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荊士達許都,孔明至丹徒11

字數:8491   加入書籤

A+A-




    “諸君皆對旻寄予厚望,願將荊州之繁榮昌盛、長治久安托付於旻之手,既如此,旻亦決不負諸君之厚望!”
    說著,苟哥神色變得鄭重無比。
    “稍後旻必向天子討詔,皆封諸君為縣侯;2公子深明大義,旻除討詔封2公子為高平侯之外,亦將賜2公子食邑兩萬戶;此外…
    諸君非但可與朝廷共享河西走廊、西域都護府之商路,建於秭歸之工坊,旻可出讓1成股權分於諸君!”
    縣侯,在東漢誘惑力已足夠大…
    曆史上,即便蔡瑁獻荊州有功,也不過被曹操封為亭侯而已。
    更何況還有秭歸縣工坊的1成股權,秭歸縣位於大江之畔,巴東、漢中及南郡3郡交界之處,無論向東西南北運送貨物,交通都極其便利。
    在苟哥原本的設想之中,此地工坊可做為未來南郡的重要生產基地。
    但如今,為了穩固荊州統治、瓦解江東鬥誌,苟哥不得不將此重要生產基地的股權轉讓1部分出去。
    以是故,在場之荊州豪士、外加1個劉琮,心中皆滿意至極。
    苟哥見狀、決定趁熱打鐵。
    “幼宰先生乃南郡士人,是故其人不可再任南郡太守,更不可任荊州牧,何況我仍有意令幼宰先生主導荊州工坊之事。
    我有意任陳長文為荊州牧、黃漢升為南郡太守、文仲業為武陵太守,諸君以為如何?”
    按照東漢的“3互法”,本州郡之士人,不可任本州郡之州牧、太守,此舉名為“避籍”。
    因此荊州南郡人董和,非但不能任南郡太守,更不可能出任荊州牧。
    陳長文就是豫州穎川人、荀彧的女婿陳群,其人既非荊州人,正妻亦非荊州人,所以陳群任荊州牧毫無問題。
    南陽人黃忠、文聘,跨郡任南郡太守、武陵太守,當然不存在任何避籍問題。
    更何況…
    這2人向苟哥請假返鄉後至今未歸,苟哥甚至不清楚這2人今何在。
    至少有1點苟哥可以肯定。
    那就是,黃忠、文聘2人,此時1定還在荊州境內。
    所以,苟哥便索性任命這兩員虎將擔任南郡、武陵郡太守。
    這2人都出身於南陽郡豪族,因此,蔡瑁、劉先2人對此均無異議,2人的南陽老鄉、荊州名士韓嵩對此當然更無異議。
    那麽問題來了…
    劉琮向趙旻深施1禮。
    “不知太子太傅欲如何處置家父?”
    苟哥已向劉琮承諾,封其人為食邑兩萬戶的高平侯。
    也就是說,劉表老家山陽郡高平縣,已封給了劉琮。那麽劉表將如何處置?
    苟哥微微1笑。
    “2公子勿憂,令尊身為宗室,又有守土之功,我可向天子懇請,封令尊為山陽國王。不知2公子以為如何?”
    所謂封國王,指的是封1郡之地、將郡轉為國。
    在實行郡縣製的秦漢時期,郡國相當於後世的省。
    若在承平盛世,苟哥說出這番話,絕對是無稽之談。因為東漢自光武帝以降,根本沒有宗室封王之先例。
    東漢封王有且隻有1個條件:皇帝之子。
    這1規矩,就連實際掌握朝政的4大太後都不敢破壞。
    但是!
    請注意,這是朝綱混亂、秩序崩壞、人人割據的漢末亂世。
    尤其是,苟哥如今還挾製著天子。
    諸君若非要抬杠…
    曆史上的魏國王曹操,了解1下。
    那還是妥妥的異姓之王。
    劉表身為大漢宗室,封王的操作難度,遠比曹操要小得多。
    以是故,苟哥說劉表能封國王,那麽劉表1定能。
    至於為何是山陽國王…苟哥實則存了惡心劉協的惡趣味。
    曆史上的劉協,在遜位之後正好是山陽國公。
    荊襄豪士們聞言,皆震驚到口不能言。
    哪怕放在十年前,這都是匪夷所思之事。
    可憐劉焉生前,心心念的不就是1個漢中王、或者是蜀王蜀郡乃郡,確實可轉為封國)嘛。
    隻要有天子冊封詔書,那麽劉表這個山陽王,便是名正言順、合法合理、天子欽封的國王。
    無論如何,這山陽王的法理性,也要比某人自封的所謂漢中王強出1萬倍吧?
    所以,在蔡瑁、韓嵩、劉先這些人看來,劉表絕對是賺大了。
    至於劉琮…
    其人甚至不由自主地拜倒於地…
    他跪了。
    如此條件…
    劉琮根本沒有任何理由拒絕。
    為了徹底杜絕赤壁之戰的可能性、為了天下大1統、為了亂世盡快終結,苟哥也是豁出去了。
    因為此事說來簡單,實際執行起來卻阻力重重。
    你當老太傅楊彪、尚書台荀令君是擺設不成?
    苟哥1旦開了這個先例,天知道今後將惹出多少是非。
    甚至於…
    蔡瑁都酸了。
    綜上所述,當衛府正堂之上的眾人反應過來後,此地1片嘩然。
    董昭第1個拜倒頓首。
    “主公,此事萬萬不可!”
    荀攸第2個拜倒頓首。
    “請主公3思!”
    蔡瑁深深1揖。
    “太子太傅,此事絕非兒戲!鎮南將軍不過宗室子弟,斷無封國王之理!請太子太傅3思!”
    不過片刻功夫,衛府正堂內眾人,便或跪或作揖,紛紛勸阻任性的苟哥。
    盡管劉琮對此極為渴望,但迫於壓力,其人還是選擇了勸阻苟哥。
    苟哥隻好無奈苦笑。
    “然則…諸君以為,封公…”
    苟哥話未說完,眾人便不約而同地齊聲高呼。
    “不可!請主公太子太傅)3思!”
    苟哥再次無奈1笑。
    .
    “如此說來,鎮南將軍僅可為縣侯乎?”
    這1次,再無人出言反對。
    雖然說縣侯已是東漢人臣之最高爵位,但大家也不好總是反駁趙旻。
    趙旻畢竟凶名在外。
    苟哥遂11扶起眾人,最後對劉琮苦笑道:“2公子,旻已盡力,奈何此事確無先例。”
    劉琮雖然心如刀割,卻仍努力露出笑容。
    “太子太傅之美意,琮心領之。然則…此事確不可為之!”
    苟哥順坡下驢。
    “既如此,2公子,旻向天子討詔,封令尊為方與侯如何?”
    山陽郡方與縣,是劉表老家高平縣的隔壁縣,也是萬戶以上的大縣。
    為了和平收複荊州,苟哥可謂煞費苦心。
    見苟哥如此小心翼翼,就連蔡瑁都看不下去。
    “太子太傅勿憂,瑁等必竭力說服鎮南將軍!”
    說著,蔡瑁拽了拽自家侄女婿衣襟。
    “阿琮毋複多言,速速隨我等進宮朝賀天子!”
    1直不慣著劉表的韓嵩,對此啞然失笑。
    “太子太傅當知,縣侯實則已是為人臣者之無上殊榮!又豈容鎮南將軍置之不理?”
    誠然如此,怪隻怪苟哥太患得患失。
    於是乎,在蔡瑁1再催促之下,趙旻率荊州人趕往宮城。
    盡管趙旻心中1再嘀咕:老子是不是做虧了生意?為何他們比老子還要著急?
    待行至宮城,苟哥終於反過味兒來。
    算逑!老子順利拿到荊州,這才是實實在在之事!
    如今苟哥想進宮,自然無需向任何人通稟。
    其人隻是喚來1個小黃門,令後者稟報劉協,荊州名士欲向天子獻土。
    那小黃門愣了1愣後,方才醒悟過來。
    然後…
    其人便躊躇起來。
    “這…衛將軍,實不相瞞,陛下正在宮中與諸位貴人遊玩,仆實不敢擾陛下及諸位貴人之雅興。”
    所謂“遊玩”,實則是“嬉戲”的雅稱。
    至於何謂“嬉戲”…
    還請諸君自行想象,雲某深恐被404。
    荊州人聞言麵麵相覷。
    由此看來…陛下很會玩啊。
    苟哥對此早有預料。
    其人複又道。
    “既如此,煩請轉告中常侍,未時6刻,西域諸國使臣將朝賀天子。”
    【作者題外話】:接著上1章繼續為您說。
    東漢時代的侍中,自和帝之後便被遷出禁中,直到獻帝即位189),其權勢才告恢複。
    這與當時的曆史背景有關。
    靈帝駕崩同年189),十常侍殺大將軍何進。
    袁紹等人以此為借口闖入宮禁,血腥清洗宦官集團,基本肅清了宮廷之中的閹人勢力。
    袁)紹遂閉北宮門,勒兵捕宦者,無少長皆殺之。或有無須而誤死者,至自發露然後得免。死者2千餘人。《後漢書何進傳》
    既然宦官集團倒台,那麽“宦服務)皇帝者”的選擇範圍隻能重新麵向士人。
    侍中的權力也因此得到恢複。
    獻帝時代,設置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各6人,“給事黃門侍郎”後被改稱為“侍中侍郎”。
    侍中為正職,侍中侍郎為副職。
    獻)帝初即位,初置侍中、給事黃門侍郎,員各6人。《獻帝起居注》
    侍中寺也不再是“讚導眾事,顧問應對”的冗散機構,開始有了固定執掌,負責“省尚書事”,即審核尚書台奏事。
    這1製度之後被曹魏吸納、沿襲並發揚光大。
    侍中)出入禁中,近侍帷幄,省尚書事。《獻帝起居注》
    曹操在建安十8年213)脅迫漢帝授予其“魏公”之號,並以冀州魏郡等十郡為封地,建立了1個國中之國,公開與漢室分庭抗禮。
    在曹氏的封國之中,設有3公、6卿、侍中、尚書等1應機構。
    十8年)秋7月,始建魏社稷宗廟……十1月,初置尚書、侍中、6卿。《魏書武帝紀》
    不過為了加以區別,魏國的“3公6卿”與漢廷的“3公9卿”在名稱上稍有不同,使用諸侯王國的職官稱謂,多用古稱。
    比如魏國的光祿勳被稱作郎中令、廷尉被稱作大理、太常被稱作奉常雲雲。
    侍中寺的模式架構上,漢魏也稍有差異。
    漢廷置侍中6人,魏國則置4人。王粲、杜襲、衛覬、和洽是最初的4名侍中,自此魏製便以4人為侍中定員。
    值得1提的是,除河東名士衛覬外,其餘3人都是荊州降臣。
    曹操)以荀攸為尚書令,涼茂為尚書)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為尚書,王粲、杜襲、衛覬、和洽為侍中。《漢晉春秋》
    魏廷的侍中寺不僅下轄侍中,還包含“散騎諸官”。這是魏製與漢製相異的另1處地方。
    曹丕篡漢之後,針對東漢滅亡的教訓,嚴厲限製宦官權力。規定“宦者為官,不得過諸署令”。
    曹丕)置散騎常侍、侍郎各4人,其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為金策著令,藏之石室。《魏書文帝紀》
    至於兩漢的“中常侍”,則被改為“散騎常侍”,不用閹人,改用士人,隸屬侍中寺。
    文帝延康元年,置散騎、常侍為1官。省“中”,置4人,與侍中同掌規諫,不用宦者。《太平禦覽》引《魏誌》
    按唐《通典》描述,散騎常侍與侍中的品秩、員額、執掌、服色完全相同,唯有帽子上的貂蟬裝飾有所差異。侍中為“左貂金蟬”,散騎為“右貂金蟬”。
    鑒於東漢尚書台“總領綱紀,無所不統”,權勢過重,因此魏廷設立了秘書後被改為中書)機構來製衡尚書台;
    同時強化侍中寺的權力,侍中、散騎常侍因此可以“共平評)尚書奏事”。
    散騎常侍在曹魏後期、西晉之時,甚至1度成為極為顯貴之職。
    這1製度直至東晉時代才告廢止。
    應劭《漢官》雲:“尚書令、左丞,總領綱紀,無所不統。仆射、右丞,掌稟假錢穀。”《宋書百官誌》
    魏晉散騎常侍、侍郎與侍中、黃門侍郎,共平尚書奏事。江左乃罷。《宋書百官誌》
    由於侍中寺的權勢擴張,乃是出於製衡尚書台的需要,因此在《3國誌》中經常可以見到“以侍中守尚書令”的記載——即以侍中的本職,兼領尚書台之事務。
    魏之荀彧、華歆;蜀之董允、陳祗等人均有類似記載,茲不贅述。
    為何說侍中是3省6部製中門下省的前身呢?
    下1章咱們繼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