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儉之論
字數:4421 加入書籤
隨著夏山的表態,在場的諸位高層都表示了同意。
於是趙安就當著眾人的麵,正式通過了這個計劃,但具體是由趙華還是趙夏與皇太極的女兒聯姻,還需要趙安再與家人商量一下。
……
其實趙安的心裏早有考慮,此次聯姻的還是趙華,因為趙夏還是太小了點。
雖說在政治聯姻當中,男女雙方的年齡並不重要。
但讓趙安給自己的兒子找一個大這麽多的妻子,趙安還是有些於心不忍。
所以,趙安還是決定將這個任務交給趙華。
不管怎麽說,娶妻都算是一件大事,雖然這件事已經被趙安定了下來,但趙安還是決定與自己的大兒子溝通一下。
於是趁著吃晚飯的時間,趙安與趙華談了一下這件事。
此時的趙華已經九歲了,在後世也已經是小學三四年的年齡了。
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思想,加之趙華一直接受的是精英教育。
所以趙華的思想比同齡人更加的成熟一些,由於趙安的子嗣並不多。
再加之趙安的家庭成份從本質上來說,不過是一個農村的小地主家庭。
所以父子倆的關係一直很和諧,並不像真正的皇室家庭那樣冷淡。
反而是像普通的家庭那樣,充滿著父子間的溫情。
為了與趙華交流一下此事,趙安今日特意選擇了提前回家。
但趙安是提前下班了,趙華卻依舊進行著自己繁重的課業。
趙安在趙華學習的院子外仔細的聽了一下,發現今日給趙華講課的是陝西大儒嚴謹。
內容是朱元璋編寫的《皇明祖訓》的持守篇。
持守篇的主要內容為朱元璋自述持身之道﹐例如講自身的衣食,以及馬皇後親自養蠶織布等等,意為強調節儉。
不得不說,這位嚴大師不愧是一位大儒,將內容講得深入淺出,在整個上課過程中,既有引經據典,也有身邊的實例,將節儉之道講得十分清楚。
趙安在院外聽得十分的滿意。
嚴大師講完課後,照例詢問了一下趙華對今日課業的看法。
趙華先是站起來給嚴大師拱了一下手,而嚴大師則是回了趙華一禮。
趙華隨後回答道,“嚴大師所說節儉之道的重要,學生自然是認同的。
但學生認為,朱元璋所寫的內容並不正確,也不符合事實。”
嚴大師聞言也沒有反駁,而是示意趙華繼續說下去。
於是趙華繼續說道,“朱元璋說的節儉,是針對普通的大明百姓的,而不是對於他們朱家人的。
若是朱元璋真的希望他們朱家人節儉,朱元璋就不應該給朱家的宗室們定下那麽高的俸祿。
朱元璋希望大明的官員與百姓都節儉,卻讓自己的子孫過奢靡的生活。
如此一來上行下效,大明朝又怎麽可能真的有節儉之風?
朱元璋給官員定下的俸祿,可謂是曆朝曆代中最少的,而定下的酷刑,又可謂是曆朝曆代最嚴酷的。
但大明朝的貪官,並不比曆朝曆代少。
為什麽?因為官員們掌握著巨大的權力,他們隨時可以通過權力換成銀子。
官員俸祿太低,反而會使得許多的官員走上貪腐。
而嚴苛的酷刑,又會使得這部分走上貪腐的官員大貪特貪,畢竟反正是一個死,貪一百兩是死,貪一萬兩也是死,那為何不貪一萬兩呢?
如此一來,大明官員中,要麽就是大貪的貪官,要麽就是連家人都養不活的清官。
但清官畢竟是少數,如此也造成了大明朝廷,貪官叢生的局麵。”
原本嚴謹隻是想考察一下趙華今日的課業,卻沒想到趙華能說出如此有深度的思考。
於是嚴謹繼續問道,“那在你看來,應當如何才能解決大明的問題啊?”
“回老師的話,學生並不知道如何解決大明的問題。
剛剛的看法也是我父親以前與我說的。
此外,我父親認為並不應該一味的節儉,而應該是因地製宜,根據不同的人,不同的地區,宣揚不同的社會風氣。”
“噢,那我可要好好的聽一聽陛下的高見,趙華你繼續說。”
“在我父親看來,一味的節儉並不是好事。
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最大限度的花錢,才是對整個社會最有利的行為。
在父親看來,花錢,或者是被我父親稱為的消費。
事實上是在促進社會的經濟。
就例如我父親喜愛吃桃,特別是陝西秦安縣的桃子,我父親尤為喜愛。
一顆上好的陝西秦安縣桃子,在秦安縣不過幾銅幣。
但送到了重慶,我父親一塊銀元隻能買上幾斤的秦安桃子。
在這個過程中,表麵上看,我父親十分的奢靡,要知道一塊銀元,可是許多百姓幾個月的工錢。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原本一顆秦安縣的桃子從成熟到被人吃下。
如果不離開秦安當地的話,就隻有果農以及小販受益。
但這顆桃子被運到了重慶,收益的人就變成了果農,當地的商販,運貨的人,中間開客棧的人,鏢師,重慶的商販這一大群的人。
原本依靠桃子,隻能養活兩個家庭,可是這樣一來,就可以養活數個家庭。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
趙華的這一番話,讓嚴謹一時間有些反應不過來,但他也沒有發現趙華邏輯的漏洞,於是隻能保持沉默。
而趙華在見到嚴謹保持沉默之後,繼續說道,“在我父親看來,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是因為在秦安縣的桃子,一斤隻值幾銅幣,幾銅幣就是桃子在整個流通過程中產生的價值。
但到了重慶的秦安縣桃子,幾斤變成了一塊銀元,流通的過程也增加了許多,它的價值自然也就變成一塊銀元。
一銀元能養活的人,自然是比幾銅錢養活的人多的。
但這個過程必須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整個過程必須沒有權力的參與。
是所有百姓都認可,都收益的一個過程。
例如,若是送到我父親手中的桃子,不是買的,而是各級官員下令上貢的。
那就不能達到這樣的效果了。
總之在我父親看來,對於有錢的人或是地區,政府應當鼓勵他們消費。
對於一般的人以及地方,政府應當鼓勵他們發展生產。
隻有對於窮的人以及地方,政府才應當鼓勵他們節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