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後奶奶進門
字數:4929 加入書籤
數日之後,黃秋菊踏入了劉家的院落,成為劉麥囤的後娘,劉漢山的填房。都是二婚頭,也就不講究什麽黃道吉日了,那天,一大早,劉漢山對兒子說:“去吧,把你黃家大娘接過來。”
劉麥囤駕駛著一輛馬車,將她接至家中。那輛馬車被精心裝飾,用葦席搭建起了一個圓筒狀的棚子,棚子上隨意地掛著幾條鮮豔的紅單子,它們橫七豎八地交織在一起,為整個車輛增添了幾分喜慶的氛圍。車內部則鋪上了一床繪有鳳凰圖案的紅底新被子,顯得格外溫暖而喜慶。
劉漢水和他的三個兄弟忙碌地買菜、做飯,為這場婚禮做著充分的準備。親戚和鄰居們紛紛前來道賀,不久之後,家中便坐滿了人,幾十桌的宴席依次排開,歡聲笑語充斥著整個劉家,場麵熱鬧非凡。這不僅僅是一場聚會的盛宴,更是親情與鄰裏之間深厚情感的體現。
劉麥囤對後娘的到來,談不上喜歡,也說不討厭。畢竟自己年齡大了,又有張大妮的陪伴,對母愛渴望得不像以前那麽迫切。
日子過得很快,在黃秋菊走進劉家十多天後,那天淩晨,劉麥囤和張大妮推磨糧回家,看到門口有一大一小兩個小姑娘。大的七八歲,小的五六歲,粗布老鼠灰的夾襖衣服破舊醃臢不堪。姐妹倆站在劉家門口往裏偷望,怯生生的,好像做賊。
劉麥囤問:“你們兩個幹啥呢?”
大一點的姑娘說:“找俺媽。她在這院子裏。”
劉麥囤明白了,這兩個小姑娘就是後娘撇在後劉莊的兩個女兒。黃秋菊走時,將家裏最後的幾斤麵,做了兩鍋饃留給女兒。用一塊藍棉布包了一身單衣,坐上劉麥囤的馬車。倆孩子吃完了饃,按照娘的囑咐,自己找上門來。
劉家的人完全可以把這兩個姓侯的孩子趕走。隻要劉漢山不認,她們與劉家沒啥關係。
劉麥囤的心地善良至極,看到這兩個失去了父親的孩子,眼看著又即將麵臨失去母親的悲慘命運,他內心的善良被深深觸動,一股難以言喻的心酸湧上心頭,眼淚幾乎要奪眶而出。他毫不猶豫地做出決定,將這兩個可憐的小姑娘留了下來,像對待親生妹妹一樣,給予她們關愛與撫養。
在接下來的十多年裏,這兩個小姑娘一直跟在劉麥囤的身後,就像兩條小尾巴一樣,緊緊地跟著他。無論他走到哪裏,她們就跟到哪裏,無論他如何嚐試甩掉她們,她們總是如影隨形。就這樣,兩個小姑娘在劉麥囤的關愛下漸漸長大成人。
直到她們後來出嫁,劉麥囤都一直負責操辦她們的一切事務,無論是婚禮的籌備,還是嫁妝的置辦,都是劉麥囤一手打理,所有的費用也都是由劉家來承擔。
黃秋菊來到劉家,好像什麽事兒沒有發生過,平淡如水。自己以前說的話,做的事兒也忘了個幹淨,看不出與樊玲瓏有任何關係,這讓劉漢山很失望,也讓劉家人詫異。
黃秋菊當了劉漢山的填房,劉麥囤後娘,一點也不委屈她。要知道,憑劉漢山的自身相貌和家庭經濟條件,娶一個未婚姑娘是手拿把攥的事兒。黃秋菊是一個三十多歲,帶著兩個女兒相貌平平的寡婦,許多人對劉漢山的選擇不理解,不知道情況的人說劉漢山不知道肉香屎臭,放著排場白淨、油光水滑的大姑娘小媳婦不要,非要娶個帶牛犢子的老寡婦。知道情況地說是黃秋菊身後有高人指路,裝神弄鬼,把精明過人的劉大管家弄暈了。
劉曹氏對此耿耿於懷。她知道黃秋菊是在裝,是在騙,可又拿不出真憑實據。他每天找茬,不給黃秋菊好臉色。隻要看到黃秋菊,她攆雞打狗,指桑罵槐。黃秋菊裝作沒有聽見,大氣不出,高音沒有,依然幹自己手裏的活兒。她進了劉家,包括自己兩個女兒,不再為填飽肚子發愁。現在的婆婆劉曹氏罵幾聲,她當大平調,能忍受,比起侯家那個惡婆婆,劉曹氏算是好人。畢竟,她能來劉家,自己也說不清是咋回事兒。
劉家人不喜歡黃秋菊,怪她騙人,裝神弄鬼。既然進了劉家門,就是劉家的人,劉家的事兒對她沒有設防,這為以後劉漢山入獄埋下禍根。
黃秋菊來了,輩分也亂了。她和侯黃氏是堂姐妹,劉漢山喊侯黃氏大娘。這種情況,鄉村有聰明的辦法,就是各論各的輩。劉漢山該喊侯黃氏大娘,依舊喊大娘,黃秋菊該叫姐依然叫姐。
侯黃氏愛串個門,出黃家,進劉家,家裏娘們兒在一起,東家長西家短胡噴一通。以前,她找劉曹氏噴空,不受待見看冷臉,來劉家的機會少多了。現在黃秋菊來了,姐妹倆在一起,似乎有說不完的私房話。劉曹氏看見了,心裏反感,她最厭煩幾個女人湊在一起瞎嘀咕,東家長,西家短,挑事兒捎話,弄得左鄰右舍老少不得安寧,多生多少閑氣。
“和你那個傻媳婦說,不要整天和侯寬她娘在一起,斑鳩發情貓叫春一樣,嘀嘀咕咕咯咯噠叫個不停。”
劉漢山道:“人家姐妹倆說些家長裏短的話,很正常,我要是去幹涉才不合適。”
“你那媳婦大嘴叉子,一口能吃倆雞蛋一個油膜,說話更是沒準。家裏有點事兒,捂不熱就被傳滿一個街筒子。以後我們放屁都得瞞著,不然,侯家馬上就能聞到。”
黃秋菊真的是有魄力,有慧眼。她在大饑荒滾滾而來的危難時期,毅然決絕地走進了劉家。在她改嫁後不久,中原大饑荒如疾風暴雨般降臨,中南省成了人間地獄。
蘭封縣大饑荒的最先征兆,是各村的娘兒們孩子蜂擁而出,白茫茫雪地裏,烏泱泱的人群在十冬臘月滿地找吃的。
在鄉村的秋收季節,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在土裏生長的農作物,比如紅薯、芋頭、花生和蘿卜等,有時候會有一些遺漏在地裏。這時,村裏的女人和孩子們就會拿著抓鉤和耙子,翻找這些遺漏的農作物。雖然這些農作物已經被遺漏了一段時間,但依然可以食用,足以填飽肚子。
與此同時,男人也會加入到秋收的行列中,他們扛著鐵鍬和钁頭,去刨田裏的田鼠。田鼠在秋天的收獲季節,總是能挖幾個洞,它們把偷來的豆子藏在洞裏,準備過冬。當男人們挖到一個老鼠洞時,往往會橫七豎八地攆出五六個儲藏的食物點,這些食物點中,往往能弄出十多斤豆類糧食。
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個本事,能夠挖到田鼠洞裏的糧食。對於那些沒有這個本事的人來說,他們就會選擇剝樹皮。他們先是剝榆樹的皮,然後是槐樹的皮,再後來是桃樹和杏樹的皮。隻要是沒有苦味和臭味的樹皮,都會被他們剝成白條雞。這就是鄉村秋收時節的一種獨特景象,人們通過各種方式,為自己和家人準備過冬的食物。
一夜之間,整個村子陷入了一片沉靜,大街上空空蕩蕩,連一個人影也沒有晃動。所有人都選擇了待在屋內,目的是為了節省體力,少吃一點。村莊裏的狗叫聲和雞鳴聲也聽不到了,他們的結局要麽是被主人吃掉,要麽就是被做狗的人悄悄帶走。劉麥囤知道侯寬兄弟從事這個行業,但他們年紀已經大了,不會再繼續幹這個,村裏侯家下一代人中有人在幹這個。他們想要拉劉麥囤加入這個行業,帶他見識過捂雞做狗的專業技術,非常厲害。他們村裏的公雞母雞,隻要手伸進去,雞就不會發出聲音,任由他們擺布。掏出來後,將雞頭像麻花一樣擰一圈,然後塞進布袋。地上跑的雞,他們用鐵螞蚱釣。做狗的人手段更是神奇,無論多大的猛狗惡犬,見到做狗人格外溫順聽話,悄悄走到做狗人身邊蹲下,做狗人用寬大的棉大褂罩住,將狗如皮帶一樣纏在腰上,然後輕聲輕腳,悠閑離開。劉麥囤這才知道自己家的雞和狗突然失蹤,原來是這麽回事兒。他堅決不幹這個,他害怕殺生害命,早晚都會有報應。
在遙遠的鄉村裏,最早踏上外出逃荒征途的是陳石頭和孫疙瘩這兩位勇敢而又無奈的先驅。隨著時間的流逝,關於他們的去向逐漸有了確切的消息:陳石頭一路跋涉,最終在湖北的土地上安下了臨時之居;而孫疙瘩則選擇了安徽,在那片陌生的土地上開始了新的生活。
更多的村民加入了逃荒的隊伍。其中,馬家侯家是較為知名的兩戶人家。馬高腿的家族中,幾位叔叔和堂兄弟,由於生活困窘,被迫離開家鄉,踏上了前往山西和陝西要飯的艱辛之路。同樣,侯寬的家族中,一些同族的兄弟也選擇了同樣的命運,他們一同外出,希望能夠在這兩省找到一線生機。
馬高腿和侯寬兩家人,雖然家中並不富裕,但相比逃荒的親戚們,他們的日子還算過得去。因此,在能力範圍內,他們還是會對那些逃荒的親戚們施以援手,接濟他們一些糧食,幫助他們度過難關。然而,即便如此,他們仍然是那種連針頭線腦都要仔細數過的節儉之人,絕不可能將自己家的東西無私地送給別人。在他們看來,即便是親兄弟,一旦分家另過,也應當各自獨立,不會輕易接受對方的接濟。這種自力更生的精神,雖然令人敬佩,但也透露出農村人生活的艱辛與無奈。
劉漢山作為家中的長子,承擔起了照顧劉家全體成員的重任。他對於幾位弟弟家庭的生活物資儲備,諸如糧食和日常必需品的情況了如指掌。每隔半個月,他就會進行一次分糧分麵的分配工作,確保每個家庭都有足夠的食物供應。我尊敬的老奶奶劉曹氏,總是盡其所能地關照自己的兒子、兒媳和孫子們。她不僅會公開地給予他們一些幫助,還會秘密地送給他們一些物資,確保我二爺、三爺和四爺家的人們不會挨餓,絕對能夠填飽肚子。
不僅如此,連孔家的雇傭工人也很少有因為饑餓而外出逃荒或乞討的情況。如果有人家裏的糧食吃光了,他們會跑到劉家,向劉家的人訴說他們的困境。而劉家的人總是會慷慨地給予他們一些米麵、麩子或穀糠,讓他們能夠帶著東西回家,而不會空手而歸。劉家的慷慨和善良,使得他們在鄰裏之間贏得了極高的聲譽。
黃秋菊的到來,如同春風送暖,給劉曹氏的家庭生活帶來了顯著的改觀。她不僅承擔起大量的家務勞動,而且在我家老爺劉德全的照護上表現出了極高的責任心和細致入微的關懷。她的到來,使得劉曹氏原本沉重的心負擔得以減輕,逐漸地,她對黃秋菊的看法也開始發生積極的變化。原本的疑慮和戒備,在黃秋菊的耐心和勤勉麵前逐漸融化,劉曹氏開始認可並讚賞她的種種美德和付出。黃秋菊的善良與周到,無疑在我家掀起了溫馨的波瀾,讓劉曹氏開始珍視這份難得的遇見,對她的評價和態度自然而然地變得更加正麵和寬容。(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