卻能令人身心徹底釋放。
故而,齊淩內心深處,真不願見此女子失去利用價值,無辜慘遭滅口。
然則,此番理由,顯然與他現世形象不符。於是,唯有以“汝非純陽教徒類”搪塞。
臨時杜撰之辭,自然缺乏說服力。
葉淩蓮聞聽,立刻輕輕側過了頭,碧眸中隱含星辰流轉,“何謂不同?他是叛逆,我亦是!他是純陽宗的宗主,我是紅蓮宗聖女。”
“他與邪魔歪道沆瀣一氣,你雖至東境幽穀,卻未曾沾染半分邪佞。”齊淩沉思片刻,低聲道:“不然,我二人早該於戰火中重逢,而非在我擊潰純陽宗後,方得相見!”
“你願與我在戰場上相遇?”葉淩蓮眼神微閃,偏首詢之。
“不願!”齊淩未加思索,坦誠以對:“我與你,本無深仇大恨。當日你代呂子明傳遞密函,若你決意回歸與他並肩作戰,我必深感遺憾!”
“那你,可會在交鋒之際留情於我?假使我們在戰場上重逢?”葉淩蓮眼底忽現深淵,凝視齊淩,不移目光。
“不可!”齊淩瞬息間抉擇,直言無諱:“你武藝高強,奇謀不斷,若於戰場上再逢,對汝手軟,即為自取滅亡!”
“哈,哈哈哈哈……”葉淩蓮驟然放聲大笑,旋即,搖頭輕歎:“可見吾武功已達,令你感受到威脅。甚妙,甚妙,如此,至少你不會輕易將我遺忘!”
察覺對方話語蘊藏玄機,齊淩蹙眉低語:“你欲離去?何時啟程?欲往何方?”
葉淩蓮並未正麵答複,苦笑反問:“純陽宗於此,已被你逼至人人喊打之境,我留此何益?隻因眾人尚未知曉我與純陽宗糾葛,否則,夜不能寐,恐難安枕。”
此乃其不得不遠行之因,即便勉強逗留,亦無力逆轉乾坤。
而此地豪紳與百姓,無論是為了護子避禍,還是與純陽宗徹底決裂,均不容一個身份不明且精通武藝的女子久居其側。
縱使她暫停一切抗禦王權之舉,倘若在某一地駐足過久,仍可能遭百姓告發,或被士紳帶領家丁冒險擒捕,以此向官府邀功。
幾縷同情之意在齊淩麵容浮現,向葉淩蓮微微作揖,他微笑言道:“原來如此,真未料及。然而,純陽宗名聲狼藉,並非我之過,皆由呂子明自己於此時興兵所致。”
“如他不趁楊行彥篡位之機,奮力一搏。待你蕩平楊行彥,他更無望翻身。”葉淩蓮翻了翻眼瞼,漠然答之,然,對於呂子明遭遇,麵無悲憫之色,“總之,遇你,實為他不幸。唉——”
“即使不遇我,他也難成大業!”齊淩不肯貪功,沉吟片刻,輕輕搖頭:“包括你們紅蓮宗,乃至河北之彌勒教,不過表麵風光罷了!”
假如寇準的推斷無誤,三大教派背後有一位神秘的主宰。葉淩蓮嚐試協助呂子明在京東東路無果後,預料她的下一站將是河北,援助那裏崛起的彌勒教派。
楊旭,齊淩的摯友,正在那邊,還有令齊淩也敬畏的開封府北院司法官折惟忠。他實在無法預見葉淩蓮此行能帶來任何勝利的希望!
然而,他的好意並未得到感激。
話音剛落,葉淩蓮的翠眉瞬間蹙緊,“你若強大,我們皆非敵手,可滿意了?哼,別自滿過度!一旦功績顯赫,引得王座之人的忌憚,那時你才會哭泣。”
“我僅是文職,手中無兵無馬,君主何須懼我?”齊淩絲毫未受打擊,淡然一笑,搖頭示意。
“你說你是文官?”葉淩蓮氣得咬牙切齒,但齊淩的話無懈可擊。
提點刑獄公事在大宋確實屬於文官職位。而齊淩的另一重身份,控鶴署判官,雖介乎文武之間,更傾向於文職。曆任宋帝都對武將如防賊,對文官叛逆的疑慮卻微乎其微。如此看來,即便齊淩功勳卓著,也不致於引起君主猜忌,至多日後不再讓他掌握軍權罷了。
“我確實是文官,也沒誌向成為武將!”齊淩享受著葉淩蓮被激怒的樣子,特意多看了幾眼,接著微笑勸說道,“況且,我領軍的能力隻屬平庸。不及李繼和這樣的宿將,甚至比不上張環。純陽教尚且不能勝過我,能有何作為?至於河北的彌勒教,據我所知,河北乃大宋抵禦遼國侵襲的前沿,重兵常駐。楊嗣與楊延昭二人,武藝不下於李繼和。彌勒教若不自找麻煩便罷,若主動挑釁,這二人任意一出,恐怕彌勒教的結局將與純陽教相同!”
“你……”葉淩蓮氣得眼前一片漆黑,卻無法反駁。
目睹紅蓮教與純陽教相繼敗亡,她內心對顛覆宋朝的信心早已大不如前。
齊淩今日的直言雖刺耳,卻並無惡意,隻是想警告她,切勿再涉足河北,卷入彌勒教的紛爭。(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