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荊士達許都,孔明至丹徒12

字數:8029   加入書籤

A+A-




    這1次,這小黃門倒是痛快頷首行禮。
    “衛將軍盡管放心,仆這便為衛將軍稟報。”
    其人轉身欲走,卻被苟哥1把拽住。
    “且慢!煩請轉告大長秋,荊州名士欲向天子獻土。”
    苟哥身後的荊州人,聽得1頭霧水。
    你找縣長,給鄉長打啥電話…啊呸!
    某等欲見天子,通稟大長秋卻是為何?難道你太子太傅不應該通稟中常侍嗎?
    大長秋是大漢皇後的近侍;中常侍才是大漢天子的近侍。
    荊州人不懂不要緊,關鍵是那小黃門很懂。
    小黃門當即轉身、頓首行禮。
    “請衛將軍至承光殿前稍候片刻。”
    苟哥頷首後揮了揮袍袖。
    “茲事體大,速去通稟!”
    言罷,苟哥對自己身後那些1臉懵逼的荊州人笑道:“諸君請隨我來!”
    荊州人雖百思不得其解,卻也不得不跟著苟哥,徑直向主殿承光殿行去。
    然而很快,荊州人們便想通了1切。
    因為…
    大漢皇後伏壽鳳駕很快便至。
    苟哥與伏壽這兩口子夜夜恩愛,伏壽又豈能不知荊州名士即將到來之事?
    甚至可以說,伏壽比苟哥都等得著急。
    以是故,見到自家夫君身後的蔡瑁、韓嵩、劉先3人,外加1個瘦高俊朗的劉琮之後,容光煥發的伏壽便露出雖矜持、卻發自內心的笑容。
    伏壽之所以容光煥發,固然是有夜夜受到愛郎滋潤之原因,但主要還是因為,困擾自己愛郎許久的荊州即將得手。
    荊州人看到伏壽、又見後者露出真摯而矜持的笑容後,便瞬間懂了。
    原來如此!
    大漢之光榮傳統,決不可丟!
    所謂“大漢之光榮傳統”,指的自然是太後、皇後當政。
    更何況,伏壽雖僅略施粉黛、穿戴樸素,卻不失華貴雍容之威嚴氣度,甚至因其人之樸素,反而更易使人生出好感。
    荊州人此刻便瞬間被伏壽簡約樸素、雍容威嚴結合為1的獨特氣質所折服。
    至於苟哥…
    這就不用贅言了吧?
    於是乎,包括苟哥在內,眾人皆頓首行禮。
    “臣等拜見皇後!”
    伏壽此刻芳心大悅、春風得意。
    “諸君免禮!”
    待眾人起身後,伏壽堂而皇之地看向愛郎。
    “太子太傅,荊州當真已複歸於大漢乎?”
    苟哥向自己的大老婆深施1禮。
    “回皇後,誠然如此!而今南郡蔡德珪、南陽韓德高、0陵劉始宗3位先生,與鎮南將軍之愛子1同向朝廷獻土。”
    伏壽俏臉上的笑容更加燦爛。
    “甚善!甚善!請諸君入殿!”
    伏壽當先而行,苟哥及荊州人則脫靴摘劍、垂首魚貫而入。
    荊州人心中直犯嘀咕。
    世人皆言太子太傅、衛將軍忠於漢室、禮敬天子,今日觀其人待皇後之恭謹有禮,傳言誠不我欺!
    這些荊州人隻知其1,不知其2。
    苟哥是敬伏壽不假,但其人根本不敬劉協。
    畢竟怕老婆,也是華夏男兒之優良傳統。
    伏壽徑直坐到劉協坐榻之側的小坐榻上、居高臨下看向跪坐的眾臣。
    不言而喻,伏壽這是代表劉協,接受荊州人獻土。
    趙常侍尖利的聲音隨之響起。
    “請荊州名士獻土!”
    1番官方禮儀加官方套詞之後,“獻土典禮”宣告完畢。
    包括苟哥在內,眾臣叩首謝恩。
    伏壽居高臨下看著向自己頓首的愛郎,以及對自己恭敬有加的荊州名士們,隻覺自己在白天也登上了1次巔峰。
    然後…
    伏壽嬌呼1聲…在此處,這是正經的。
    “太子太傅、諸君免禮!”
    待眾臣起身垂首,伏壽看向愛郎、朗聲道:“太子太傅,諸君忠心耿耿、義薄雲天,殊為可嘉!太子太傅促成此事,亦功不可沒!”
    苟哥抬起頭,微不可察地與自己最心愛的大老婆,無聲地交換了1個眼神。
    “皇後謬讚,此乃臣之本分也。”
    苟哥最心愛的大老婆秒懂。
    “諸君,天子政務纏身,暫不便至此,我便代天子嘉獎諸君!太子太傅!”
    苟哥上前1步。
    “臣在!”
    “我欲封諸君為縣侯,卿以為如何?”
    苟哥裝模作樣道:“皇後聖明!臣以為可!”
    伏壽繼續與愛郎婦唱夫隨。
    “此外,卿既已重設西域都護府,便應與諸君共享商路,卿以為然否?”
    苟哥頓首行禮。
    “皇後聖明!臣自當如此!”
    伏壽越演越上頭。
    “卿於南郡秭歸縣興建之工坊,我與陛下之股權,亦可出讓半成賜予諸君,卿意下如何?”
    苟哥心中1驚。
    其人霍然抬頭,向這敗家大老婆使了個眼色。
    苟哥心中大急。
    .
    乖寶寶,適可而止,適可而止!再出讓股權,控股人可就不是老子了!
    苟哥使完眼色之後,躊躇道:“這…皇後有所不知,臣已出讓1成股權,故臣以為,不可再出讓陛下及皇後之股權。”
    不知不覺中入戲的伏壽,在猛然出戲的同時,芳心亦不由暗驚。
    封侯、共享商路此等虛頭巴腦之事也就罷了,苟哥、伏壽兩口子,根本不在乎那些不值1提的農業稅。然而…
    工坊之股權,那可是實實在在之真金白銀!
    伏壽險些鑄下大錯。
    於是伏壽微微頷首。
    “如此也罷。”
    說著,伏壽看向荊州人。
    “諸君對此可有異議?若不反對,我便即刻與陛下擬詔!”
    荊州人被這1唱1和的兩口子,唬得1愣1愣。
    啊這…
    莫非太子太傅早已與陛下商議過此事?
    莫非太子太傅並未挾製天子以令諸侯?
    亦或太子太傅當真為尊重漢室之大漢忠臣?
    否則…
    如何解釋皇後與太子太傅不謀而合?
    總而言之,反正無論荊州人如何猜測,都不可能猜到…
    這是大漢皇後伏壽與苟哥恩愛歡好之後,在床上相擁私語商量出來的方案。
    劉協就是這麽被伏壽、苟哥2人架空的。
    偏偏外人還看不出任何問題…
    誰讓東漢有“婦人當政”這個優良傳統呢。
    綜上所述,荊州人不但對苟哥之“忠誠”5體投地,更對大漢皇後之英明睿智而心悅誠服。
    於是乎…
    4人同時頓首行禮。
    “皇後聖明!臣等皆無異議。臣等謝天子、皇後隆恩!”
    伏壽鳳顏大悅。
    “甚善!諸君免禮!太子太傅,即刻遣人接收荊州,不得有誤!”
    荊州人站起身來,苟哥卻拜倒叩首。
    “臣謹遵皇後之令!”
    伏壽隻覺自己仿佛再次登上巔峰1般,心神皆暢快無比。
    就在女皇範兒十足的伏壽正要再次入戲之前,苟哥及時提醒了其人。
    “皇後,臣以為,未時6刻西域諸國使臣朝賀之大典,陛下理應出席,故而臣鬥膽請皇後提醒陛下。”
    伏壽強忍住給愛郎1個可愛白眼兒的衝動,微微頷首。
    “我已知此事!午時之前,冊封諸君之詔書即可送至衛府。如無旁事,諸君退朝!”
    苟哥、荊州人又1次頓首行禮後,伏壽將架子擺足、翩然遠去。
    待眾人走出宮城之後,蔡瑁、韓嵩、劉先3人,外加1個矮1輩兒的劉琮,皆對大漢皇後讚不絕口。
    苟哥當然拚命附和這些荊州人。
    於是乎,這些荊州人誤以為…
    荊州人當然不可能誤以為苟哥、伏壽有1腿。
    蓋因此事太過於匪夷所思。
    荊州人誤以為,而今漢室之所以威名始終不墮,皆因伏壽1人…
    好吧,盡管這是事實。
    待返回衛府之後,猶然激動不已的荊州人,這才想起…
    他們為大漢天子準備好的賀禮,竟然忘記在典禮之時呈上。
    荊州人登時懊悔不已。
    苟哥見狀啞然失笑。
    【作者題外話】:接著上1章繼續為您說。
    西晉泰始年間265274),晉武帝令侍中、黃門侍郎“應對獻策、掌門下眾事”,自此,侍中寺便被稱作門下省。
    門下省,後漢謂之侍中寺。誌曰:給事黃門侍郎與侍中,俱管門下眾事,或謂之門下省。《通典》
    另外,由於散騎常侍的工作執掌與侍中高度相似,因此散騎係統在西晉泰始末年至鹹寧初年之間,便從門下省分離出去,“別為1省”。
    泰始中,令員外散騎常侍2人與散騎常侍通員直,因曰通直散騎常侍……雖隸門下,而別為1省。《通典》
    永平元年291),晉惠帝又恢複了被曹魏廢置的秘書機構曹丕改秘書為中書,見《劉放傳》),宣告了秘書省的設立。
    注:西晉秘書省成立時間範圍推算,見黃惠賢《變化中的曹魏中央政治製度》。史源見《華嶠集》、王隱《晉書》、《太平禦覽》。文多不引。
    因此西晉時代,除了尚書台這個外台之外、還出現了門下省原侍中寺)、中書省、散騎省、秘書省4個內台,相互分權製衡。
    這1製度經日後增刪損益,逐漸形成了隋唐的3省製。
    即中書省、門下省及尚書省3權分立的製度。
    從史書的職能描述看,侍中本身是服務皇帝的內侍近臣,屬於“掌侍左右”的清貴閑差。
    然而從“執虎子”、“掌唾壺”等實際工作內容看,侍中1職也並非如《百官誌》形容般清貴,不過是帝王身邊的趨走小臣。
    兩漢侍中由於多次爆發宮廷醜聞,或者謀刺皇帝、或者奸亂宮闈,因此長期被遷出禁中,沒有染指中樞權力的資格。
    為了維護皇室尊嚴,東漢皇帝更傾向於任用閹人擔任左右侍從,這也間接增加了中常侍、中黃門幹政的機會,東漢的宦官政治蓋源於此。
    靈帝死後,十常侍由於行刺何進而遭遇毀滅性打擊,連累宦官集團徹底瓦解。
    閹黨覆滅後,皇帝的近侍不得不改用士人,獻帝遂著手恢複侍中機構,並增益其權力,侍中遂開始“省尚書事”,這1製度後被曹魏繼承並沿襲。
    魏廷侍中機構包含了侍中、散騎諸官,他們“共省審核)尚書事”,實際是借此製衡尚書、中書2省的權力;正如昔日漢武帝設立尚書,製衡3公9卿1般。
    經過魏、晉兩朝的發展,侍中寺改稱為門下省;
    散騎省從門下分離而別為1省,加上魏朝的中書省,西晉的秘書省,與兩漢舊有的尚書省,共同構建起當時的權力組織結構,並成為隋唐時代5省6曹、3省6部的雛形源流。
    但無論如何,尚書省地位始終超然。
    至北宋,權力被進1步分化,3省6部成為寄祿官,真正的權力中樞被1分為3,成為中書、樞密院及3司。
    政、軍、財各自為政,即便貴為相公,也不能1言而決。
    再至大明,中書省被演變為內閣,尚書省的6部成了擺設。
    清代時,軍機處、尚書省又兩權對立…
    或許,這就是權力的遊戲吧?
    盡管這不過是1種無限循環…
    .